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
电子发烧友网讯:当我们挥别2011踏进2012,更多新处理器产品进入我们视野。英特尔将会向我们展示PC和服务器的最新平台;ARM亦将正式宣布其64位架构;而,与ARM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伙伴厂商将推出基于Cortex核心系列或核组合的新处理器产品。
至此,更具体地说,多核心或多CPU核心成为占据市场前沿阵地的一个主要因素。提高核心数量能帮助我们提高整体系统性能,而避免单核运行过快导致热量过高的散热问题。另一方面,增加核心数量也能够为我们和同类产品比较时,提供一个参考标准(核数量的多少)。
核心数并不代表着真实系统的性能,而很多消费者不能理解或并不关心处理器的技术因素。一般消费者只是更简单的理解成产品之间有哪些不同点,如哪一款更新?哪一款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能耗是多少?
因为,一些简单的数字总是更能让消费者易于理解。双核比单核好,2GHz比1GHz好等等。这听起来的确很简单,但是根据分析机构In-Stat研究显示,大部分消费者购买电子设备时,处理器并不是起到决定性因素,只是在两款相同的产品中起到参考的作用。
不幸的是,核心的数量多寡在现实中并不能代表性能的高低。就拿PC处理器来说,英特尔并不在核心数量上孤注一掷,而是退一步,通过在虚拟核上反复实现而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该技术被称为超线程。超线程技术能提供等效或更高的性能,比物理多核心高出两倍。
在移动设备领域,德州仪器将低性能核心和高性能核心综合起来,从而达到更高效的处理器设计。德州仪器在该尝试中获得高效处理器的成功案例很快就被德州仪器处理器IP设计供应商ARM所采用,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战略,名为“大小核(Big/Little Cores)”,“大小核”将低性能核和高性能核结合到一块,在可见的将来兼容指令并行处理的“大小核”将更多的被ARM其他半导体伙伴所采用。
所以,一个核心可能实际上相当于两个或更多的核心,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的核心都是同质的。就其整套解决方案来说,异质化的核心设计可能比单一的同质化核心要好。难道不是吗?
未来展望:GPU也将走向多核心
谈到现在我们所说的核心数仅限于CPU意义上的。在今天,若只是单一的统计CPU核心数作为核心的数量,是不可取的。因为现在大量使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上的处理器被划分为SoC解决方案。
CPU单核或多核被划分为一个功能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为处理器或设备带来整体性能的提高。但由于受到图形用户界面和高质量多媒体内容的驱动,CPU核心不能代表处理器和用户体验质量的整个性能指标。影响用户体验的核心性能部分在于音频,视频,图像及使用习惯部分尤为突出。
因此,今天的智能手机实际上平均拥有两个CPU核心,通常为音视频的专用核和几个用来处理2D及3D图像的GPU核。另外,每个GPU核集成了几个处理器核。而这些核可能被设计成较小的功能块,而它们可能也被算进核心数里面。
所以,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或结束计算核心数?这个问题很难从各位得到答案,当然,也包括我。
很明显被处理器厂商采纳的最佳方案是,为全部处理器或系统定义一个以数量为标准的处理器性能指标。就算如此,我们消费者仍然觉得这太复杂了。
这让处理器厂商和设备原厂商们进退两难。同时他们需要找出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来完全展示处理器的性能,价值和与众不同之处。
目前,处理器核心数遇到技术层级的瓶颈。尽管如此,我们不妨展望一下,透过2012年,核心数的计算将会更错综复杂,势必困扰着各位。而留给我们的只是一堆各种设备毫无意义的数学符号,对我们识别核心数于事无补。
——本文系电子发烧友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