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NAND Flash品牌厂商最新营收排行

描述

面对2023年最严重的供过于求局面,第四季度行业价格上涨近10%。

 

TrendForce报告显示,2023年第四季NAND Flash产业营收环比大幅成长24.5%,达114.9亿美元。这一增长归因于年底促销刺激的终端需求稳定,以及价格追逐推动的零部件市场订单扩大,导致比特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强劲。此外,与 2023 年相比,企业部门对 2024 年需求的持续乐观展望以及战略库存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增长。

Nand flash

展望2024年第一季,虽然传统上属于淡季,但NAND Flash产业营收预计仍将再成长20%。这一预期的基础是供应链库存水平地显著改善和持续的价格上涨,客户增加了订单以避免潜在的供应短缺和成本上升。订单规模的持续扩大预计将推动NAND Flash合同价格平均上涨25%。

三星在第四季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主要是由于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需求急剧增长推动了三星的大幅增长。尽管未能完全满足客户订单,但三星的位元出货量环比增长了 35%,加上平均售价增长了 12%,使其收入达到 42 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 44.8%。SK 集团落后于三星,由于价格大幅回升,营收增长 33.1% 至 24.8 亿美元。

西部数据的出货量小幅下降 2%,但平均售价增长 10%,导致 NAND 闪存部门收入增长 7%,达到 16.7 亿美元。由于价格反弹,零售SSD市场出货量大幅增加,库存水平降至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受 PC 和智能手机客户订单的推动,铠侠报告第四季度出货量小幅增长,收入增长 8% 至 14.4 亿美元。

面对2023年最严重的供过于求局面,第四季度行业价格上涨近10%。然而,美光为了提高盈利能力而大幅减少供应,导致位元出货量环比下降超过 10%,营收下降 1.1% 至 11.4 亿美元。此外,美光预计今年 NAND Flash 需求位增长将达到 15-20%,强调需要持续进行产能调整,以实现供需平衡,从而实现行业潜在盈利能力。

 铠侠提升 NAND 闪存产能利用率

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在铠侠提升 NAND 产能的消息传出后,两家下游厂商群联和威刚的高管分别就此表达自身看法。

根据之前报道,铠侠表示将重新审视 NAND 闪存减产策略,本月内将开工率提升至 90%。

群联执行长(CEO)潘建成表示群联目前仍处于缺货状态,如果 NAND 闪存原厂可以合理价格提供稳定供货,对群联算是好事。

此外原厂扩产可帮助 NAND 市场恢复秩序:闪存价格若持续上涨将影响下游厂商需求,而原厂产能提升可平抑价格。

对各下游厂商而言,现有的低价 NAND 库存总有用完的时候,如果价格持续上涨,则将会对进货成本形成压力。

威刚董事长陈立白则分析称,铠侠目前还可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有必要拉升产能利用率。不过即使本月就调升了产能,NAND 出货量的提升还将等到 6 月份,届时闪存出货价格已升至盈利线上。

陈立白表示,威刚仍持有超 200 亿元新台币(当前约 45.6 亿元人民币)的低价 NAND 闪存库存。

 需求疲软限制NAND价格上涨

根据TrendForce最新公布的内存现货价格来看,需求疲软限制NAND价格上涨。详情如下:

Nand flash

DRAM现货市场: 现货市场,春节假期结束以来,需求动能不足以进一步推高价格。因此,整体交易量仍然较低。由于淡季买家相对被动,组件需求不温不火。至于芯片,其价格则受到零星交易的支撑。主流芯片(即DDR4 1Gx8 2666MT/s)现货均价从上周的1.950美元下跌0.41%至本周的1.942美元。

Nand flash

NAND闪存现货市场: 本周NAND Flash现货市场持续低迷。考虑到销售天数延长,卖家一直在积极报价并提供议价空间以完成交易,而买家则因急单消散,加上库存充足以应对相应需求,因此不愿出手。进行上述发行。整体来看,NAND Flash现货增量有限,低迷不振。512Gb TLC晶圆现货本周上涨4.28%,达到3.585美元。

 存储市场回暖,HBM成新宠

各制造商在致力于减产涨价的同时,也在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高带宽内存)领域展开了竞争。HBM是一款新型的CPU/GPU 内存芯片,其实就是将很多个DDR芯片堆叠在一起后和GPU封装在一起,实现大容量、高位宽的DDR组合阵列。HBM能够实现大模型时代的高算力、大存储的现实需求。因此,HBM正逐渐成为存储行业巨头在市场下行周期中,实现业绩反转的关键力量。

近期,SK海力士副社长Kim Ki-tae表示,今年公司的HBM已经售罄,已开始为2025年做准备。美光科技CEO Sanjay Mehrotra也对外透露,美光2024年的HBM产能预计已全部售罄。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