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工业AR设一个天花板,我觉得我们当前仍紧贴地表。”
近年来,AR以其虚实结合、信息辅助的能力持续赋能物流、安防、巡检、维修等B端工业场景,而国内的谷东科技、RealWear、亮风台等企业也在这一领域发力,面向B端市场打造了一系列优秀的终端产品。
谷东科技创始人崔海涛告诉VR陀螺,目前工业AR已经呈现高速增长的姿态,但是真正的“王炸”还在后面:未来工业AR如果真正能够结合AI并发挥相应的作用,那么工业AR的市场规模会比现在再高几个数量级。
近日,谷东科技发布了其最新的工业级AR智能头盔产品H4000,产品以“优秀的硬件设计+出色的用户洞察+成熟AI大模型算法赋能”,为我们揭示了工业AR的潜在未来。
规格参数拉满,无愧工业AR之名
3月30日,谷东科技召开了以“未来视界,智造美好”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向我们全面揭示了H4000这款产品。H4000以“轻、快、静、趣”为主要特点,并在佩戴、显示、影像、降噪、网络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均有很强的产品实力。
外形方面,H4000采用了头盔式设计,眼镜模组呈环形,它可以拆卸,或与其他类型的安全帽配合使用。重量方面,H4000大量采用了航天级轻质材料,并且通过优化设备的各种连接件、结构件,使重量控制在380g,这在AR头盔产品中属于第一梯队。
显示部分,H4000采用了高光效光学显示系统,画面等效面积达到了160英寸。同时,由于H4000配备了1080P Micro-OLED显示面板,画面观感明显优于Micro-LED等方案,使其能在信息提示的基础上进一步胜任查阅图纸、文档等更为精细化的需求。
在显示效果提升之余,H4000的一些外围参数并没有打折扣,光机依旧具有最高1000尼特入眼亮度、60%透光率等不俗表现。此外,光机采用了可翻转设计,能够适应更多使用场景。
在影像能力方面,H4000配备了4800万像素级工业相机,支持PDAF相位快速对焦,支持夜视拍摄、OIS+EIS双重防抖等先进特性。崔海涛曾在发布会表示,产品特性使然,头戴式产品的抖动幅度其实比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要更为恶劣,为此团队专门针对AR头盔的使用场景开发了一套防抖算法,它充分满足了低光、暗光、运动、抓拍等多样化的拍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H4000可能是目前首款支持外接镜头的AR头盔产品。VR陀螺了解到,某些B端场景中需要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或者需要应对某些突发事件,大部分AR产品由于受限于焦段无法拍清远景画面。对此,H4000提供了8x光学变焦镜头作为选配,摄像头最远可以拍清100米以外的物体。
在拾音方面,H4000引入了话务员专用麦克风,并自研AI降噪算法,降噪能力高达90dB~110dB,这为用户在机场、搅拌站等高噪声场景下的语音交互,工作对话交流提供了保障。
最后在网络通信方面,H4000支持5G全频高速网络、增强版WiFi6+蓝牙5.1,以保证数据快速稳定传输,并拥有GPS、北斗、LBS、WLAN(支持WAPI)四重定位,具有很强的室外野外适用范围。
B端市场之难:在于用户洞察以及产品的普适性
“H4000所面对的是维修、巡检、航空、海关、制造、矿业等B端垂直领域场景,因而它在产品设计以及最终的产品形态方面会与C端消费AR产品具有较大差异。对于工业AR而言,佩戴舒适度、产品性能以及性价比会是客户重点考量的三大因素。”崔海涛对VR陀螺表示。
前面提到,H4000重量控制在了380g,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实现完美的佩戴效果,团队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做了数千次的模拟,并且还经历了3-4次壳体调整,最终实现了较为完美的人体工学效果:光机位于前方,电池与主板位于两侧靠后的位置,整个产品佩戴重心刚好位于用户头顶的正上方。
