吉利控股集团减持沃尔沃集团股票,疑“输血”发展旗下品牌

描述

  据吉利瑞典发言人Stefan Lundin确认,吉利已出售逾价值70亿瑞典克朗(约合6.85亿美元)的沃尔沃集团股票,令持股比例由原先的8.2%降至6.8%,仍然稳坐亚军地位。作为吉利自2017年参股以来首次削减沃尔沃集团,然观者心生疑惑,此举是否暗示双方关系微妙转变,或者仅仅是正常的投资调整?

  其实,早在去年11月,吉利已经悄无声息地降低了沃尔沃汽车的股份,一次性抛售约1亿股股票,价值约3.5亿美元。这引发了沃尔沃汽车股价当天下跌了11.14%,最大跌幅甚至达到14%的惊人情况。回想2010年,吉利以壮士断腕之姿从福特收购沃尔沃汽车;然后到2017年,又从欧洲基金巨头Cevian Capital手中买入沃尔沃集团8,847万股A股和7,877万股B股,迅速攀升为该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期间全球化步伐迅猛。然而,现今两轮股票出售,高达10亿美元的操作,究竟是“七年之痒”抑或是“过度解读”呢?

  对于此次股权变动,吉利方面坚称“对沃尔沃的长期战略投资不变”,且解释为“计划释放少量股份”,包含在内的资金则用于支持公司旗下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将众多品牌引入麾下,如吉利、领克、宝腾、smart、极氪、路特斯、沃尔沃、极星、远程、LEVC、雷达、银河等等。这些品牌虽各具特色,但又混杂在高度竞争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里,其中过半品牌的盈利状况都不容乐观。

  根据极氪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IPO招股书显示,该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2019-2021年度以及2022年上半年,极氪的收入分别约为31.85亿元、65.28亿元、318.99亿元和212.7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则分别为1.04亿元、-45.14亿元、-76.55亿元和-38.71亿元。截至2023年6月底,极氪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总计32.6亿元。很明显,按照这个速度亏损,资金显然是不够用的。

  更为复杂的问题在于,吉利控股不但要竭力填补子品牌的资金缺口,还要应对与沃尔沃在全面电动化转型上的分歧。早在数年前,沃尔沃便定下了于2025年实现全球销量120万辆(50%电动车)的宏伟目标,然而具体推进过程却步履维艰,尤其在纯电动车型EX90的量产方面屡屡延宕。此外,2020年,领克推出高端纯电概念车领克ZERO,并表示次年量产上市,但不久后随着极氪分发成立,领克ZERO终究让位给极氪ZEEKR 001。这番风波之后,极氪逐渐崭露头角,并在随后的多轮融资中估值达到130亿美元,同时计划登陆美股市场。

  实际上,双方曾经都希望能够妥善处理公司事务,共同迈步前进。例如在2020年2月,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曾宣告,他们正在酝酿重组,并预计将沃尔沃汽车资产注入至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并可能在瑞典股票交易所上市。然而,仅仅大约 5个月后,局势发生逆转,沃尔沃汽车官方声明称,因吉利汽车计划在A股科创板上市,导致合并计划被迫暂停实施,待秋季再重新启动谈判。又在2021年2月,两公司宣布已达成最佳合并方案 -“保持各实体现有的组织结构,战略目标不变,进一步扩大协作范围,加强在汽车新四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尽管口头上表达合并意愿,但实际行动中存在较多争议,因此两家公司未能实质性合并。

  在人事调整方面,双方亦多次出现变动。2023年8月18日,沃尔沃汽车公告公布,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有意离职寻找其他机会,任命日本总经理潘鹤松接替其职位。然而就在3日后,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通过两次微博宣布,钦培吉将调任吉利汽车集团销售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并对他给予极高评价:“钦培吉在沃尔沃汽车工作长达12年,为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双方对钦培吉下一步职业去向的观点不尽相同,且较大分歧还在于:潘鹤松的汇报层级由原先指明的沃尔沃首席商务官安伯扬变更为了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袁小林这一职位。外界推测,吉利汽车有望掌握对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的主导地位。要知道,试想在7年前,吉利与沃尔沃的联手被视为一次优质的合作案例,他们利用各方资源进行互补,旨在提升自身实力。当时,中国汽车业界正全力打造自主品牌,沃尔沃的“安全”理念及内燃机技术为吉利增添了许多机遇。然而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沃尔沃面临巨大压力,吉利也在寻找新的突破方向。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推动共同的发展,无疑是对两家公司运营智慧的一种严酷考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