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RISC-V技术力量丨曹英杰:RISC-V与大模型探索

描述

 

4月12日,第二期“大家来谈芯|解锁RISC-V技术力量”在上海临港新片区顶科永久会址举办,本期沙龙聚焦RISC-V技术,围绕AI时代的RISC-V市场机会、RISC-V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进展与EDA助力RISC-V开发等话题,多位业内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

 

汽车

 

会上,时擎科技高级技术总监曹英杰以“RISC-V与大模型探索”为题,将大模型作为切入点,探讨了RISC-V在大模型应用中的可能。

 

汽车

时擎科技高级技术总监 曹英杰

 

时擎科技是国内最早投入RISC-V处理器研发的团队之一,18年初就启动了RISC-V处理器内核的自研,也一直积极参与RISC-V相关的生态建设,是RISC-V国际基金会成员,也是中国RISC-V产业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

 

曹英杰表示,大模型已经跨过AIGC的“iPhone”时刻,其轻量化分支已经出现,而端侧部署将成为新的趋势,这就给RISC-V带来了机会。
 

 

汽车

 

四个原因驱使企业愿意在RISC-V在大模型硬件应用上投入资源。从市场空间来看,AIGC的爆发不可阻挡,市场空间巨大,哪怕只“分一杯羹”,都足以支持重新开发基于RISC-V内核的大模型硬件;

 

从技术走势来看,大模型推理正在下沉到端侧,Nvidia在端侧的统治力并不强大,而RISC-V的特点也更适合端侧;

 

从市场格局来看,Nvidia在大模型硬件上形成了实施垄断,天下苦Nvidia久矣,各大厂和创业公司都在推出基于RISC-V技术的自研AI芯片;

 

从国家支持来看,在GPU被断供的背景下,拥有大量社区资源、生态逐步成型的RISC-V是进行替代的最优解。

 

汽车

 

曹英杰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前面提到过的Meta的MTIA,另一个是Tenstorrent的方案,由Tensix Core组成PE阵列,目标是将数据中心变成一个全联通的PE计算资源池,跨PE、跨芯片、跨板卡计算对用户透明,提高大模型SIMD/MIMD场景下的资源利用。

 

汽车

 

汽车

 

时擎科技基于RISC-V的处理器系列有三类,即TM主控处理器、TD系列DSP/向量处理器,以及TimesFormer DSA智能处理器。针对大模型加速的方案,主要是其TimesFormer DSA智能处理器方案。

 

汽车

 

TimesFormer是时擎科技自主设计的可适应未来3到5年端侧智能计算需求的DSA计算架构,具有高能效比、高性价比、可伸缩、可扩展等特点,还容易上手。

 

汽车

 

目前,时擎科技可以提供AI算法、部署工具和处理器三位一体的方案,TimesFormer高度灵活可扩展的架构,能快速升级支持大模型。预计2024年三季度发布的TF3.0,将提供针对注意力机制优化的新PE,针对大模型升级数据流控制器及配套工具链/软件栈,增加Packet Engine, 可以作大模型AI芯片中的PE计算节点。

 

汽车

 

汽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