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G仍在演进时,为何6G已成为热议焦点?

移动通信

308人已加入

描述

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到5G智能手机似乎还没多久,甚至许多人还在4G的世界里徘徊,6G的消息却已经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了。如今,5G还在持续演进,研究6G是否操之过急?

6G网速或比5G快百余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5G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虽然5G发展硕果累累,但是当前5G推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从拓展应用场景、加快行业应用等方面努力,实现5G应用“遍地开花”,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5G还在持续演进,比如推进5G轻量化(RedCap)、5G-Advanced等方向的技术演进。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中国移动携手10余家合作伙伴率先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最全场景、最全产业的RedCap现网规模试验。

在5G持续演进的同时,6G技术的研发步伐已经开始。2023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5D工作组第44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国际电信联盟如期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IMT即“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的缩写,意为国际移动通信)。该建议书汇聚了全球6G愿景共识,描绘了6G目标与趋势,提出了6G的典型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

建议书认为,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IMT-2030(6G)有望支持丰富和沉浸式的体验,增强无处不在的覆盖,并实现新形式的合作。此外,与IMT-2020(5G)相比,IMT-2030被设想为支持扩大和新的使用场景,同时提供增强的和新的能力。

国际电信联盟是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机构,此前在推动我们熟知的4G、5G技术上起到主导作用。业界普遍认为,作为6G的纲领性文件,该建议书的完成标志着6G发展开启新阶段。

5G的速度已经远高于4G,且延迟更短。然而,与6G提出的跳跃相比,这种改进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据估计,6G的传输能力可能比5G再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可能从毫秒级降到微秒级。

这是什么概念?5G网络环境下,下载一部1GB电影的时间最快只需约3秒,换成6G可能仅需要0.03秒。然而,这个例子源于我们当前对快速互联网速度的使用。没有人知道人类的聪明才智可以通过这种增强来做什么。毕竟,这几乎就像从驾驶汽车到传送一样。

不过,说实话4G网络的网速已经能基本满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目前消费级应用短缺使得我们对5G的感知度都不是非常明显,更不要说速度更快的6G了。事实上,推进6G技术研发,不只是为了速度的提升或仅仅满足传输功能。

6G是契机,科幻将走进现实

移动通信具有显著的代际特征,“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是通信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以5G发展为例,2014年,4G才刚刚普及商用,2016年9月,中国5G技术研发实验第一阶段测试就已经结束,2019年6月,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如今,我国的5G产业可谓是日新月异,已经稳稳地走在了世界的前沿,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6G时代,我们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继续保持领先的姿态,勇往直前!

更重要的是,当一项新技术出现时,检查其优点而不考虑可能从中受益的多种应用都是肤浅的。例如手机在塑造手机游戏世界、与亲人保持联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不禁想知道6G的发展方向。

6G可以实现全息通信吗?能用意念控制设备吗?虽然目前没有人能回答这些问题,但类似的问题却催生了多少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眼下,有一个明显的趋势,6G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模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界限。

《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提出,6G会在5G三大场景(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连接、海量物联)基础上增强和扩展,包含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等6G六大场景。

与当前的情况相比,这确实感觉像是科幻小说。看起来6G可以实现真正的沉浸式扩展现实,也意味着虚拟现实将与其他感官体验相结合。

是的,虚拟世界是在5G诞生时就提出过的概念,AR、VR、XR等虚拟现实设备甚至被认为会是5G高吞吐量需求的典型应用之一,这些年,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也没有停过。

但事实上,目前在支撑VR、AR业务中,5G能力仍显不足。5G网速确实满足了普通人的上网需求,但在不少领域并没有很好地实现。

其实6G主要就是优化5G网络环境下还不尽人意的场景。比如,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接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你会发现,尽管一些厂商已经尽力将虚拟现实与物理现实的连接做得很流畅,但这个头显的尺寸依旧很大,并不符合人们对一款虚拟现实产品的期待,售价也很高。正是因为受到目前移动通信技术的限制,所有类似设备的计算还不能实现在线进行,导致设备需要配备高性能计算硬件,不仅售价高昂,外形也十分笨重。

但到了6G时代,这类设备完全可以把大多数计算放到云端去做,设备本身只需专精信号的捕捉、位置的感知或光学的体现等等。如此,设备的尺寸能变得非常小,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真正成为一个大众主流消费级应用。

4G曾将移动社交媒体交互形式从平面图文推向短视频。如果6G时代真正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现实的连接,那么媒体交互形式将可能发展为以高保真AR、VR交互为主,甚至是全息信息交互。

6G将实现全球无死角覆盖

除了虚拟现实,6G愿景“泛在连接”格外引人关注。不论你是在荒无人烟的极地、沙漠旅行,还是乘坐飞机、甚至遨游外太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与你的家人、朋友联系,让移动通信技术真正实现全地形、全空间立体覆盖连接,即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据介绍,6G天地一体目标是支持终端融合一体、连接全球无缝的信息服务能力。也就是说,6G要完成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在保持速度的同时实现全球全覆盖。

为此,反射电磁信号的特殊6G卫星技术可以提供数千兆位连接。这意味着包括海洋在内的世界偏远地区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连接。6G可能会彻底改变通信方式,并且由于超快的速度,意味着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快速数据处理,这对于人工智能系统和其他系统至关重要。

而在工业领域,如果说5G开启了万物互联的大门,6G则有望演变为一个万物智联平台。

5G网络环境下,工业云端往往是要等到所有数据上传完之后再去处理,那就会导致时延的不确定性。对于工厂里面的机器人来说,如果采用这种方式,遇到云端处理不及时的极端情况,存在一个操作等十几秒的可能。而6G可以提前感知数据,让移动通信网络与云端各种应用如AI、云计算等有一个协同,充分保证时延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而6G则将改变世界。

6G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虽然现在我们还在享受5G的美好,但是6G的时代好像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这么酷炫的6G技术呢?尽管6G已经在研发中,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常,移动通信每十年一代,所以面向6G来看,它的商用时间基本上是在2030年左右,它的标准化制定时间会在2025年,未来3年至5年将是6G布局抢位的关键窗口期。

现如今,全球6G竞赛已经拉开帷幕。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6G研发,全面开展了6G前瞻性布局,力图抢占6G战略制高点。当然,我国在6G研发和探索方面依旧保持了5G以来的全球领先优势。

据了解,我国在2019年就成立了6G推进组,系统推进需求、技术、标准及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并启动6G技术试验2023年12月,我国6G推进组还首次对外发布了《6G网络架构展望》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等技术方案,这将为6G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提供技术路径。在全球6G专利排行方面,我国以40.3%的6G专利申请量占比高居榜首。

不过,领先归领先,我国6G技术研究仍面临不少挑战。过去5G的研发主要是在4G的基础上,研究怎样去提高速率、降低时延、提高可靠性,属于传统通信的范畴,以往从3G到4G的迭代更新就已经提供了一些经验。但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满足从人的连接,到物的连接,再到智能体的随时随地按需接入网络的需求。因此,未来的6G网络不仅会比5G更快、更可靠,还需要推动移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感知、计算等跨领域融合发展。这个过程完全没有经验可循,既充满机遇,挑战也很大。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与时俱进,才能以坚持迈向胜利。移动通信行业流传一条规律:偶数代的很成功,奇数代的不那么成功。原因可能是一代应用没有跟上节奏,顺延到下一代才发展起来。或许,这条规律也将在6G身上应验。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