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eo为何坚守着LiDAR?

描述

在车辆的所有传感器中,LiDAR经历的动荡最大,甚至连领先的LiDAR公司都始料未及。即使是像Valeo这样的LiDAR先驱,也无法保证能跟上瞬息万变的市场格局。

LiDAR市场如此大波动的原因或许可以归因于:技术进步、Robotaxi的兴衰、中国电动车的快速增长、L2+/L2++/L3车厂之间的地域分化,以及在SPAC热潮中出局的LiDAR初创公司,直至投资者撤资。

如果我们遵循经典的管理理论,这些“变化”因素中的任何一两个都会说服大多数幸存企业重新考虑战略方向。然而,Valeo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固守阵地。

根据Yole Intelligence的数据,Valeo是乘用车LiDAR市场的早期领导者,其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79%下降到2022年的24%,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供应商的出现。还有更多的外部市场因素也影响着Valeo的业务。

CES结束后,Valeo LiDAR的CTO Clément Nouvel就Valeo的LiDAR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发表了看法。

Nouvel说:“我们在Valeo内部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保持我们的领先地位,同时又不掉进一些LiDAR初创公司曾经历的陷阱。事实上,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玩家是非常困难的。许多LiDAR初创公司承诺客户想听到的东西。然而,Valeo作为值得信赖的Tier 1,不能拿自己的信誉冒险。”

那么,我们先了解一下当今全球LiDAR市场的主要趋势。

新的市场格局

首先,LiDAR还是一个年轻的市场。在CES这样的大型展会上,仍有很多初创公司在展示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而体量稍大的LiDAR公司要么已经倒闭,要么已经与其他公司合并。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汽车行业一直在寻求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LiDAR。

从历史上看,典型的LiDAR初创公司既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将其技术投入量产。事实证明,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s)的狂热对资金饥渴的初创公司来说是个傻瓜,它们需要不断开发技术,却无法兑现对投资者的承诺。

第二,自动驾驶市场萎缩。

去年Cruise在旧金山的Robotaxi业务以失败告终,LiDAR供应商为什么还要从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中寻求救赎呢?

在CES新闻发布会上,Valeo分享了一则预测:到2030年,30%的高档新汽车将达到L3和L4。Semicast Research首席分析师Colin Barnden认为这一预测非常乐观。更重要的是,他问,即使这个预测是准确的,为什么会有公司只满足于30%的高档新车的体量呢?

传感器

尽管科技行业的一些人不愿宣布Robotaxi已经过期,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最初因对全自动驾驶被寄予厚望而兴起的LiDAR热潮已经过去了。

中国因素

推动LiDAR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中国。

中国大力发展电动车生产。中国电动车的增长与此相关,因为在中国销售的很多电动车都配备了LiDAR。中国的电动车不可避免地加速了LiDAR的增长。中国一手改变了全球市场。

据Yole集团汽车半导体高级技术和市场分析师Pierrick Boulay称:“LiDAR市场增长极为迅速。Yole预计,2022年将有22.5万个LiDAR应用于乘用车。但他补充说,根据2023年的最新销售数字,这一数字目前已接近70万个LiDAR。”

在2024年的CES上,速腾聚创、禾赛和图达通等LiDAR公司都宣称去年的LiDAR出货量达到了20万台。

相比之下,据Nouvel称,Valeo迄今已交付了“约20万个Scala 1和Scala 2(Valeo的前两代LiDAR)”。他补充说:“这些LiDAR设计用于L3功能。但并非所有车辆都激活了L3,例如2017年的奥迪。”

传感器

十年后的汽车

中国公司正在为LiDAR的量产销售造势。但与此相反,推动Valeo继续留在市场上的动力是由奔驰和宝马等德国高端品牌推广的L3车辆。

不过,L3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的潜力尚无定论。Hands-off、Eyes-off的驾驶方式还有很多安全与法律问题有待解决。

例如,正如Yole的Boulay所指出的那样,目前还不清楚OEM能否解决Eyes-off驾驶的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能信任车厂吗?

事实上,奔驰等OEM从未明确表示愿意为L3车辆承担安全责任。请注意,这是车厂明确提到的“驾驶员”允许的行为。在去年的“The Autonomous”会议上,当被问及此事时,奔驰的一位法律顾问含糊其辞地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仍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尽管如此,Nouvel还是将责任问题搁置一旁,并解释说Valeo寄希望于车厂继续集成更多自动驾驶功能,同时安全地扩展ODD(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s),从而增加更多便利性。

Nouvel说,高级自动驾驶的未来不一定是追求L3和L4,甚至也不一定是让汽车能够自动驾驶。Valeo预计从L2到L4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渡期。

