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宙的第一个10年》故事连载03:不再说愿景使命价值观

描述

在上一篇《每个人的世界都完全不同》中讲到,行业缺芯风暴背景下,合宙团队历经痛苦抉择,几乎失去目标,甚至还有人“不务正业”地开始研究仪表项目……

各式魔幻问题,可谓一个接一个~

合宙团队应何去何从,又到底能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
 

 

1

小麻遇到了大麻烦

 


 

在缺货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合宙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是什么?

为了找到答案,我拟定了不少于10个版本,跟团队也讨论了至少一年多。

我一度以为,一家公司没有愿景使命价值观的话,是无法长久走下去的。但是讨论来讨论去,每个版本的愿景使命价值观,都不像是我和我的同事心里的版本。

我们有个安徽的客户,公司叫做UB。老板叫做小麻,95年生人,很年轻,技术很厉害。

这家公司在2018年创办,刚刚创办就跟合宙有合作。

小麻的公司只有8个人,研发销售旅游景点的景区自行车。因为疫情,UB公司在2020年颗粒无收。到了2020年底,账上的钱只够花2个月了。

小麻跟团队的人商量了下,决定再坚持一年。如果一年后还没起色,公司就解散了。在这一年的时间,所有人都每个月拿2000元,保持最低消费水准。

幸运的是,2021年03月小麻接到了一个救命的订单——做6000个共享洗手液设备,每个能赚300元。顺利交付的话,能赚180万,可以让自己的公司暂时度过危机。

 

这个设备是要安装在存量的公共场所,给流动人口做日常消毒用的。所以,大多数的安装地点不容易取电,只能靠电池供电。

为了方便对洗手液的管理,需要实时监控洗手液的液位,所以4G需要实时在线,定期汇报洗手液的状态。并且,由于运维成本比较高,要求设备半年才能换⼀次电池。

这个项目对功耗要求极高,项目方找了好几家公司,都搞不定续航问题。

小麻仗着自己技术过硬,更多的是把这个项目看做了救命稻草。

小麻亲自上阵,研发了3个月。到了2021年06月,各项功能都顺利完成,但就是功耗指标达不到——无论怎么优化,当前的性能,都是用1个月就没电了。

 

眼看订单要黄了,小麻找到我们,希望能帮忙优化功耗。

我们收到需求后,也知道了小麻团队的生存危机状态。我们投入了水平最高的工程师,帮助小麻团队优化功耗。

花费了近2个月时间,熬夜调试代码,周末也测试。整个项目小组全力以赴,不想放过一丝一毫的机会。那总在凌晨还迟迟未灭的灯光,就连园区新来的保安小哥都知道,是合宙在赶项目。

但是到了2021年08月,依然只是把功耗降低了20%,距离项目方的要求相距甚远。

此后,项目方等了小麻2个月,我们团队跟小麻又做了2个月的努力。然而,完全没有进展。

这个项目,终究还是黄掉了。

而小麻团队,再也没有接到第二个救命的项目。他的公司,在2022年的春节前,也就是疫情发生2年后,关闭了……

 

关闭公司的那段时间,他没有联系我,我也没有联系他。

到现在也没联系。

我无法知晓他是什么心情,我也不清楚,他目前在做什么……

对于小麻,我有深深的无力感。

如果是放在2024年03月的今天,当时的那个性能,我们可能一天时间就给他搞定了。

但是在当时,我们的能力真的是达不到。

我们这么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小公司,当客户遇到难题,我们无法帮客户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客户死掉,再探讨愿景使命价值观有什么意义呢?

那不过像堆砌的积木,在现实中不堪一击……

 

从小麻公司关闭,一直到今天,我再也没有讨论过愿景使命价值观。

有人问:合宙的愿景是什么?

我说还不知道;

使命是什么?

也还不清楚。

价值观是什么?

实事求是。

我们的能力还远远不够,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客户的问题。

是否可以设定一个能力圈,我们这个百人团队,在能力圈范围内,是否能把问题解决掉呢?

如果真要设定一个能力圈,我愿意设定为低功耗能力圈。

我们要把功耗分析仪做到最实用,让客户们能用分析仪很精准地调试电流,把很精细的电流曲线,展现客户的产品手册里面,他的硬件产品的竞争力可能就会上升一截;

我们要把4G模组的功耗降低一个数量级,以后再持续降低,真正要让4G模组能够像蓝牙一样省电。

把这两件小事情做好,在这个小能力圈范围内,做到让客户能轻松赚钱,难道不比空谈愿景使命价值观好一万倍吗?

 

所以,在我们的能力圈无法进一步扩大之前,我坚决不再讨论合宙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了!再细想一下,愿景使命价值观就是个工具。对齐团队的工具,让团队能够有个基准的远景目标和行为准则。

当团队规模不够大的时候,首要做的,应该是构建能力边界:

在能力边界之内,给到客户最好的体验,同时让自己的团队有高于市场平均水准的回报。

所以,团队规模超过300人之前,都不宜提出愿景使命价值观,而更应该聚焦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至于为什么是300人,我也不知道,纯属于拍脑袋。

300人还是500人并不重要了,就是这个意思,你肯定懂。

 

 

 

 

2

一堂,并不是一堂课,ta是一个公司

 



2021年05月,我偶然看到一个号称是科学创业的组织——名字叫做“一堂”。正在招新,只需要付款9.8元即可加入。

我怀着花了9.8元的爽感,加入了一堂为期一周的试听营。

在这一周里,我听了1次直播课,听了4次录播课,学习了一个关键认知:

所有的商业都是基于假设的。
而提出关键假设,再验证关键假设,是创业团队首要应该做的基本动作。

这句话,突然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一下子对过去十几年的所有的犯过的错,有了一个交代。

原来我过去十几年,就没做假设。任何的假设,我都错误的当成了结果,从而省掉了验证过程,直接就习惯性的All in了。
 

虽然All In Cat.1是没问题的,但是在All In Cat.1之前,我还All in了好几个,都失败了。

 

这种All in的做法,在一堂的CEO Truman看来,就是最典型的创业错误,最不科学的创业动作。

一堂这个传授科学创业的公司,不仅教课,而且强制学员写作业。

这一周里面,我连续写了十几份作业,超过了2万字,把我的失败经历做了简单的复盘,很快就超过了50学分。拿到50学分的速度,到今天还排在1万多个一堂学员的第三名榜单。

 


 

但是很快的,因为一个我从来没有发现的原因,我的学习热情又极速下降了,几乎是下降到了冰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