关于佩戴,里面也不乏一些设计细节,早些时候,一些AR头盔会倾向于采用6000mAh甚至更高的电池以满足长时间使用需求,不过考虑到重量因素,H4000转为采用高密度电池+可热拔插换电方案,这样能在兼顾长续航的同时有效降低设备重量。据称持续使用续航可达到24小时,而设备也支持2分钟内热插拔换电,换电过程中,眼镜不关机、当前应用不退出,确保使用的连续性。对于工业级现场作业这种需要长时间运作的场景非常实用。
产品性能方面,除光学影像能力出色外,H4000整机通过了国内外本安级防爆权威认证,适用温度从零下40°C到零上80°C,并支持IP66防水防尘,产品可直接用水清洁,具有集防爆、防水、防尘、耐温、抗磨等多种能力,可以胜任各种高复杂极端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崔海涛对VR陀螺表示,虽然市面上不乏一些消费级VR/AR产品用于工业领域的尝试,特别是Vision Pro出来后,有人曾将其用于医疗、教培、工业制造等B端场景,不过,他认为工业与消费级产品完全是不同的品类,它们之间泾渭分明。
以Vision Pro为例,它的环境适应性其实非常受限,首先,它对于工业里面的防摔防爆硬性或者油污等环境要求就已无法过关,其次,即便VST已经做得很好,但它的画面依旧不可避免存在失真等情况,比真实肉眼看到的要差得多。“很多时候工业级场景的作业工作还是需要一线人员用裸眼去判断与检查,当然里面也有法律法规层面的因素。”
“工业AR与消费AR它们以不同思维逻辑和产品设计为出发点,所以我完全不担心消费级AR产品进入工业,这就像一个大小姐扛麻袋,虽然也能做,但完全格格不入。”
关于性价比问题,工业AR有它的固有“矛盾”所在:硬件厂商试图通过一套相对标准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来尽可能满足所有用户需求,而在客户端,不同行业都有其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对于AR产品往往不会各方面追求极致,而是够用就好。
在这种情况下,谷东团队曾提出了轻定制的策略: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之上再面向各个行业做出针对性调整。对于H4000这款产品也同样如此,里面涉及了大量的模块化设计,使其能够覆盖更多B端垂直领域行业以及满足更多产品、功能及价格梯度需求。
发布会同时亮相了智能安全帽(无光机)版本,后续企业如果有需求可以进一步采购光机以实现升级;
对显示效果具有更高要求的客户,H4000还可以升级为具有50°大FoV的阵列光波导版本;
交互提供了语音+旋钮+手势+指环等多种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指环交互是H4000产品的首次引入,它能提供更为无感的操作体验;
摄像头可以外接变焦镜头;
预留相关接口,H4000可以进一步叠加手电筒、测距仪、内窥镜等组件。
“很多人不愿意做ToB的AR产品,原因在于他可能觉得ToB客户千人千面,市面上像H4000一样能够完美适配各个行业、各种客户类型的产品其实并不多。我们能从低配到高配按需配置并做到极致,我相信我们谷东科技是工业AR市场当之无愧的最佳选择。”崔海涛表示。
AI加速落地,谷东做好载具与场景落地角色
回顾H4000这款产品以及发布会,AI也是贯穿始终的一大关键词。除AI降噪、AI交互、AI方言识别、兼容轻量级端侧AI视觉算法外,如果更深层次来看,谷东科技将H4000视为AI时代的一个重要载具,并试图强化其软硬件实力以应对AI浪潮的到来。
“如果说AI是决策器官,那么摄像头等传感器就是感知器官。”H4000这款产品刻意强化了相机以及麦克风能力,无论是4800万超高像素、PDAF极速对焦及定制AR防抖算法带来的瞬间影像捕捉能力,又或者是90~110dB工业级主动降噪算法,这种软硬件配置其实在很多场景下已经堪称“奢侈”,不过,它们除了能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外,更大的价值在于能够为企业沉淀AI数据价值。
如在巡检场景中可将这些图像视频资源用于打造缺陷监测、视觉分析等AI训练数据库,为企业沉淀数据资产价值。崔海涛表示,目前公司正与某大型航空公司合作并采集了数千份视频数据和图像数据,这背后其实代表了数千份完整的工作流,方便企业后续进行数据训练和挖掘。
