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熊本工厂建设及其面临的挑战

描述

  当台积电公开宣布于2022年启动日本建厂计划,2024年开始量产芯片之时,这似乎让人瞠目结舌。通常而言,芯片工厂建成需三年时间,而台积电在此方面尚属首次试水于日本复杂的政策环境和各类法律条文领域中,难度可想而知。

  然值得提振的是,预计于2月24日举行的日本熊本工厂落成典礼,预示着这项日本重大胜利的开启。受新冠疫情及国际关系紧张影响,全球各大政府均争先恐后为自家内部打造晶片体系,尽管台积电在美国亦设有厂房,然因劳工关系紧张且补贴发放延误,其亚利桑那州的建厂规划因而受阻。

  日本成功背后的原因,在于其他地方无法轻易复制的优势如高效的政府支援、紧凑的施工进度以及源源不绝倾注于工地上并全年无休的廉价劳动力。

  熊本县县长鹿岛郁夫就此表示,“在两年内准备完毕,这是台积电的明确要求,我们要以准时赢得信任。”他强调准时的重要性。

  自新冠病毒引发全球供应链干扰问题曝光以来,从中国到欧盟的各国政府纷纷倡议自行建设半导体生产线。晶片短缺导致欧美日汽车制造商停工停产。

  存储芯片的高度聚合地理分布使得风险加剧。

  在日本,新冠疫情爆发后,日本经济产业省立即出台庞大的计划,动用数十亿美元补贴以吸引台积电、三星和美光等公司。台积电已先后透露,意欲在日本再建一座晶圆厂,甚至在考虑开设第三座,主要负责制造前沿的3纳米芯片。

  《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指出,“从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和熊本工厂的比较来看,日本的表现非常显著。尽管日本政府相对低调,但无疑比美国和欧洲更能给予实质性支持。”

  台积电曾公开表示,他们在日本取得的成功离不开“供应商、客户、商业伙伴、政府和学术界”的鼎力支持。同时,他们也强调,各国项目之间实际上并无可比之处。

  尽管日本经济产业省多年来一直努力吸引台积电的目光,但直至2021年初,有关建设新工厂的谈判方显露出严肃的势头。日本政府提交了包含数十亿美元补贴在内的诱人方案,在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风险背景下,台湾终于认真考虑这一设想。双方约定以索尼参与为前提条件。

  在台积电看来,倘若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投身于此合资企业,此举将极大推动项目进展。经过多番努力,索尼最终同意成为熊本工厂的少数股权持有者,份额不到20%。

  台积电器与索尼历史悠久的紧密合作关系已维持多年,台积电借助自身技术协助索尼提供CMOS图像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被售予苹果公司等客户,直接应用于iPhone产品。而熊本项目则涉及更深度化的联合业务。2021年,SONY芯片首席执行官清水照士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针对发展战略进行深入对话。

  日本经济产业省已答应负担熊本厂约80亿美金建设费中的一半费用。

  台积电自2022年4月以来,通过高薪酬诱惑及配有房租的雇佣条件,成功吸引了7000名工人加入。

  相较之下,日本工会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施工进度昼夜无休。而当地居民则因此地被称之为“不夜城”。

  然而,随着工程推进到2023年,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问题凸显出来。据相关报道称,已有工人面对大量闲置岗位束手无策。

  项目的迅速扩张使得该仅有44000人口的农业小镇陷入混乱,交通日益拥堵,住房和基本服务资源供应不足,尤其体现在居住在附近的工人需要漫长的通勤时间。

  为了缓解形势压力,当局发放补贴并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同时,索尼也在积极解决相关难题,特别是地下水供应问题。为了减轻对环境的影响,索尼配合台积电尽可能修复供水系统。

  索尼方面曾声称:“我们协助台积电打造熊本工厂,全方位提供如水电供应,工程师调配以及相关许可证等支持。”

  按照趋势观察公司(TrendForce)分析师Joanne Chiao的说法,正是得益于索尼在此地二十年的运营规划,才得以推动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台积电在预定时间内顺利开工。

  到了2023年12月,建筑公司Kajima完成了大楼的外部装饰,台积电继续着手安装各大芯片制造商如东京电子和应用材料出品的大型制造设备。

  设备的制造过程需精密熟练操作,台积电老员工依靠经验领导力为主导,然而严苛的规定和复杂的流程使得一部分日本本地工人选择离开。

  我国台湾地区对于日本的依赖度逐步加深,特别是在新项目的开展上。如果按照当前计划,台积电将在2023年建成第二家晶圆厂,年内也将正式宣布有关计划。其中,首家工厂将生产12nm至28nm级别大部分技术成熟度较低的芯片,而第三家或将制作复杂度足以支撑现代iPhone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芯片。此外,丰田汽车及汽车供应商电装公司已携手台积电和索尼共同参与熊本项目投资,充分展示了芯片产业之于日本经济的战略重要性。

  据了解,日本经济产业省在摆脱过去被普遍视为全球最糟糕的工业政策后,现已迎来一定程度的复兴。除对外来企业如台积电和韩国三星等进行大力推进,政府亦援助国内初创公司Rapidus以实现其长期目标。预计总体规模将达10万亿日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