Nouvel解释道,“要管理好这个过渡期,首先,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DMS,以了解驾驶员是否专心。此外,你还需要知道驾驶员是否有能力重新控制车辆。”

当某些自动驾驶功能证明了其安全性后,该行业就可以提供一系列车载服务,包括视频或电话会议。Nouvel说:”这是一个将得到长足发展的市场。”DMS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汽车行业认为车内所有的HMI都关系重大,包括重新审视座舱结构。

为了开启越来越多的车内体验,车厂希望知道“机器在自动驾驶过程中能够做什么,以及极限在哪里”。

Nouvel指出,车厂在了解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际驾驶能力和水平之前,不会知道这些界限。只有在“对整个自动驾驶系统非常了解”的情况下,车厂才会买账。

Nouvel认为,这需要LiDAR具有内置冗余和安全性。

他解释说:“因此,我们与奔驰在L3方面开展的所有工作,让我们对如何重新设计座舱,包括整个体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没有Scala 2和奔驰的合作,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Nouvel说,这就是全局。这对于Valeo展望十年后的汽车前景至关重要。

欧美自动驾驶的分歧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在增加自动驾驶功能方面存在分歧。受Tesla的影响,美国车厂倾向于测试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将L2扩展为L2+、L2++和L2+++等子集。这些美国变体都没有使用LiDAR。与此相反,追求L3的且高度重视安全的德国高端品牌,则急于超越美国车厂,纷纷搭载了LiDAR。

是否有迹象表明通用或福特有意在任何具有在高速上hands-free功能的车辆上采用LiDAR?Nouvel提到了相关讨论,但他表示,许多美国OEM更愿意通过严重依赖驾驶员的注意力来实现自动驾驶。

在他看来,没有LiDAR的美国的车型往往很难识别紧急车辆,或者迫使驾驶员立即做出反应,从而降低了在异常情况下的准确率。但归根结底,LiDAR对OEM来说是一项额外成本,在小批量情况下,每台成本高达1000美元。但在大批量生产时,成本可降至500美元,Nouvel补充道。

LiDAR的性能

Nouvel对中国LiDAR的冲击并不感到恐慌,原因之一是他认为其量产性能远不及Valeo。

Nouvel承认Valeo并没有真正预见到中国电动车公司的LiDAR爆炸式增长,但他提到了客户期望的巨大差异。“在今天的中国,如果你想拥有一辆时髦的电动车,你就需要LiDAR。”Nouvel说,中国电动车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一直在做这件事,销量非常可观。但他强调说,这更像是“你需要在车上安装的一个小玩意儿,以显示你拥有最新的技术”。它不会影响“安全或责任问题”。

Nouvel预计,但中国最终会推出可以证明价格与其技术性名副其实的LiDAR。

但据Yole的Boulay称,一些规格表暗示,中国领先的LiDAR公司已经提供了比Scala 2更好的性能。尽管如此,Valeo的Scala 3将于今年推出,“它将使Valeo重返领先地位,点速率预计约为每秒1250万点,分辨率约为0.1°(H)x 0.1°(V),甚至更高”。据报道,Scala 3计划搭载于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的Stellantis的车型中。

Boulay强调说,虽然中国制造商的LiDAR出货量惊人,但它们只提供给中国的OEM。在西方,只有Lucid使用中国的LiDAR,而且数量微不足道。“如果中国供应商在中国以外的地区销售失败,围绕他们的各种炒作可能会消失”。

为Valeo的LiDAR业务辩护

与Valeo一样,Bosch也是不容忽视的LiDAR领域的Tier 1。但Bosch去年秋天宣布退出LiDAR研发。

Boulay指出,“与Bosch不同,Valeo是乘用车领域的先驱,也是自2018年以来出货量最大的LiDAR供应商。”

他还表示,Valeo正在整合“汽车周围真正的传感器cocoon,包括可见光摄像头和雷达、LiDAR,以及近期崛起的热成像仪”。所有这些传感器使Valeo能够“提供足够的冗余和多样化传感器,以便在任何情况下监控汽车周围的环境”。

总之,如果说Valeo坚持使用LiDAR的理由很充分的话,那就是它的血统、历史、先发地位以及与OEM建立的信任。

Boulay说:“与中国供应商相比,Valeo的销售对象不仅有欧洲的OEM,还有日本、韩国和北美的OEM。”

但Boulay也观察到,竞争仍然相当激烈。Cepton失去了与通用的合同,这预示着它将被小糸收购。Innoviz正在为宝马提供小批量产品,Luminar也在为Volvo供货。

作为西方唯一的LiDAR供应商并不能保证Valeo的成功。然而,Yole表示,Valeo“批量供应LiDAR、控制生产、提供高性能产品(Scala 3)以及拥有广泛的潜在客户”的能力可以带来巨大的不同。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