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界借助AI描绘手机未来

描述

  全球科技业借助尖端的人工智能(AI)绘制工具,勾画未来手机的可能性。

  近期,英国Mobile.co.uk网站揭露了种种未来手机的展望,包括机身柔软如丝、屏幕自我修复、太阳能充电以及采用更高品质材料等,这些构想如同科幻大片中的神奇场景,令人惊叹不已。虽然实现其中一两项尚需时日,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熟悉的智能手机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不断刷新我们的想象力底线。

   更柔软的机身

  如今,摩托罗拉、三星及华为等知名厂商陆续发布带有折叠功能的手机,但当前仍仅局限于屏幕。据AI预判,有朝一日,手机整体都能达到极其软糯的效果。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普及使得柔性技术广泛应用,众多制造商对此深耕细作。截至2023年10月底,摩托罗拉公司正式推出首款可弯曲手腕佩戴的酸奶型智能手机,堪称全球首款可穿戴智能手机的代表作。其配备6.9英寸全高清手机屏幕,可自由弯曲变换形态。

  此外,美国专利商标局最近公布的一项信息指出,苹果公司已取得全新折叠屏自我修复技术专利。据了解,该技术能有效避免折叠手机常见的折痕问题。为了提升电子产品颜值,降低擦损和塌陷感,苹果计划在手机屏幕覆盖层加入自愈材料。无论是否有意为之,都有望实现这一过程,进而使折叠手机更加坚固耐用。

   太阳能供电

  未来,人们将改变手机的使用习惯和充电方式,大量采用太阳能供电。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现已涌现诸多创新型技术设备。早在2016年,日本京瓷公司研发出一款具备太阳光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此设备在屏幕装设有光伏组件,只需阳光照射3分钟便能让手机通话1分钟。然而,考虑到大部分人习惯将手机置于口袋之中,此设计未获市场广泛接受。

  太阳能与电池板若能在阳光直射下迅速完成充电,必将促进太阳能手机充电成为大众选择。

   自我修复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手滑导致手机屏幕破裂的烦恼。专家称,未来很可能诞生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手机,无需购买替换零件亦或是更换整机。去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款集合合成皮肤与磁疗等功能的人造皮肤。这种人造皮质感似人类皮肤,富含硅树脂和聚丙二醇材质,具备强大的延展性且极度坚韧。磁力则引导皮肤自动准位对齐。借助此类复合式薄膜感应器,科学家们有望打造具自我修复功能的手机雏形。

  更环保的设计理念

  运用可持续材料及资源生产手机逐渐成为未来趋势。尽管目前无法直接采用蘑菇皮或其他天然原料制作手机,仍有多种途径可以提高其持久性。据2019年的科研数据显示,仅仅延长智能手机的使用年限一年,便能节约两百万辆机动车行驶所产生的碳排放。其中一种简易方式便是简化手机的修理步骤。虽被批评为维修难题,但苹果公司与其它大型制造商正积极改善易修性。如模块化手机设计的先锋品牌 Fairphone,支持快速拆卸与更换配件,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抑制了浪费现象,从而延长了手机的生命周期。专家强调,通过改进材料选用与设计,未来手机将更有助于保护环境。

  手感升级

  尽管手感并非手机业的热门话题,但这项变革却成功解决了现代手机的一大用户痛点。专家建议,未来手机的设计应更具备防滑性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他们预测未来某日,手机可能配备“独特的蛇纹式屏”来提供更强的把握感和耐久度。设计思路服务出现问题,请稍后再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