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你的汽车GPS导航系统会引贼上门

行业新闻

45人已加入

描述

  我最近收到一份来自于LoJack公司提供的新闻稿。LoJack公司专门开发可为失窃汽车提供追踪及寻回服务的RF系统。一如往常地,在这一类的对外新闻发佈文件中,该公司提到了最近成功地找回一部失窃汽车的案例。但也许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在找回这部汽车前,窃贼究竟用这部车子做了什么事?

  一位Lexus休旅车的车主在车子才刚买两週后,有一次在一家餐厅用餐时,车子就被偷了。这些窃贼们启动了汽车导航系统中所设定的「回家」功能,指引他们来到车主的家。当时车主的家中显然没人在家,窃贼于是用车上的遥控器启动车库的自动门,顺利地进入车主家中行窃。

  这位车主一发现车子被偷后,立刻打电话报警,并启动车上配备的 LoJack 失窃汽车寻回系统与警用电脑连线。因此,这部休旅车很快地在大约一个小时后就被找回来了,车子就被弃置在车主家附近。当车主回到家后发现家中财物已被洗劫一空,所幸窃车嫌犯已被警方逮捕了。

  LoJack公司在新闻发佈中警告,为了避免这一类的犯罪发生,汽车导航系统用户们应该儘量避免把家中地址输入于系统中所设定的「回家」功能选项中,最好是改用其它的目的地选项来代替。此外,我认为用户们也可以在设定「回家」的行驶路线时时,改输入家中附近的公共建筑物或餐厅地址来代替,因为你一旦开车接近自己家附近时,就应该知道正确的行驶路线了。

  但让我们正视这个问题吧!事实上,大部份的汽车窃贼都很聪明。不管你的车上有没有加装导航系统,他们都能够设法从汽车行照资料上掌握到车主的住处而闯空门──当然,除非你记得让车上的手套箱随时上锁。

  因此,就技术类型或基本常识的观点来看,有些读者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方向:

  「汽车租赁公司也担心GPS设备被偷而採取一些因应措施。最近我租了一辆配备 Garmin GPS 系统的车子。在第一次启用这套 GPS 系统时,你必须先在系统中输入记载于租赁契约上的6位数字PIN码。而且,你还得在取车后的24小时内完成,否则系统将会自行锁定。」(BicycleBill)

  「我认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採用一种具防盗功能的汽车钥匙圈。这种汽车防盗钥匙圈的密码锁位于汽车引擎电脑的软体层,因此是无法被复製的,让窃贼一开始就无法发动汽车,甚至用热配线(hot-wiring)的方式也无法破解。」(Sparky_Watt)

  「首先,不要把车库遥控器置于车内。此外,製造商可为GPS增加一种新功能──让车主能针对特定目的地或範围设定密码。例如,在规划住家所在城市附近的路线前,车主必须先输入密码。但显然地,窃贼如果取得车主住家地址,可能会改用纸本地图或智慧手机中的导航应用程式吧!」

  「或者也可以设计出一款整合引擎启动功能的内建式GPS系统,如果不能输入正确的密码,就算未使用GPS系统,窃贼也无法启动车子行驶于住家附近。虽然窃贼仍有办法取得车籍资料或用另一部车开到车主家,但他们也可能因为觉得太麻烦而放弃,改找其它容易下手的目标。(Duane Benson)」

  「採用蓝牙低功耗(BLE)技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免钥匙进入系统」(PKE)的汽车防盗应用已在进展中,而诸如此类的安全性能未来应该可被加进于GPS系统中。除非车子的PKE卡片或装置就在车子附近,否则没有人能启动车上的GPS系统。」(konda)

  「我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车库遥控器不够安全,所以应该先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启动车库门的控制器应该採用支援IP的设备(如Wi-Fi、蓝牙或电力线转发器),并纳入家中网路的一部份,也可以用Wi-Fi Direct或无线 AP 技术来与遥控器进行通讯。此外,汽车遥控器应该整合成为智慧手机的应用程式。而在遥控器与控制器之间的通讯必须採用加密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启动车门前必须先输入预先设定的密码。密码的形式可採用数字密码、语音辨识或脸部影像等方式。」(askubel)

  「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安全功能都整合在手机中?像开关车门、车库门遥控器、汽车引擎锁定与GPS等等都可以经由GSM或智慧型手机来实现,而且大部份的人都有手机──甚至在买车时就应该免费配备一支专用手机(这样一来,如果手机被偷了,窃贼甚至可破解你手机中的银行帐户等所有资讯,把你从头到脚榨乾!) 」(BGEMC)

  「为什么登记车辆时必须提供住家地址?行车执照应该只要有车身号码(VIN)和登记日期就够了。有必要的话,警察总有办法取得车主的资讯。汽车保险卡也不必提供地址,有VIN和保险卡号码就够了。」(FrankCF)

  「我在註册车籍资料时留的是邮政信箱的住址,驾照上的也一样。」(JOATMON)

  您认为呢?还有哪些可能的防範措施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请与我们分享您的看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