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碳资产已成为继货币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数据资产之后的第五类新型资产。碳资产管理在落实“双碳”战略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统筹谋划基于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碳资产管理,需要加快夯实推进基础管理平台建设,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形成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0 引言
日前,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上海市纳入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和《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2023年度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总量为1.05亿吨(含直接发放配额和储备配额),378家企业纳入控排名单。
1 《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
方案规定了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碳排放配额,规范有序开展配额分配和管理。
一、配额总量
确定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总量为1.05亿吨(含直接发放配额和储备配额)。
二、分配方法
采取行业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和历史排放法确定纳管企业2023年度基础配额。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行业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法等基于排放效率的分配方法。
(一)行业基准线法
对上海市发电企业(纯发电及热电比小于100%)、电网企业、供热企业等电力热力行业及数据中心企业,采用行业基准线法。
(二)历史强度法
对主要产品可以归为3类(及以下)、产品产量与碳排放量相关性高且计量完善的工业企业,航空企业、港口及水运企业、自来水生产企业,采用历史强度法。
(三)历史排放法
对商场、宾馆、商务办公等建筑,机场,以及产品复杂、近几年边界变化大、难以采用行业基准线法或历史强度法的工业企业,采用历史排放法。
三、配额发放
(一)直接发放配额
根据企业年度基础配额和直接发放配额比例,确定其2023年度的碳排放直接发放配额数量,通过上海市配额登记注册系统免费向纳管企业发放。直接发放配额比例根据企业2022年因含碳能源(天然气除外)消耗导致的直接排放占其总排放量的比例及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工作情况确定。
(二)有偿发放配额
2023年度有偿发放配额采用不定期竞价发放的形式。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将根据碳市场运行情况,对2023年度配额总量中的部分储备配额组织开展有偿竞买。
四、配额清缴与抵销机制
纳管企业应通过配额登记注册系统提交与其经市生态环境局审定的2023年度碳排放量相当的配额,履行清缴义务。配额不足的,应通过上海市碳交易平台购买补足;配额有结余的,可以在后续年度使用,也可以用于配额交易。
五、有关情况处理
采用历史排放法分配的企业,若有2022-2023年投产运行且年碳排放量达到2万吨及以上的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该企业须清缴的配额量不包含该部分碳排放量。
对于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较好的企业,且在2023-2024年未受到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未涉嫌违反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处于审查、立案期间)的,在上述确定的直接发放配额比例基础上另外增加0.3或0.5个百分点。
2 方案解读
碳核算是碳资产管理的核心,鉴于地区和行业的差异性,碳核算要针对环境不同的地区及工艺不同的行业充分核算边界,建立适用于产业园区、公共机构、高能耗企业、智能工厂等领域的核算模型。同时,打通碳交易市场的信息渠道,以碳核算的结果为基础,结合碳交易市场信息,辅助碳交易决策优化,协助用户获得碳收益,推动机构和个人进入碳市场,发展碳金融。此外,对主要耗能设备实施重点管控,并利用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系统执行能源协调控制策略,辅助用户获得减排资产,促进节能降耗,响应双碳目标的同时缩短投资回收期,提升投资收益率。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是碳资产管理的支撑,从传统的能源监测转变为碳监测,实现碳资产管理数字化;适用不同行业及地区碳排放核算,实现碳资产管理标准化;跟踪碳排放全过程,实现碳资产管理精细化;辅助交易决策优化,获得碳收益,实现碳资产管理专业化。
3 碳资产管理的实践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主要包含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明确核算边界及各排放源数据来源,根据核算模型补充缺失的排放源数据,以碳排放量为计量单位对能源进行监测,为用户提供基础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系统对接或数据导入,完善碳盘查流程,适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碳核算,可扩展新的核算指南,根据产量、减排指标等核算碳配额,提前规划碳资产,可生成完整的碳排报告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
决策支持系统优化空调、空压机、水泵等设备用能,支持充放电及需求侧响应策略,提供碳交易策略,辅助企业投资开发减排项目,获得减排资产及碳收益,为用户提供专家服务。
3.1 平台架构
