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产业大沉没:全线崩溃的原因

行业资讯

46人已加入

描述

  日本电子企业面临集体衰落 四大原因致当前困境

  

  图:日本电子企业集体面临困境,索尼2012财年预亏29亿美元

  在日本政府的牵头下,瑞萨、富士通、松下等三大半导体厂商计划合并旗下芯片业务,而瑞萨本身就是多家日企合并而来的。此前,索尼、东芝、日立已经合并了中小尺寸面板企业……“抱团取暖”是日本企业的长项,但是,当众多日企都要依靠这个长项谋生存的时候,问题就没那么乐观了……这成为日本电子企业走向衰落的又一个明证。

  2011年年报显示,日本的主流消费电子企业几乎全面亏损。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财年,索尼预计亏损29亿美元,它上一财年已经亏损32亿美元;松下本财年预计将亏损103亿美元;夏普本财年预亏38亿美元。即便是一些侧重商用市场的电子企业也出现了历史性亏损,比如,NEC预计本财年亏损1000亿日元,理光将亏损460亿日元,业绩一直优异的爱普生利润也只有50亿日元,下降51%。

  日本企业到底怎么了?

  “四堵墙”背后的日企困境

  导致日本电子企业全面亏损的原因,主要有四条:地震、日元升值、创新后劲不足和竞争对手夹击,这四大原因就像四堵墙将众多日企困在其中,动弹不得。

  首先,很多人认为地震是一个“偶然因素”,不会长期影响到日企的发展,情况真是如此吗?其实不是。日本这个国家,资源极其匮乏,所以注定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通过制造业的利润换取资源。随着全球化深入,日本本土人力成本太高,又必须走出去,导致产业链的很多环节搬迁到海外,留给国内的就业机会主要保留在高端产业链环节,此次地震涉及到的也主要是一些“高端制造”环节。

  问题是,这些所谓的“高端制造”环节大多数也是可以迁往国外的,只是日本政府为了保持就业率,强行要求各个企业留下的,不但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反过来,政府只能不断给企业输血,以弥补这种高成本,日本政府负债率高居G8之首,这种输血是无奈之举。这堵墙是政府靠着高成本筑起来的,是反市场的,导致日本出现了大量僵尸企业,这种僵尸企业正在从公用事业扩散到电子行业,这是一堵难解的“国内政治墙”。

  其次,日元升值无疑对日企造成了冲击,但是很多人对这种冲击也存在着诸多误解。因为日本的很多企业都在海外办厂,在海外销售,这些地区的收入和日元升值的关系不大,主要受到影响的是日本本土。问题是,日本的很多产业链也是“两头在外”的,即进口原材料,然后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这种情况下,如果日元采取贬值策略,固然可以在出口上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同时日元购买力下降,进口成本也大幅提升——两相抵消之后,贬值的效益恐怕并不明显。况且,日元人为贬值,受到美国的极大约束,这是一堵“国际政治墙”。

  创新后劲不足的问题,可能更为本质。比如,一家苹果几乎抢占了小半日本数码相机市场的空间,一家三星几乎对抗了日本所有的液晶面板企业……甚至,索尼、日立等都要找三星代工,这些问题的背后,主要是因为日企在技术创新领域明显跟不上了。在软件和原始创新方面落后美国企业,在制造环节和营销能力上不如韩国企业。这是一堵“高端市场创新墙”,最近20年来,日本企业错过了软件革命、互联网革命,在新一代的LED、半导体等原本占据优势的领域也未见优势。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除了在产业链更高层面临美国压榨,在同一级别面临韩国企业竞争之外,在低端市场也面对中国企业的竞争。在家电、手机、低端电子元器件等方面,大陆和***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最终这道“低端市场价格墙”让日企在海外市场也失去了竞争优势。

  组团崛起后的组团衰落

  财团机制是日本企业的重要特色。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电子企业形成了“组团崛起”的态势,索尼、松下、东芝、日立、三洋、夏普、富士通、NEC、爱普生、佳能、奥林巴斯……日本以11大电子企业为班底,形成了一群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家电、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半导体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形成了细密的布局,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这些企业背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高度结合,各个企业恶意挖角较少,而且经常相互支援,技术在日企之间分享,但是决不外泄。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日本企业的群体性崛起,但是又不像中国企业之间那样恶性价格竞争。这种企业之间的组团方式,也让日本企业一度直逼美国企业,让日本在长达50多年的全球市场里纵横捭阖。

  60年一甲子,时也?势也。如今的市场已经大不相同,这些组团崛起的企业,也造成了若干历史问题。比如,最近30年,日本鲜有新崛起的企业,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大财团的大网太过细密,形成了集团性垄断,中小企业没有创新的空间,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消灭了。当发生新的产业革命的时候,如果这些大企业抓不住,其它小企业的创新又存活不下来的话,就造成了这种日本式困境。