在AR市场中,很多企业将AI视为AR未来功能与应用的下一重要突破口,并积极探索与AI结合以及落地的可能性。在C端,我们已经看到AI助理、街景识别、图生图等功能的出现,而在相对较少人关注的B端,崔海涛表示,AI的发展以及落地速度其实来的更为迅猛。
举例而言,早些时候,飞机飞行前检查需要涉及大量的人员、车辆以及工具调度,并且还需要专门配备一个小组用于针对航班变化等特殊情况动态制定检查安排。现如今,基于过去数十年的工作经验,这种检查安排可以交由AI大模型统一调度,AI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流程,并通过AR眼镜实时推送给一线员工。崔海涛透露,谷东科技已实现AR+AI大模型的融合应用,并率先在航空、石油、烟草等行业引入和落地,解决了客户一些操作说明检索和计划自动变更等问题。
谷东科技AR+AI智慧航空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南方航空、空中客车、中国国际航空等航司智慧航空项目
除上述成绩外,谷东科技的AR+AI数智化解决方案还在海关、能源、物流、汽车、教培等一众领域实现了应用落地,AI会在后台输出生成式内容或者提供辅助决策建议,它能提升一线员工对于异常情况的应对能力并对企业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及智慧化建设。
“我们在一些场景下测算过,如果客户在某些场景下采用谷东科技的AR+AI项目,我们有信心他们能在一年内收回整个投入的成本。由于背后有着比较容易量化的投入产出回报,AI在B端市场的落地已经是非常确定的事情。”
由于谷东科技深耕工业AR一线,伴随着近年AI的凶猛来势,公司也见证了市场上的一些有趣转变。崔海涛指出,“实际上,直到去年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客户对于AR+AI感到质疑,他们可能觉得AI不太适合他们的行业。而到了今年,明确有AI需求的客户已经高达60%-70%,他们对于落地AI大模型应用甚至已经到了一种执着的程度,财务、生产、仓储、售后部门......但凡能想到的,他们都来主动询问我们AR+AI落地的可能性。”
他们之所以有思维转变,一方面是因为惊叹于市场上大模型的迭代速度以及能力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而言,B端客户其实也有种担忧被时代抛弃的恐惧。崔海涛表示,“谷东科技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前沿的AI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尽可能做到去伪存真,向他们提供一些真正有落地价值的东西。”
陀螺君了解到,目前谷东科技在AI算力、算法以及数据方面均有相应的布局,公司正在构建AI大模型场景落地以及算力联盟,前者配备了包含Llama 2、StableLM在内的近百种成熟AI算法,可以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AI解决方案。而算力联盟则是谷东科技计划联合其他厂商推出的算力综合服务,目前已经积累了包含英伟达、华为体系在内的一些算力资源。
此外,谷东科技还拥有一个AI视觉算法平台,允许用户零代码定制算法需求。它能为客户提供算法部署、私有化训练等深度定制开发服务。客户无需深入学习编程知识,便能很轻松将AI应用到其工作流程当中。
结语
当前工业AR市场仍处于很初始的阶段,出货量不过十万量级,而很多人对于工业AR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信息提示、远程指导等简单能力层面。不过,谷东科技H4000的发布,则是对工业智能化未来的一次探索,并揭示了AR+AI大模型已经初步显现的巨大应用价值。
“在工业场景下,无论是AR眼镜又或者是具身智能,它们的硬件已经做得比较完善,现在其实只不过缺乏一个具有更强多任务执行、自主决策的一个AI大脑。而这个时间点,我有信心将很快到来。”崔海涛表示。
审核编辑:刘清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