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相移振荡器电路图分享

描述

什么是RC相移振荡器?

RC相移振荡器是一种利用RC相移网络作为放大器的反馈回路,在特定频率下产生合适的相移以形成正反馈并产生振荡的振荡器。

这种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都比较稳定,且易于设计和实现,因此在音频段频率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由三节移相电路和反相放大器组成,电路简单、经济,但稳定性不高,调节也不方便,因此一般用于固定频率振荡器和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在RC相移振荡器中,如果三个电阻R的值相等,且移相网络中的电容C的值也相等,那么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计算出来。这个公式是:f0 = 1 / (2π√(6RC)),其中f0是振荡频率,R是反馈电阻,C是反馈电容,N是RC反馈级数。

此外,RC相移振荡器还可以分为RC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和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前者可以方便地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容易得到良好的振荡波形;后者则具有选频特性好、调频困难的特点,因此适用于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RC相移振荡器电路图,以及简单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

RC相移振荡器电路图分享

1、使用2N2222A晶体管的RC相移振荡器电路图(1)

已知的振荡器是用于以所需频率产生正弦或非正弦振荡的电路。振荡电路的类型有很多种,RC振荡器就是其中的一种。 RC 振荡器电路也称为相移振荡器,在其输出端产生正弦信号。它利用再生反馈信号产生振荡,并由 RC 振荡器电路中的 RC 网络获取。

该电路设计使用电容器和电阻器来构建网络,通过反馈信号提供所需的相移。这种类型的振荡器具有良好的频率稳定性,适用于广泛的应用。 RC或相移振荡器使用NPN晶体管2N2222A和其他无源元件来产生所需频率范围的振荡。

RC

对于这个简单的电路,我们使用了一个 NPN 晶体管 2N2222A,它用作共发射极放大器,同时从 RC 网络获得反馈,并且在与电容器耦合的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处获取输出。

当从电池施加 9V DC 电压时,由于电源电压电平的变化以及晶体管噪声变化引起的基极电流变化,会产生振荡,并且这些变化会被晶体管放大。

RC 网络分为三级,每级提供 60° 的相移,因此从反馈元件获得总共 180° 的相移。此外,晶体管放大器提供 180° 的相移,这意味着实现了 360° 的总相移,从而提供正反馈。在输出端,获得连续的抑制正弦波形。

2、使用2N2222A晶体管的RC相移振荡器电路图(2)

我们将制作一个“RC 相移振荡器电路”。这里,RC 相移振荡器电路被设计为用很少的容易获得的组件产生正弦波形。相移振荡器是一种产生正弦波输出的线性电子振荡器电路。它由反相放大器元件(例如晶体管或运算放大器)组成,其输出通过由梯形网络中的电阻器和电容器组成的相移网络反馈到其输入。反馈网络将放大器输出的相位以振荡频率“移动”180 度,以提供正反馈。简单的 RC 相移振荡器电路,可振荡高达 6.5KHz 的纯正弦波。输出信号频率取决于储能电路元件。

RC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晶体管 2N2222A 作为共发射极 (CE) 单级放大器进行偏置,并且在反馈处,RC 网络由相同值的电容器和电阻器组成。这里集电极电阻RC限制了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电阻R4和R3组成分压网络,而发射极电阻R6提高了稳定性。接下来,电容器C5和C4分别是发射极旁路电容器和输出直流去耦电容器。此外,该电路还显示了反馈路径中采用的三个 RC 网络。整个RC相移振荡器电路由9V电池供电。

当我们将电源应用于该电路时,晶体管中的噪声变化和电源中的电压变化引起的基极电流的随机变化会产生振荡,并且这些变化被晶体管放大器放大。该布置导致输出波形偏移 180° 在其从输出端子到晶体管基极的行进过程中。该 RC 相移振荡器反馈网络由三级 RC 网络组成,这些网络相同且具有相等的值。这里,每个 RC 组合为信号 (RC1 + RC2 + RC3) 提供 60° 相移,即 (60 + 60 + 60) 总反馈部分提供 180° 相移。放大器级提供 180° 相移的放大。因此,总相移为 360°,并且它提供正反馈,从而产生连续的无阻尼振荡。

我们可以获得固定频率的连续正弦波输出。 RC相移振荡电路将提供稳定的低频振荡。RC 相移振荡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设计,因为其中 RC 网络的数量不固定。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级数的增加提高了电路的频率稳定性,但由于负载效应,它也会对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产生不利影响。

3、使用2N2222A晶体管的RC相移振荡器电路图(3)

我们知道振荡器是一种产生具有所需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或非正弦波的电子电路。每个振荡器电路都会有振荡电路、放大器和反馈电路来产生波形。这里的 RC 相移振荡器电路设计用于用很少的容易获得的组件产生正弦波形。