  所以,在一个小的经济周期当中,日本的财团方式优势巨大,可以互相救助,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在大的经济周期挑战下,日本企业又出现了“组团式衰落”,20年前先是在金融和地产领域出现,如今,在消费电子领域蔓延。

  面对国内、国际两大政治墙,高端、低端两大市场墙,日本企业的格局变得日渐局促,电子行业尤其如此,日本电子企业所能闪展腾挪的空间主要剩下3条:重组、退守、降薪。

  从重组的角度看,日本在液晶面板、半导体、PC、手机和家电领域的重组已经非常普遍,所产生的规模效益到底有多大也值得怀疑。重组之外还要瘦身,NEC电脑甚至卖给了联想;从退守的角度看,日本电子企业正在日益退守到自己擅长的零部件精密制造、商用市场,日本电工、村田制作所、京瓷等业绩好于各大巨头,在消费电子整机领域正在走向全面覆灭;而降薪、裁员在日本是政治问题,也是文化问题,但是,恐怕也是最终不得不进行的选择。

  即便如此,也难以扭转大势:如今,日本已经是电视机和音响的净进口国,这不是偶然。

  日本科技公司衰落探因:日式傲慢+岛国思维

  美国CNET网站刊文称,索尼缓慢而稳步的滑坡与该公司的日本式文化有关,而索尼走上下坡路也反映了日本电子行业整体的困境。

  以下为文章全文:

  索尼和松下等公司的成功原因非常明显,它们不仅设计出流行的产品,同时也善于制造。这与美国同行有所不同。不过,日本科技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索尼等日本科技公司的衰落折射出整个日本企业文化的困境。

  1、坚持增量式而非变革式的创新

  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利于只专注某一类产品的小型企业,因此日本公司未能推出iPhone、iPad,以及以往的Mac电脑、康柏PC,甚至是戴尔(微博)新的销售模式。日本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利于增量式的技术发展,以及在垂直领域整合度较高的公司。

  2、日本式的傲慢

  日本的公司和政府部门对一些快速崛起的公司,例如英特尔、康柏、戴尔,甚至是微软,持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并认为这些公司在消费电子市场无法与索尼、东芝(微博)、日立和松下竞争。

  3、错过PC革命

  索尼、松下和日立等公司曾推出了许多重量级产品,包括卡带随身听和视频设备等,这些公司在模拟电视时代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这些公司错过了80年代末在美国发生的PC和数字***。而在移动设备兴起之后,这些公司也未能迅速做出反应。

  4、为制造而制造

  制造是日本公司的灵魂。对任何经济体来说,制造业都非常重要,美国也不例外。不过日本公司有时只是为了制造而制造。这在某些情况下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例如,无论能制造出多么出色的传统电视机,在廉价的数字电视机出现后,这样的业务必然走向失败。作为曾经的液晶面板巨头,夏普已沦落到需要富士康帮助的地步,因为该公司在液晶面板大战中遭遇了失败。该公司在与中国大陆、***和韩国厂商的竞争中陷入困境。

  5、从未重视软件

  日本公司从未真正认识到软件的重要性,它们也不了解如何将硬件与对用户友好的软件整合在一起。因此,日本公司未能推出类似苹果和IBM(微博)大型机的产品。这与日本公司专注于制造的文化有关,这些公司认为硬件才是最重要的。

  6、岛国思维

  日本公司总是专注于日本国内消费者市场。当然,每一个市场都有所不同,但日本公司总是倾向于针对日本用户生产特殊的产品。这一策略在一段时间内能取得效果,但在苹果等公司进入日本市场之后,这样的理论很明显已经过时。

  日本媒体在80年代末曾进行过一项调查,询问日本消费者是否希望购买美国公司的产品。大部分日本消费者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但目前这一情况已发生改变。

  专家评论回顾——日本电子大沉没

  日本共同电机株式会社技术开发课课长

  进入2009年,在日本第一大产业——汽车业宣布2009年3月期(2008财年)全线亏损之后,日本第二大产业——电子业因市场疲软和日元高涨,紧随其后宣布业绩全面崩溃。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经济景气度预测委员会的研究分析报告显示,这次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全日本半导体关联产品业绩恶化的程度,比2001年IT产业崩溃更加严重。初步估算,日本与电子工业有关的前100家大企业在2008财年都同时面临赤字,它将是日本电子行业有史以来,最为恶劣的状况。

  市场疲软与日元升值双重夹击

  处在业绩恶化顶端的索尼,由于在日本本土之外的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80%左右,因此,外汇市场的大幅度变动,随时都会引发索尼公司在企业结构上的震荡。

  2008年10月,索尼曾预测,2009年3月期的销售利润,可达到3754亿日元。那是按照当时的业绩和外汇汇率在100日元兑换1美元、140日元兑换1欧元的基准上测算出来的。

