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成便携储能重要研发中心,掌握核心技术静待拐点到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两年,在需求端,受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便携储能主力消费市场美国、日本等地需求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同时受能源危机影响库存积压问题严重的欧洲市场在2023年持续去库,2023前三季度行业需求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抑制。

但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加强,以及欧洲去库存持续消化与以及受美国加州等地禁售柴油机产品影响,增加了便携式储能的替代需求,便携式储能行业需求有望触底回升。

深圳成全球便携储能重要研发中心

便携储能能按照消费场景划分,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便携储能、房车储能、家庭储能,其中便携储能按照场景又可以分为,户外旅游场景和应急救助场景的产品。当前全球储能相关项目签约和落地保持高速增长,欧美、中国是储能最主要的增量市场,海外户用光伏和国内风光基地,将带动储能快速增长的态势。

便携储能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分为户外旅游和应急救援,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户外活动参与率高达53.9%,Statista预测,到2025年,美国和欧洲的户外用品电商市场规模预计将分别达到525亿美元和312亿美元。

除了户外储能,家庭储能也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这里的家庭储能主要指3度以上的大型设备,主要由锂电池驱动。据测算,预计到2026年,全球家庭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美国将成为户外便携储能的最大市场,需求量达到600万台,占全球总需求的44.3%。而日本由于地质原因频繁遭受地质灾害影响,在应急储能领域的需求预计将达到330万台,占全球的28.6%。

伴随着全球对便携储能需求的提升,也为市场中的玩家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有意思的是,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便携储能产品的重要来源地。据每日经济新闻发布的2023年便携储能跨境电商品牌影响力榜单来看,前十品牌中有九家来自中国。

仅有一家来自美国的Goal Zero位列第四,并且这家企业的代工厂也在中国。而中国品牌的强势,显然是受益于中国电池和光伏产业的领先优势。

更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十的便携储能品牌中,有5家来自深圳,并且包揽前三,包括正浩创新、华宝新能、德兰明海等企业旗下的品牌,即便是在前20名中,深圳的品牌也占据10位。

据高工产研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市占率前五的厂商分别为:正浩创新(35%)、华宝新能(8%)、德兰明海(8%)、Goal Zero(5%)以及安克创新(3%)。

而国便携储能产业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产业链完整度以及成本优势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中国便携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深圳则是这些优势的一个交集。

便携储能需求凸显,掌握优势技术静待行业拐点

从应用场景来看,当前便携储能主要应用在户外、应急以及其他这三大场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计到2026年户外活动领域对便携储能产品的购置需求将达1355万台。根据2026年全球户外活动参与家庭数量约1.9亿户及便携储能产品平均 生命周期3年进行测算,便携储能产品在户外活动领域的渗透率可达15.9%。

同时随着人们应急备灾意识增强和对家庭应急用电需求的提升,将持续推动便携式储能产品在家庭应急备灾场景的渗透率提升。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计到2026 年,家庭应急领域对便携储能产品的购置需求将达到1155万台,同样假设2026年全球存在应急用电需求的家庭约为1.4亿户,便携储能产品在应急用电领域的渗透率可达19.4%。

与此同时,中国储能企业的技术优势,让其产品能够得以受到全球客户的喜爱。比如华宝新能在便携储能上拥有自己的多项核心技术,如在电池模组安全技术上,对于电芯的封装,需要保证电芯单体有合理空间,防震防挤压;还需要导热散热,提高电池组放电性能;同时在电芯单体敏感位置增设温度传感器。

此外,中国拥有完整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电芯生产到PACK组装和系统集成均具备大规模制造能力。这使得国内企业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缩短研发周期,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在高性能储能材料上,如锂离子电池材料,中国企业在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如NCM和NCA)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在高镍正极材料的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负极材料上,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以及硅基负极等技术已较为成熟,部分企业如比亚迪研发出的刀片电池,提升了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并且国内企业在电解液方面有一定竞争力,但高端隔膜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耐高温、高强度的陶瓷涂覆隔膜等产品对进口依赖度相对较高。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研究热点,国内外都在积极投入研发,目前全球范围内均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中国在这一领域有基础研究积累,当然目前仍面临电解质材料性能优化、界面稳定性提升等诸多挑战。

而在储能系统的集成设计与逆变器技术方面,中国企业逐渐缩小了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部分企业在效率、安全性和成本控制上表现优异,尤其在便携储能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

显然,国内便携储能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成本控制、半导体技术、产业链优化、能源管理以及新型储能技术的研究。这些技术进步共同推动了便携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并预示着这一领域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总结

作为提供了灵活、高效的移动电源解决方案,也符合社会对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便携储能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而深圳作为国内在多个方面具备优势的城市,已成为全球便携储能的重要研发中心。与此同时,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便携储能也开始摆脱过去的高库存、低需求困境,国内企业正在加大技术研发,静待拐点到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