简单的 RC 相移振荡器电路,可振荡高达 6.5KHz 的纯正弦波。输出信号频率取决于储能电路元件及其值,这里储能电路由电阻器和电容器组成。

RC

这里晶体管 2N2222A 偏置为共发射极 (CE) 单级放大器,反馈 RC 网络由相同值的电容器和电阻器组成。通过输出耦合电容器 C5 从晶体管集电极端子拾取输出。整个RC移相振荡器电路由9V电池供电。

当我们将电源应用于该电路时,晶体管中的噪声变化和电源中的电压变化引起的基极电流的随机变化会产生振荡,并且这种变化被晶体管放大器放大。

RC

该 RC 相移振荡器反馈网络由三级 RC 网络组成,这些网络相同且具有相等的值。这里每个 RC 组合为信号 (RC1 + RC2 + RC3) 提供 60° 相移,即 (60 + 60 + 60) 总反馈部分提供 180° 相移。放大器级提供 180° 相移放大。因此,总相移为 360°,它提供正反馈,从而产生连续的无阻尼振荡。我们可以获得固定频率的连续正弦波输出。 RC相移振荡电路将提供稳定的低频振荡。

4、简单的RC相移振荡器电路图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RC相移振荡器电路”。RC 移位是用于提供正弦波脉冲的线性振荡器。因此,其电路使用运算放大器或晶体管。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反馈网络将放大器的相位在振荡频率处移至 1800,以提供正响应。我们经常使用这些类型的振荡器作为音频振荡器。

RC

在这个RC相移振荡器电路中,9V电池为整个RC相移振荡器电路供电。首先,我们使用相同值的电容器和电阻器形成一个 RC 网络。这意味着振荡器反馈网络包括三级 RC 网络,并且这些网络具有精确值。因此,每个 RC 网络提供 60 度相移。由于存在三个网络,因此总共存在 180 度的相移。

然后我们将它们的输出提供给晶体管的基极。该级提供 180 度相移放大。因此,总共有 360 度的相移。这里 2n222 晶体管采用共发射极配置。因此,我们在晶体管的集电极侧获取输出。

当我们将电源连接到电路时,基极电流会出现随机波动,晶体管会放大这些波动。 RC移相振荡电路提供稳定的低频振荡。

5、使用运算放大器的RC相移振荡器电路图(1)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利用运算放大器制作一个 RC 相移振荡器。产生正弦波的电子振荡器电路是相移振荡器。它可以用半导体构成,也可以用反向放大器、运算放大器构成。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相移振荡器被用作声音振荡器。在RC相移振荡器中,RC网络产生180度的相移,运算放大器又产生180度的相移,因此后续波形改变了360度。 除了产生正弦波产量之外,它们还同样用于对相移周期进行关键控制。

RC

RC 相移振荡器给出精确的正弦波形。第一个示波器探头生成输入波,第二个示波器探头由 90° 相移正弦波提供,第三个是 180° 相移正弦波,第四个是 360° 相移输出波。这里,反馈网络提供 180° 相移。每个 RC 网络都有 60 度。并且通过反相配置中的运算放大器,产生剩余的180°相移。

6、使用运算放大器的RC相移振荡器电路图(2)

RC

RC相移振荡器的电路图如上所示。反馈电阻Rf和电阻R(靠近电路中运算放大器的反相引脚)用于设置振荡器的增益。由 R 和 C 组成的三级相移网络产生 180° 相移,而运算放大器本身以反相模式接线则产生另一个 180° 相移。这样就在输入和输出之间获得了所需的 360° 相移。

7、使用BJT的RC相移振荡器电路图

使用BJT 的RC 相移振荡器如下所示。该电路中使用的晶体管是放大器级的有源元件。晶体管有效区域内的 DC 工作点可以通过 Vcc 电源电压和 R1、R2、RC 和 RE 电阻器来设置。

RC

CE电容是旁路电容。这里,三个 RC 段被视为相等,最后一段内的电阻可以是 R' = R – hie。晶体管的“hie”是输入电阻,可以添加到 R',因此通过电路已知的网络电阻是“R”。

R1 和 R2电阻器是偏置电阻器,这些电阻器性能优越,因此不会对交流电路的运行产生影响。此外,由于 RE – CE 组合可实现的阻抗微不足道,因此交流操作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当向电路供电时,噪声电压开始在电路内振荡。在晶体管放大器处,一个小的基极电流放大器产生可进行180 °相移的电流。

每当该信号响应放大器的输入时,它就会再次发生 180°的相移。如果环路增益等于1,则将产生持续振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