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所示的是一个简单温度报警电路被配置为在热敏电阻跟踪的温度下降或升高超过一定水平时发出警报(声音或通过闭合继电器触点)。
这意味着,该电路能够同时检测过温情况或过温情况,并发出连接的警报。
由于热敏电阻传感器是NTC(负温度系数)器件,因此其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选择热敏电阻
使用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器件将在 -20 至 +150°C 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但是,由于每种类型的热敏电阻仅在 30°C 的温度范围内有效,因此需要通过查阅下表来选择用于指定工作点的热敏电阻。
在第 1 列中选择首选温度。
第2列具有热敏电阻的匹配标称值。在正常工作温度下,热敏电阻的电阻范围为 1 至 4 k。
由于在开和关开关阈值之间只有少量的迟滞或死区,因此该电路可用于操作加热器等,以在非关键情况下控制温度。
如果需要,减小电阻R4的幅度以增加死区。
电路如何工作
由 RV1 和 TH1 结(热敏电阻)构成的分压器连接到晶体管 Q1 的发射极。Q1发射极的电压将随温度而变化,就像热敏电阻TH1一样。
使用晶体管 Q1 和 Q2 创建一个漂亮的小施密特触发器。实际上,施密特触发器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正反馈放大器。
如果温度低于预设微调电位器 RV1 定义的阈值,晶体管 Q1 和 Q2 将被关闭或不导通。
R2、R3、R4 和 R5 共同确定 Q1 基极的电压。假设 Q2 处于非活动状态,则 R4 和 R4 与 R3 的并行配置不受影响。
因此,使用 2.86 伏电源时,基座将具有 6 伏电压。如果 Q1 的发射极电压低于 2.86 - 0.6 伏或 2.26 伏,则 Q2.26 将接通。
这将激活 Q2,从而将 R4 与 R2 并联并联,并导致 Q2 接通。这使得 Q1 锁存,因此晶体管现在必须通过其发射极电压超过 3.14 减去 0.6 伏来关闭。
当R4的值减小时,这两个电压之间的变化会更大,从而提高死区。
Q3 驱动继电器或报警,而 Q2 的输出由 Q3 缓冲。
通过采用适当的Q3配置,该温度报警电路可以以过温报警、欠温报警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形式使用。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