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固态电池 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描述

最近,固态电池领域迎来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进展。在短短几天内,多家企业相继发布了有关固态电池研发与应用的重大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太蓝新能源于4月2日宣布,在“车规级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制备出能量密度高达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也为未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随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风帆公司宣布其首个轨道交通工程车用类固态电池系统研制成功,电池容量达到420Ah。这一进展意味着固态电池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与此同时,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也在固态电池领域积极发展。上汽集团宣布其首个准900V高压超快充固态电池即将量产上车,而广汽集团则计划在4月12日发布全固态电池技术。这些消息无疑为固态电池板块的市场热度再添一把火。

投资者对固态电池概念股充满信心。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4月10日,固态电池概念股继续保持强势,多只个股股价大涨。投资者相信固态电池将成为下一代电池的主流技术。

然而,尽管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商业化进程仍面临挑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尽管公司已在相关领域投资了10年,但目前仍在使用半固态材料和凝聚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在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难题,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时间。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可能要等到2030年。目前,国内企业普遍选择以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率先实现装车应用的产业化。虽然半固态电池含有一定比例的电解液,但其性能已接近全固态电池,并且成本更低,更容易实现量产。

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和蔚来等车企计划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提前到2026年至2027年。然而,全球范围内,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仍需时日。除了少数企业实现了小规模量产或样品交付外,大部分企业的产能规划仍以半固态电池为主。

在国内市场,赣锋锂业、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等企业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赣锋锂业已开发出第二代固态电池,安全性达到车规要求;国轩高科的高比能半固态电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亿纬锂能的半固态电池也处于装车验证阶段。这些企业的努力为固态电池的量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固态电池的成本问题仍是制约其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普通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成本可能高出数倍,这使得消费者接受度和企业盈利能力成为关键问题。因此,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将是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