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线路结构组成 电力电缆线路常见故障

智能电网

335人已加入

描述

  电力电缆线路结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电力电缆线路是一种用于输送电能的电力传输线路,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1. 导体(Conductor):导体是电力电缆线路的主要传输媒介,它负责携带电流。导体通常采用铜或铝等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根据需要可以是单根导体或多根导线并列。导体的选用主要考虑到电阻、导电能力和机械强度等因素。

  2. 绝缘层(Insulation):绝缘层用于包裹导体,起到电绝缘的作用,阻止电流与周围环境发生电气接触。绝缘层通常采用聚乙烯(PE)、交联聚乙烯(XLPE)或橡胶等合成材料制成。绝缘层的厚度和材料特性需要根据电压等级和使用条件进行选择。

  3. 护套(Sheath):护套位于绝缘层的外面,主要用于保护绝缘层免受机械损伤、化学腐蚀和湿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护套一般采用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E)等耐候、耐化学侵蚀的材料制成。护套的厚度和材料特性需要根据使用环境和应用要求确定。

  4. 接头(Joint):电力电缆线路中的接头用于连接两根电缆,将电能传输无缝连接到下一个电缆段或其他设备。接头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电能传输的连续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接头通常使用绝缘套管和绝缘填充材料来保证接头处的绝缘性能。

  5. 端子(Termination):电力电缆线路的端子用于将电缆连接到终端设备,如变压器、电机等。端子的主要作用是确保电能的输送和连接可靠性,一般使用绝缘套管和压接技术来实现。

  这些组成部分协同工作,形成完整的电力电缆线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分配。不同电缆线路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会根据电压等级、电流容量、使用环境和应用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设计和选择适当的电缆线路结构和组成部分非常重要,以确保电力传输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力电缆线路常见故障

  电力电缆线路常见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机械性损伤:这是电力电缆故障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是由于电缆受到外力作用产生的损伤。这些损伤可能比较轻微,不会立即引发故障,而是在数月或数年后逐渐发展成为故障。

  绝缘受潮:由于电缆长期埋设在地下,如果防水措施不当,可能会导致电缆的绝缘度降低,引发故障。

  绝缘老化:这是电缆制造领域一直面临的问题。在恶劣自然环境中使用的电缆,其绝缘老化速度会明显加快。绝缘老化引发的故障多见于长时间使用后的电力电缆线路中。

  设计或制作工艺不良:由于电力电缆的质量低劣或实际施工中偷工减料造成电力电缆达不到设计标准而诱发的故障。

  闪络故障:当电压值升高到一定范围或一段时间后电压持续升高时,会瞬间击穿绝缘体,造成闪络故障。

  一相芯线断线或多相断线:在电缆导体连续试验中,如果发现电缆的各个导体的绝缘电阻与相关规定相符,但在检查中发现有一相或者多相不能连续,那么就说明一相芯线断线或者多相断线。

  三芯电缆一芯或两芯接地:三芯电缆的一芯或者两芯导体用绝缘摇表测试出不连续,然后又进行一芯或者两芯对地绝缘电阻遥测。如果芯和芯之间存在着比正常值低许多的绝缘电阻,这种绝缘电阻值高于1000欧姆就被称之为高电阻接地故障;反之,就是低电阻接地故障。

  三相芯线短路:短路时接地电阻大小是电缆的三相芯线短路故障判断的依据。短路故障有两种:低阻短路故障、高阻短路故障。当三相芯线短路时,低于1000欧姆的接地电阻是低阻短路故障,相反则是高阻短路故障。

  这些故障可能是由于机械损伤、过热、电压负荷过大、设计或制作工艺不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闪络故障和绝缘性老化有什么区别

  闪络故障和绝缘老化是两种不同的问题,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关联。

  闪络故障通常是由于高压设备中,介质受到局部电弧放电的破坏而引起的。当电弧电流足够大时,闪络故障还可能引起盛放电、放电过电压等严重结果。其表现包括高压设备外表的闪烁或闪耀现象,电力设备绝缘介质出现击穿和穿孔现象,设备零部件损伤或腐蚀,甚至引起设备故障限制,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突然出现明显的电压闪变和电压掉落。

  绝缘老化则是指因电场、温度、机械力、湿度、周围环境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使电工设备绝缘在运行过程中质量逐渐下降、结构逐渐损坏的现象。绝缘老化的速度与绝缘结构、材料、制造工艺、运行环境、所受电压、负荷情况等有密切关系。绝缘老化最终导致绝缘失效,电力设备不能继续运行。

  虽然闪络故障和绝缘老化都是电力设备中的问题,但它们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是有所不同的。同时,闪络故障也可能是绝缘老化的一种表现,因为长时间的运行可能会导致绝缘材料老化,进而在高压下发生闪络故障。因此,对于电力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