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保护:分布式存储系统的七大原则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第一原则:“灾”和“备”,区分容灾切换与数据备份的区别
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                 防什么?                 底层逻辑                      核心评价指标
容灾切换                         IT环境与业              物理灾难                 冗余+接管                    RPO/RTO 
数据备份                         数据                       逻辑灾难                 拷贝+回退                    准确性和时间完整性

容灾切换的管理对象是IT环境与业务,底层逻辑是物理灾难的防御,核心评价指标是RPO和RTO。数据备份的管理对象是数据,底层逻辑是逻辑灾难的防御,核心评价指标是准确性和时间完整性。

容灾切换是一种确保在发生灾难时能够最小化业务中断时间的技术和管理策略。它涉及到从生产中心到灾备中心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包括网络层、应用服务计算层、数据库服务实例层以及数据副本层的故障切换。

数据备份则是保护数据不受逻辑灾难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定期拷贝和回退机制,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数据备份的核心在于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时间完整性,即确保在任何时点备份的数据都是准确无误且及时的。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是一种全面的管理流程,它涉及到组织在面对潜在的灾难和危机时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关键业务功能能够持续运作或迅速恢复。BCM的核心在于风险识别和控制,其目标是减少这些风险对业务运营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BCM的关键点:

多维度的灾备:BCM不仅仅关注IT系统,还包括风火水电、计算、存储、网络、应用、数据、人员以及舆情等多个生产要素。这意味着BCM需要一个全面的视角来确保业务在各种情况下的连续性。

成本与RPO的关系:RPO(恢复点目标)是衡量数据恢复时间点的一个指标。理想情况下,RPO为零意味着没有任何数据丢失,但这通常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实际上,要将RPO缩短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所需的成本会显著增加。

同构原则:在BCM中,同构原则指的是灾备系统与生产系统具有相同的架构,这有助于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无缝切换。因此,BCM规划需要与IT系统规划同步进行,以满足高要求的灾备目标。

本质差别的维度:数据备份与容灾切换在BCM中有不同的维度。数据备份能够在更高的维度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因为它可以降维替代低等级的容灾。而容灾切换则不能升维成为备份,因为它主要关注的是系统的可用性。

BCM是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它要求企业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影响,以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恢复计划。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减少非计划业务中断的影响,从而保护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声誉。
(未完)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