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浪潮席卷模拟行业,安全领域挑战犹存,纳芯微2023年再迎新进展!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刘静)近年汽车是所有模拟芯片领域中成长最快的细分市场,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DC指出,2021年至2025年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以两位数13.2%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对于这个充满机遇的汽车模拟市场,本土厂商展现出十分积极的布局态势,比如纳芯微、江苏润石、杰华特、南芯科技、矽力杰、圣邦股份等。近日,电子发烧友采访了车规模拟芯片第一股纳芯微的技术专家张雪霁女士,与她共同探讨了汽车模拟芯片市场的新变化,以及过去一年国产厂商在汽车模拟这一块的新进展。

主动安全领域有待突破,国内汽车模拟芯片仍存在诸多挑战

汽车模拟芯片市场近年来呈现一系列新变化,市场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国外厂商长期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也逐渐瓦解。此外,在产品品类方面,国产模拟厂商已经从数字隔离器、通用电源领域,逐步拓展到高低边开关、电机驱动、音频驱动等领域。

不过国内芯片厂商在汽车芯片市场中的供应仍主要集中在一些非安全关键领域,例如信息娱乐系统、导航系统等,而在主动安全领域很多厂商都没有研发出产品。

对此,张雪霁女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汽车安全关键领域的芯片对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认证和测试,并满足汽车行业的特殊需求和规范,如AEC-Q100标准等。而起步较晚的国内芯片厂商在这些方面相对缺乏经验和技术积累。”

模拟芯片

纳芯微技术专家张雪霁

目前在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上,这种与汽车安全和性能密切相关的模拟芯片会更容易出现紧缺的情况。比如,用于发动机控制、刹车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等领域的安全芯片,以及用于精准测量和控制车辆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的传感器芯片。

虽然布局车规模拟的国产厂商不少,但国内汽车模拟芯片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张雪霁认为主要有四点:

1)产品覆盖度低。相比国际厂商,国内汽车模拟芯片的产品覆盖度相对较低,在更新换代更加频繁的汽车应用中,需要扩大产品组合,提高产品覆盖度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2)技术水平不足。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厂商的汽车模拟芯片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技术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3)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相比起步更早的国际厂商,国内芯片厂商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在产品研发和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4)市场认可度不高。由于国内众多芯片厂商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和性能表现,导致国产汽车芯片整体的市场认可度不高,许多客户对国产芯片持谨慎态度。

总的来说,国内汽车模拟芯片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及问题,未来国产厂商需要更加努力,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加强知识产权积累、提高市场认可度以实现突破和发展。

纳芯微超前布局,汽车模拟芯片业务收入突飞猛进

“纳芯微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大潮席卷整个行业之前,公司前瞻性地捕捉到了汽车市场的发展机遇,并在2016年早早地发布了首款汽车芯片。”张雪霁谈到。

先发优势让纳芯微积累了丰富的车规产品研发、量产和交付的经验,在国内汽车模拟芯片市场如鱼得水,业务收入规模突飞猛进。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2022年纳芯微汽车芯片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4.7%,三年时间从一千多万到突破3.8亿,增长30多倍。2023上半年纳芯微汽车芯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业务占比从2022年的23.13%进一步提升至26.28%。

2023年前三季度,纳芯微汽车业务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8%。随着其车规级产品持续放量,汽车领域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为纳芯微贡献长期成长动能。国内很多本土模拟厂商的汽车芯片业务占比其实是不超过5%的,纳芯微这样的汽车业务占比及绝对规模在业内是比较高的存在了。

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纳芯微汽车芯片业务能够成长如此快速?对此,张雪霁表示,主要有三大因素推动:

1.国产化趋势和汽车行业激增的需求相叠加。近年来不确定的地缘政治影响和供应链风险,给芯片国产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窗口。为了应对供应链挑战和汽车发展激增的芯片需求,高壁垒的汽车客户,开始有意识、有战略地导入优质国产供应商,同时提高国产方案的采购份额,以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和稳定供货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纳芯微顺应了芯片国产化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捕捉到了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

2.广泛的产品布局和丰富的技术积累。纳芯微在国产化和“缺芯”潮之前就早早做好准备,进行广泛的产品布局,纳芯微由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出发,向前后端拓展了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等广泛的产品布局,让我们能够为汽车客户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的能力。此外,在混合信号处理、高耐压数字隔离、集成式传感器设计等领域,纳芯微积累了独立的知识产权和丰富的技术储备,让我们在汽车领域发掘到新的机会点后能够快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为汽车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价值。

3.完备的质量体系。随着“缺芯”潮退去,供应回归正常,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重新审视其供应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对产品质量极度重视的纳芯微,在汽车芯片的设计、验证、量产等全流程均执行了AEC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依然能够获得客户认可,保持在汽车市场高增长的原因。

车用信号链及电源管理产品线再迎新进展,2024年产品规划公布

据悉,纳芯微已先后研发出了信号链、压力和磁传感器、数字隔离器、隔离采样、隔离/非隔离接口、电机驱动、栅极驱动、LED驱动、电源管理、功率器件等多种车用产品,并广泛应用于汽车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车身控制、智能驾舱等关键领域。本次采访,纳芯微的Central FAE Manager张雪霁为电子发烧友详细介绍了车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产品品类的进展。

根据介绍,在信号链产品方向,纳芯微基于电容隔离技术的数字隔离器、隔离采样、隔离接口产品在国内已经占据相当领先的市场份额,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通信电源等领域均已实现批量供货。纳芯微的隔离产品基于自有专利的Adaptive OOK®信号调制技术,可使数字隔离芯片抗共模电压干扰能力(CMTI)大幅提升至±200kV/μs,信号抖动也可控制在1ns左右,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2023年纳芯微在汽车专用的系统级芯片品类又迎来不小的突破,发布了国内首颗集成LIN总线物理层和小功率MOS管阵列的单芯片车用小电机驱动系统级芯片(SoC)——NSUC1610。纳芯微这款高集成度的小电机驱动SoC,通过将ARM内核MCU,4路半桥驱动器和LIN接口集成在单芯片上,实现了对小电机应用的高效、实时控制,广泛适用于热管理系统中的电子膨胀阀、AGS和电子出风口等应用。

在电源管理产品方向上,纳芯微推出的单通道/三通道/12通道尾灯LED驱动芯片已经导入汽车车灯头部客户,并且实现大规模出货。其次,在驱动方面,纳芯微2023年第三季度也陆续量产了新一代隔离半桥驱动以及多路半桥马达驱动产品,并且开始逐步上量和贡献增量营收。在供电电源LDO方面,纳芯微已经实现部分知名国际汽车零部件客户的导入工作,2024年有望逐步贡献增量营收。此外,在功率路径保护方面,纳芯微低边开关产品已经实现量产,高边开关相关产品预计2024年实现量产。

张雪霁表示,未来,纳芯微将继续围绕汽车的核心系统应用,包括车身/整车(域)控制器、燃油/混动车动力总成、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汽车照明,以及特别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逆变器/动力总成和DCDC/OBC/PDU/热管理等,持续提升产品的覆盖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