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微处理器分为哪四类

描述

嵌入式微处理器是由通用计算机中的CPU演变而来的。它的特征是具有32位以上的处理器,具有较高的性能,当然其价格也相应较高。

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可以根据其特点和应用领域分为以下四类:

嵌入式微控制器(MCU):也称为单片机,它的片上外设资源通常比较丰富,适合于控制。微控制器芯片内部集成有ROM/EPROM、RAM、总线、总线逻辑、定时/计数器、看门狗、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PWM)、A/D、D/A、Flash、EEPROM等各种必要功能和外设。

嵌入式微处理器(EMPU):由通用计算机中的CPU发展而来,主要特点是具有32位以上的处理器,具有比较高的性能,价格也较高。它通常把CPU、ROM、RAM和一些I/O等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如X86和ARM等都是主流的EMPU。

嵌入式DSP处理器(EDSP):专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的处理器,结构和指令算法进行了特殊设计,具有很高的编译效率和执行速度。在数字滤波、FFT、谱分析等各种仪器上应用广泛。

嵌入式片上系统(ESOC):随着EDA技术的推广和VLSI设计的普及,一个硅片上实现一个复杂的系统已经成为可能。除了个别的器件外,整个嵌入式系统基本可以集成到一块或几块芯片中。它是追求产品系统最大包容的集成器件。

这四类嵌入式微处理器各有其特点和应用领域,设计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