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二十载:计算机存储设备的历史回顾

半导体新闻

66人已加入

描述

  现在大家可能都已经对上GB的存储设备司空见惯了,可是也许您没曾想到20年这样容量的硬盘是同冰箱大小相仿的。今天的Royal Pingdom网站上撰写了一篇计算机存储设备历史的文章,用图片的形式回顾了之前的一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

  选数管

  选数管的容量从256到4096比特,其中,4096比特的选数管有10英寸长,3英寸宽。最初是1946年开发的,因为成本太高,这种设备并没有广泛使用过。下图是容量为1024比特的选数管。

  穿孔卡片

  穿孔卡片用于输入数据和程序,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还在广泛应用。下图是一条Fortan程序表达式Z(1) = Y + W(1)

  穿孔纸带

  大概很多中年读者对穿孔纸带不陌生了,既用来输入数据,输出同样也在穿孔纸带上。每一行代表一个字符。

  磁鼓存储器

  最初于1932年在奥地利创造出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泛使用,通常作为内存,容量在10kB左右。

  硬盘驱动器

  第一款硬盘驱动器是IBM Model 350 Disk File,于1956年制造,其中包含了50张24英寸盘片,而总容量不到5MB。

首个容量突破1GB的硬盘是IBM在1980年制造的IBM 3380,总容量为2.52GB,重约250千克,售价从81000美元到142400美元不等。

  光盘

  早先的光盘主要用于电影行业,第一款于1987年进入市场,直径为30厘米,每一面可以记录60分钟的音频或视频。看看和我们今天常用的DVD大小对比。

  软盘

  由IBM在1971年引入,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被广泛使用,最初为8寸盘,之后有了5.25和3.5英寸软盘。1971年最早的软盘容量为79.7kB,并且是只读的,一年后有了可读写的版本。

  磁带

  磁带从1951年起被作为数据存储设备使用,被称为UNISERVO,可以每秒钟传输7200个字符,这套磁带长达365米,相当沉重。

  从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出现了小型的盒式磁带,长度为90分钟的磁带每一面可以记录大约660KB的数据。

存储设备

  个人感悟:

  之后这个叫硬盘的东西从90年代至今统治着计算机存储地位,容量也从最初几十M几百M到今天动辄上T级别容量(1T=1000G)。

  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性能飞速提高。其他硬件发展的日新月异,虽然硬盘在容量提升上发展迅猛,但存储方式与结构已经多年未发生过本质改变,缺点也逐渐暴露。由于是计算机里唯一的机械硬件,硬盘内有精密部件运转,造成不稳定;噪音大;速度慢。

  不稳定这点在硬盘容量越来越大的今天得到了明显体现。可能某天一次停电,一次震动就有可能让里边的数据毁于一旦,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电脑运行卡顿,内部坏道带来的蓝屏死机等等都是硬盘性能低下与不稳定的表现。可以说硬盘拖慢了整个计算机性能的后腿。

存储设备

  虽然有诸多缺点,但它技术成熟,价格便宜,容量大等等相对优点让我们暂时还找不到其他硬件来取代硬盘。新型的存储技术固态硬盘已经竞开始相发展,固态硬盘利用芯片存储数据,有速度快体积小不怕震动等优点。但目前价格高昂,容量小,没大面积生产等难题还未攻破。短时间内还无法取代硬盘,但我们已经看到新存储技术的使用已经指日可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