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制程FEOL—晶圆上的元件制程

描述

此节以半导体的代表,CMOS-半导体为例,对前段制程FEOL进行详细说明。此说明将依照FEOL主要制程的剖面构造模型,说明非常详细,但一开始先掌握大概即可。前段制程的前半为“FEOL制程”

1.准备一块直径300 m m(12英寸)、厚0•775mm、双面镜面研磨的p型矽晶圆。

2.将矽晶圆洗净,加热,经由加热氧化法使矽(Si)与氧(o₂)产生反应,形成二氧化矽(SiO4)膜,接着以矽烷(SiH4)与氨气进行气相反应,生成矽氮化(Si3N4)膜(CVD:将晶圆放入化学反应器,并将预计成膜的气体流入,使薄膜发生堆积的方法)。

3.在矽晶圆表面涂上称为光阻的感光性树脂材料,用氟化氢(ArF)准分子雷射激光器透过光罩照射晶圆,将光罩上的图样缩小成1/4转印在晶圆上。光罩亦可称为Reticle,为用络(Cr)薄膜,将欲转印的图样的四倍尺寸大小的图样形成在石英板上,分子雷射激光器在有铬金属的位置被遮蔽、石英部分则可以穿透。

4.借由显像处理,可在光阻上形成图样。制程③及④合称为“黄光微影制程”。

5.以光阻形成的图样做为遮罩,依次序将Si3N4膜、SiO2膜、Si表面进行干式蚀刻,在矽基板表面形成“浅沟”。

6.将光阻剥离后,在洗净的晶圆上以SiH4及O2的CVD堆积上较厚的SiO2膜。

7.以化学机械研磨(CMP)法对较厚的SiO2,膜进行研磨,形成浅沟内埋藏有SiO2膜的构造。

8.将Si3N4以蚀刻全部去除并洗净,透过黄光微影制程,将基底图样一部分以光阻覆盖,剩余部份则在基板表面注入磷(P)离子,形成打入式n型导电性区域的“n-well(电子井)”。

9.在光阻剥除后,将晶圆表面的SiO2膜去除,并将清洗的晶圆重新加热氧化,使长成闸极绝缘层(SiO2)。

10.借由CVD法,将SiH4气体在氮气(N2)中热分解,以长成多晶矽(Poly-Si)。

11.以黄光微影法在多晶矽(Poly-Si)上形成图案,并在“闸极电极”形成后,以黄光微影制程将基底图案的一部分以光阻遮盖,剩下的部分则注入磷离子,形成与闸极电极自动对准性(self-align)的n-通道MOS电晶体的源极与汲极n型区域。接着,以同样的制程,将硼(B)离子与闸极电极自动对准的方式注入,形成p-通道MOS电晶体的源极与汲极 p型区域。

12.经光阻剥除,清洗,以CVD法长成整面的厚型SiO2膜,并以高度非等向性干式蚀刻,使电极侧面形成SiO2侧墙”。

13.以光阻覆盖p-通道MOS电晶体的部分,以砷(As)对侧墙进行自动对准的离子注入,形成n-通道MOS电晶体的源极与汲极n+区域(n型不纯物浓度较高的区域)。接着,以同样的制程,以硼(B)对侧墙进行自动对准的离子注入,形成P-通道MOS电晶体的源极与汲极p+区域(p型不纯物浓度较高的区域)。

14.将镍(Ni)以溅镀方式在整面晶圆上形成,并进行热处理,在矽基板表面及闸极多晶矽(Poly-Si)接触的部分,镍与矽反应成二矽化镍(NiSi2),其余的部分则维持镍的型态。

15.将晶圆浸入稀氟酸(DHF)中,镍溶解、二矽化镍保留,闸极多晶矽、源极、汲极区域的表面也保留自动对准的NiSi2膜构造。此为“自动对准式矽”的意思,简称为“金属矽化”。

16.以CVD法在整个晶圆表面堆积一层厚厚的二氧化矽膜(SiO2膜),再以CMP法将表面研磨,呈现完全平坦。

以上为前段制程FEOL的主要制程。

制程看起来非常复杂繁琐,各位读者可以先简单认知为,这是为了达成“在矽晶圆上做出各种元件的制程”目的,前段所需要的各种操作。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