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影响探究

电源/新能源

3439人已加入

描述

根据最新消息,智己 L6 搭载的第一代固态电池,采用了“高离子电导率、耐高温固态电解质”以及“干法固态电解质层一体成型”技术,为了增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性,清陶能源在电解质中加入了 10%的浸润液。新研发的固态电解质厚度仅 10 微米,同时采用了无机涂层,可减少电芯短路的可能。  

固态电池简介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和隔膜的新型电池。相比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安全性、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快的充电速度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锂电池

图片源自网络

主要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固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对高温材料行业产生了诸多影响,尤其是对于高分子材料。固态电池的核心就是电解质的变化。根据电解质的种类,固态电池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硫化物电解质 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电解质质地软,离子电导率高,使其在能量传输与存储上具优势,能达成更高能量密度与更好性能。然而,它有一些缺点限制应用。硫化物电解质空气稳定性差,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硫化物和氧气,致电解质分解与电池性能下降。此外,其对水分敏感,易反应生成有害气体。不过硫化物电解质仍是目前最热的方向之一。

氧化物电解质 氧化物固态电池主要是借助隔膜涂覆以及正负极包覆的形式进行添加。该种电解质不但能够提升电池性能,还能为电池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给予有力支撑。然而,氧化物电解质的缺陷主要体现为离子电导率较低、界面阻抗较高以及与电极材料的兼容性不佳等。上述缺点对氧化物电解质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构成了限制。目前相关研发的企业很多。

聚合物电解质   聚合物固态电池以框架网络的形态进行填充,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此种电解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的性能,为电池的安全运转提供有力保障。代表有手机及无人机中已经普及的凝胶态电解质电池。

对高分子材料的影响 在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中,隔膜等部分惯常运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新型电池中可能会减少对某些高分子材料的使用。例如,由于固态电解质本身可以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可能不再需要传统的隔膜,这将导致隔膜相关高分子材料的需求减少,甚至对隔膜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固态电池自身仍有可能运用一些高分子材料。例如,用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某些新型的固态电解质可能基于高分子材料制成。聚氧化乙烯(PEO)、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高分子材料已在固态电池中获得运用。通过特殊工艺进行掺杂,这些材料具备一定的导电性、稳定性和可加工性,能够满足固态电池的部分需求。 其中,凝聚态电池作为创新性的半固态电池,其电解质呈现凝胶态,是由宁德时代自主开发的高分子材料构成。这种特殊电解质为电池带来了诸多方面的优势,致使其在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电解质不易泄漏,从而降低了因电解液泄漏而产生的安全风险。它的稳定性出众,能够在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性能,提供稳定的能量输出。并且,其寿命相对较长,在需要长期稳定供电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半固态整体属于固态电池量产前的过渡阶段。

此外,高分子材料在电池的多个环节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说,它不仅可以应用于电池的封装环节,为电池提供良好的保护,防止外界因素对电池造成损害,还能在粘接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增强电池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确保电池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有效避免电池内部的短路问题。同时,它还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延展性,能够适应电池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总之,高分子材料在电池的封装和粘接等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结 鉴于固态电池技术的持续演进,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标准亦将逐步抬升。在此背景下,研发人员务必持续探索并推陈出新,从而研制出更契合固态电池的高分子材料。固态电池的发展不但给高分子材料行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机遇。高分子材料行业须紧密追随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节奏,持续进行创新并优化产品,以契合市场的变动和需求。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