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缸轴头磨损在线修复,结合现场案例,来探讨哪种方式更优

描述

 

某造纸厂薄页纸生产线,其烘缸材质为铸铁,直径2.5米重6吨左右,它的轴径为250mm,轴承采用紧定套配合方式固定(退卸套改为紧定套),在运行过程中轴承由于缺少润滑造成轴承位磨损,磨损量在单边2CM左右。

 

一、我们先了解一下烘缸轴头为什么出现磨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烘缸为蒸汽加热,在设备运行中,高压蒸汽在烘缸中形成冷凝水,且由于烘缸在高速运转,造成冷凝水排水不利,冷凝水在烘缸内聚集过多,在高速运转的烘缸内形成一个离心力,烘缸要释放这个力中只能向烘缸两端窜动,引起两种结果;
(1)轴承位相对轴承内圈相对运动,造成轴承位磨损。
(2)由于烘缸震动大导致轴承压丝锁片松动,进而导致轴承位磨损。
2、烘缸传动侧为进气位置,且轴承位与进气管为同一管道,在高温高热条件下,轴承位与轴承内圈因材质不一,膨胀系数不一,内圈涨大,引起磨损。且传动侧磨损几率过高。
3、烘缸轴承润滑油为220号造纸循环油循环润滑,理论上润滑油在轴承滚珠上形成油膜,完成润滑的效果,但在烘缸密闭气罩环境下由于长时间的高温造成润滑油失效,二是,烘缸内由于造纸工艺的原因,密闭汽罩在生产中飞溅的纸毛进入润滑油,且无法清除,进入滚珠,导致润滑油失效,如果不定期更换润滑油,窜洗油路,润滑油不产生润滑的作用,导致轴承抱死进而造成轴承位磨损。

 

二、现场维修烘缸轴头案例分析


烘缸轴承位尺寸:直径250mm,轴承位宽度140mm  磨损量单边2cm左右,紧定套配合。
修复工艺:刮研法修复  润滑方式:锂基脂润滑
在经历了诸多的传统维修之后,烘缸轴头的维修技术也进入一种崭新的格局。新兴的福世蓝高分子材料修复工艺,方便简单,维修周期短,避免了设备的二次损坏,同时也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以下现场维修烘缸轴头现场图片:

 

烘缸轴磨损详细修复步骤:


1、制定修复工艺:根据设备转速、磨损量、定位尺寸完好度制定修复工艺(刮研法修复);
2、表面处理:去油、打磨、清洗,确保表面干净、干燥、结实;
3、调和材料:比例准确,调和均匀;
4、涂抹材料:确保粘接、填实及厚度,因磨损量较大,可分多次涂抹修复;
5、刮研修复:根据好的基准面用样板尺刮研修复出磨损的轴承位;
5、空试紧定套:保证修复面上下左右都有足够的定位面点接触,定位套松紧度适合;
6、安装轴承:安装前再次涂抹材料,保证百分百的接触面积,然后紧固备母;
7、后固化:通蒸汽后固化两小时开机运行。

修复

 

 

通过此次针对烘缸轴头磨损问题的修复后,再次证明福世蓝技术可以有效的现场解决此类现场不易拆卸的轴磨损问题,可以有效的延长设备使用周期,提高开机率,缩减企业针对维修维护方面的费用支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