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研发出首款全灵活电阻式RAM设备FlexRAM

描述

  1 月 23 日,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发布成果称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名为 FlexRAM 的新型液态金属存储器,该项研究成果刊登在《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期刊上。

  全弹性电阻式浮动存储器 FlexRAM,其重要组件包括 Ecoflex 生物聚合物粘附的液态金属镓液滴,通过二进制储存的电荷实现数据储存。

  这类基于镓的液态金属赋予了 FlexRAM 显著的数据写入和读取能力。就像仿生学原理中神经元的超极化和去极化过程,定向氧化和还原机制使得液态金属能够进行写入和读取。

  参与此项目的清华大学 FlexRAM 研究员刘静教授表示:“这种新技术本质上颠覆了原有柔性存储观念,为将来的软体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系统、可穿戴/植入电子设备构建了底层架构和技术走向。”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利用正负偏压作为参照值来确定二进制数据“1”和“0”的写入方式。铁则呈现低电阻的“1”状态,通过扭转偏压即可使其回归原始低电阻的“0”状态,以此实现数据的反复存储和清除。

  在演示 FlexRAM 的存储和清除功能时,研究团队将其接入了软件和硬件设施中。他们通过计算机控制,用掉以 0 和 1 代表的字母和数字向由 8 个 FlexRAM 存储模块组成的矩阵中写入一个字节的数据。运用脉宽调制技术,将计算机的比特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以便精准操控液态金属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刘静教授坦诚,当前阶段的FlexRAM 为易失性存储器,即在电源切断后数据会立即消失。然而,根据内存原理,此类器件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拓展。而且,实验证明即便在切断电流的环境下,FlexRAM 仍能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保留数据达 12 小时之久,且经过多次重启操作仍能保持稳定的运行效率。

  专业媒体 IEEE Spectrum 也探讨了FlexRAM 在软体机器人、脑机接口系统和可穿戴/植入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