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描述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我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能源管理体系能干点啥?

 

我们的追求,是节能提效,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我们致力于构建并优化能源管理体系,让其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深远的作用。我们将持续提升能源管理能力,从校园、医院、商业综合体到工业、交通等领域,全面推进零碳建筑、零碳社区的建设,最终实现零碳区域、零碳城市的宏伟目标。

 

 

 

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及战略规划用途

 

1、规范节能行为,建立节能的自律机制

 

经过精心构建、严格执行和持续维护的能源管理体系,我们研发并实施了前沿的管理策略与技术手段,显著提升了全员的节能意识,并极大优化了企业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不懈努力,我们确保每一个细节、每一项操作都精益求精,为企业逐步锻造出一个自我约束、自我优化的能源利用与节约机制。

 

2、可制度化地把节能减排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

 

按照既定标准与要求精心构建并顺利运作能源管理体系,遵循系统管理之精妙原理,自体系之始至终,实施一套全面而严谨的标准与规范。如此,可在企业内部筑起一座坚实而高效的、文件完备的能源管理体系之殿堂。此标准特别强调过程控制之重要性,不断优化企业活动、流程及其关键要素,通过定期节能监测、企业能耗精准计量与深入测试、详尽的能量平衡统计、全面的能源审计、严谨的内部审核、深入的管理评审以及客观的自我评价等措施,持续提升能源体系持续改进的实效性。对能源管理之每一环节实施严密控制并不断推进优化,以实现国家所倡导的节能减排之宏伟目标。

 

3、有利于企业内部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准确地贯彻落实

 

通过精心构建的能源管理体系,我们得以确立一套科学、明确且切实可行的标准化流程。这一体系不仅将节能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行的任务,便于实施与考核,更有助于国家政策法规的深入贯彻与执行。同时,它为企业内部的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确保了这些工作的精准实施与高效推进。

 

智慧能源

 

4、提升企业的效益和水平

 

1)提高企业整体的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将企业管理能源的视角从单一的产品或者企业单元的效率转向整个企业的能源效率,从而拓宽了视野,有利于促进企业整体能源效率的提高。

 

2)保障企业能源管理的合规性。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符合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有效地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

 

3)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技术水平。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企业产品和过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和经验等,促进企业能源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

 

4)建立高效运行的能源管理结构。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解决了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中“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可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结构。

 

5)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效益。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采用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管理手段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1)增加抗击能源价格上升的能力。

 

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能源价格上涨时保持竞争力。

 

2)有利于企业获取外部资源。

 

满足外部利益相关方(客户、政府、银行等)的要求,有利于企业市场开拓、外部融资和吸引投资。

 

3)有利于获取国家政策支持。

 

配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完成节能指标,可获得国家各类奖励和财税政策支持。

 

 

6、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精心构建并经过第三方权威认证的能源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展现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专业实力与自我约束机制,更能在社会公众中塑造出企业积极履行节能减排、环保可持续的社会形象。

 

能源管理体系就是运用管理手段、系统思想、过程方法、PDCA途径和持续改进,对所控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控制管理,它为企业能源管理提供了基本准则,使企业建立测量、管理、改进能源管理的体系,并使之规范化、文件化。它强调能源管理的透明度,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的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是组织明确企业能源管理的过程和应关注的重点,对强化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促进企业构建长效节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