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设计(四)

射频/微波/无线测试

16人已加入

描述

  5.2 RFID阅读器协议一致性测试实例

  EPC UHF Class 1 Gen 2标准RFID阅读器协议一致性物理层测试项目如表5-3所示:

  测试规范序号物理层测试项目测试点数

  7频率准确度50

  12数据编码2

  14射频包络12

  14射频包络22

  21上电射频包络11

  22上电射频包络21

  24下电射频包络11

  25下电射频包络21

  32前导码2

  42FHSS射频包络1

  46FHSS信道50

  48多阅读器模式频谱1

  51密集阅读器模式频谱1

  358单边带模式频谱1

  表5-3:RFID阅读器协议一致性物理层测试项目

  物理层测试中,我们选取数据编码,射频包络1和密集阅读器模式频谱三个测试项目的单个测试点为例。

  数据编码测试的目的是测量阅读器信号中的PIE编码参数,编码参数确定了阅读器信号数据位的标准长度,并间接确定了标签信号的链接速率。阅读器信号采用不同的脉冲长度进行数据信息的编码,数据0应在6.25到25微秒之间,数据1与数据0的长度之比,应满足如图5-6所示的规定:

  RFID

  图5-6:PIE编码符号

  测试过程中,RFID阅读器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接收被测阅读器发送的指令,并测量Query指令中数据0和数据1 的编码参数。实测信号如图5-7所示,三个光标之间依次为数据1和数据0,其中数据0长度,即Tari为24.8微秒,数据1长度为43.2微秒,PIEx为18.4微秒,符合协议规定。

  RFID

  图5-7:PIE编码实测信号

  射频包络1测试的目的是测量阅读器信号中的ASK调制参数,包括调制深度、上升沿时间、下降沿时间和脉冲宽度,调制参数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标签才能够正确识别阅读器的信号。阅读器到标签传输的普通ASK和PR-ASK信号的射频包络都有严格的定义,调制深度应在80%到100%之间,上升沿、下降沿时间应小于0.33数据位长度,脉冲宽度应在0.265到0.525数据位长度之间,如图5-8所示:

  RFID

  图5-8:普通ASK和PR-ASK信号的射频包络

  测试过程中,RFID阅读器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接收被测阅读器发送的指令,并测量特定脉冲的调制参数。实测信号如图5-9所示,被测阅读器采用的是PR-ASK信号,经过脉冲成型滤波后波形变得圆滑,数据位长度为24.8微秒,调制深度为97.4%,上升沿时间为8.0微秒,下降沿时间为7.6微秒,脉冲宽度为12.6微秒,符合协议规定。

  RFID

  图5-9:PR-ASK射频包络实测信号

  密集阅读器模式频谱测试的目的是测量阅读器信号的频谱构成,在密集阅读器模式下,应用环境中将有多个阅读器在不同的信道上同时通讯,因此要求每个阅读器只能占用自己的信道,发射信号在该信道以外的功率应该足够小,否则可能干扰相邻信道阅读器的正常通讯。密集阅读器模式频谱在第1、2、3邻道的抑制比需要分别达到-30、-60、-65dBch,如图5-10所示:

  RFID

  图5-10:密集阅读器模式频谱模板

  测试过程中,RFID阅读器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接收被测阅读器发送的指令,并计算一段Select指令的信号频谱,与标准的频谱模板进行比较。实测信号如图5-11所示,被测阅读器采用数据位长度25微秒的信号,相应信道宽度为100kHz,频谱未超出模板的限制,符合协议规定。

  RFID

  图5-11:密集阅读器模式频谱实测信号

  EPC UHF Class 1 Gen 2标准RFID阅读器协议一致性协议层测试项目如表5-4所示,主要为各个链接时间的测量。测试过程中,RFID阅读器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接收被测阅读器发送的指令,并根据测试需求返回相应的应答信号,类似于标签测试中的链接时间测试,故不再单独举例:

  测试规范序号 协议层测试项目 测试点数

  70 链接时间T2 2

  70 链接时间T3 2

  70 链接时间T4 2

  表5-4:RFID阅读器协议一致性协议层测试项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