现场安装多功能仪表,对用能支路进行采集,通过RS485接口与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网关进行通讯,实现电力及能源数据的监测、预警与存储,再由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网关,通过以太网将数据上传至搭建在数据中心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平台分为五层:数据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和运营层。
数据层:采集碳资产管理涉及的各类数据,包括设备运行、能源消耗、碳排放及库存数据、基础统计数据、碳交易数据等;
网络层: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本地、私有云和公有云部署;
平台层:接收采集的各类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和存储,支持与第三方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应用层: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分为碳盘查、碳计划、碳追踪、碳交易和碳减排5大板块,包含碳核算、异常管理、配额管理、碳排管理、交易管理和节能优化等功能;
运营层:智慧能源管理合平台为政府管理部门、园区管委会、园区物业、企业等提供服务,传达和反馈用户需求,实现用户功能界面,实现碳资产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
3.2 数据采集
电碳表用于实时测量和记录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基本指标的表计,采集用户用电功率信息和用户电气位置信息,根据平台实时下发的用电碳排放因子信息,并记录用户累积碳排放。
电碳表集成三相电力参数测量及电能计量及考核管理,提供上24时、上31日以及上12月的电能数据统计。具有31次分次谐波与总谐波含量检测,带有开关量输入和继电器输出可实现“遥信”和“遥控”功能,并具备报警输出,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控制系统,SCADA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中。同时具备事件记录功能,在排放参数修改、阶段清零时,对当前的排放量,修改的参数进行记录,便于参考、追溯碳排放量计量过程。
3.3 数据传输
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网关接收现场采集的数据,并可进行规约转换、数据存储,通过以太网将数据上传至平台。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网关具备边缘计算功能,可在网络故障时将数据存储在本地,待网络恢复时从中断的位置继续上传数据,保证服务器端数据不丢失。
3.4 碳减排主要策略
3.4.1 削峰填谷
根据用户用电规律,设置峰值和谷值,降低负荷高峰,填补负荷低谷,减小微电网负荷峰谷差,使发电、用电趋于平衡。
当微电网需求功率大于峰值时,储能系统开始放电。
当微电网需求功率小于谷值时,储能系统开始充电。
当微电网需求功率在峰谷范围之间时,储能系统待机。
根据配置的削峰填谷充放策略(一般为一充一放或两充两放),储能系统得以在低价的谷电时充电,在高电价的高/尖峰时段放电,可有效减少负载的用电成本。
3.4.2 新能源消纳
在分布式发电系统最大化出力的情况下,当分布式发电功率大于负荷功率而出现余量时,多余电量优先存储到储能系统,并在分布式发电功率小于负荷功率时,储能系统在高电价的高/尖峰时段放电,既提高光伏就地消纳比例,又使得原本低价上网的电量,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
3.4.3 需量控制
在分布式发电系统最大化出力的情况下,如果负荷功率仍然超过设置的需量功率,则控制储能系统出力,平抑超出需量部分的功率,进而控制需量尖峰阈值,同时避免冲击类负载频繁启停,损伤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最终以免造成基础电费超额支出,增加系统的经济性。
3.4.4 有序充电
在分布式电源最大化运行的情况下,当并网点下网功率超过需量功率或者并网点的功率限值时,且储能无法调节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充电桩的充电功率或者切断可调负荷的供电,来降低负荷功率过高的情况。
3.5 平台主要功能
碳资产管理驾驶舱: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服务,全局掌握碳排放情况。
碳核算清单:核算各环节碳排放,生成核算清单。
碳配额核算:测算碳配额抵消及下年度碳配额。
碳配额考核:评定各考核对象的碳排放达成率。
碳排放分析:统计碳排放情况及碳排结构。
碳足迹管理:跟踪能源在输入、分配、消耗、生产各环节的碳排放情况。
碳排放报告:识别排放单元和排放源,汇总碳核算,生成报告。
碳交易记录:汇总碳交易记录。
碳交易决策:综合碳交易市场价格、超额排放罚款、超额生产收益、配额购买成本和配额出售收益等因素,确定碳交易策略。
碳减排收益:展示市电、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负荷的运行状态和绿色用电情况,分析系统建设后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用户能够直观的了解整个系统的建设效果。
4 结语
重点企业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以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为前提,研究制定本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以及解决方案;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体系以及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组织节能增效、创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为碳排放权履约清缴提供管理与服务;在企业内部平衡调剂以及在国内、国际碳交易市场实施碳排放配额、自愿减排量的转让、购买等交易;制定企业降低排放控制履约成本、提高交易收益的综合服务方案;开展碳盘查,形成碳排放核查报告、碳交易核算报告以及碳资产管理综合评价报告。碳资产管理未来将以市场化新机制有力推动碳的化工利用与产业化发展,不断做强做大零碳、负碳产业集群,助力落实“双碳”战略目标持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