  然而,进入2009年1月之后,日元上涨到了90日元兑换1美元和120日元兑换1欧元的程度,单是外汇汇率变动一项,即使按照2008年10月的计算关系式,即:1美元兑换日元时多出1日元,则索尼的销售利润将下降45亿日元;1欧元兑换日元时多出1日元,则索尼的销售利润将下降75亿日元。2009年3月期索尼的销售利润,单是因为外汇上涨一项,就将出现950亿日元的赤字。

  与索尼相比,松下电器在日本国内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七成以上,因此,由汇率变动带来的直接损失,比索尼要小得多。但是,随着日本国内市场消费的进一步低迷,超薄型液晶电视、DVD和以数码相机为首的数字化家电产品的市场环境,同样处于非常严酷的现实之中。

  松下电器在2008年11月中旬预测,2009年3月期的销售利润为5600亿日元,而在2008年12月4日,松下电器就将2009年3月期的销售利润修改成了3400亿日元,前后不过20天,销售利润就自动向下修正了2200亿日元。可到了2009年1月12日,松下电器在年度报告中,第一次发出了2009年3月期的赤字,在1000亿~1500亿日元左右的悲鸣。

  汽车、家电特别是数码电器的滞销,直接打击了日本电子工业基础的半导体事业。这些长期角逐在世界电子产业中的顶尖高手们,开始全面失去了昔日的王者风范。

  日本大和总研的经济分析家兼评论家三浦和晴在2008年12月29日的调查分析报告中做出预测:2009年3月期,以半导体事业为中心的日本大型电子企业中,几家龙头企业的销售赤字如下:东芝1790亿日元;NEC 410亿日元;富士通550亿日元;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共同出资的NUSASI电器公司900亿日元。如果再将这些公司的投资损失计入集团的总体业绩之中的话,每家企业,在2009年3月期的赤字,都将达到或超过1000亿日元的大关。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滞销带来的车用电器产品和自动化产品的使用量下降,半导体行业的痛苦,将是空前的。

  重新审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虽然富士通、NEC、日立制作所等电子产业龙头企业的大批量订货,主要来自于日本国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三菱电机主要是面向汽车行业电子产品的制造,比起松下、索尼等纯家电的电子电器企业要好一些,但由于企业业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缴纳给政府财政的税金会出现大幅度下降,从而使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和经济状况恶化,这样导致推迟过去订单的提货期,或虽然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提货,却延期付款。

  面对全世界电子市场的严冬,东芝社长西田厚聪在2009年1月6日的新年团拜会上指出:东芝的半导体事业,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已到了危及企业生存的程度。为了企业生存,对国内事业进行彻底的生产调整,对海外市场花大力气开拓,将是2009年的工作重点。而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全行业重新组合和再编的时代。就在西田厚聪发表上述言论的第二天,已经有人对西田厚聪关于寻求海外市场的论断,提出了各种猜测:西田厚聪所指的海外市场在哪里?在中国吗?

  人们的猜测并不是妄想,因为索尼在中国事业的处理上,已经让日本其他电子产品企业,重新审视他们的中国战略。2009年1月12日,索尼社长中钵良治明确指出:到2009年底,索尼在全世界的18万员工中,将有1.6万人失去索尼的工作;全球57个大型生产基地,将关闭10%左右;其中,以法国事业为首的欧洲事业所,将是最先关闭的对象。当有记者问到:中国事业是否也会缩小时,中钵良治明确地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索尼在中国有7个生产基地,员工总人数约4.8万名。据索尼中国事业负责人透露,由于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有潜力的市场,确保索尼在数码家电的王者地位以及中国市场的事业发展,是索尼集团最高决策层的统一认识。因此,索尼在中国的7处生产基地,4.8万名员工,将做特殊处理。

  但是,绝大多数知情人士认为:索尼中国事业负责人的说法,也许是为稳定中国员工的权宜之计。对于生产基地已占索尼总生产基地的8%,员工人数占索尼员工总人数1/4的中国事业来说,维持不变的压力,将由其他事业所分摊。如果中国不裁员,其他国家包括日本国内各事业所的裁员比例,将上升为12%以上,势必会加大索尼集团的内部矛盾和海外基地所在国的劳务、人事纷争。一旦处理失当,将危及索尼的生存。

  全线崩溃的原因

  “日元下跌依存型”

  大和总研的另一位经济分析家兼评论家佐藤宏指出:日本国内的大型电机集团,由于企业结构上存在问题,当外部发生重大变动的时候,一方面自己生产的产品滞销,带来销售赤字;另一方面,供应零部件的电子元件厂家和其他材料厂家,也必然连带受损。因此,进入2009年,整个电子行业,将呈现一片萧条的景象,从而引发手机、电脑、以及电机等电子硬件的生产和销售长期低迷。

  日本企业结构问题,来源于日本的产业结构,因为日本的产业结构,仍然是输出主导型。这种产业结构,靠的是日元下跌时,大量的日本产品向全世界输出而获得利润。这一点,也被日本很多经济学家称之为“日元下跌依存型”。

  近30年来,日元曾有过3次大幅升值(1美元兑换360日元、200日元、120日元左右),日本企业仍然得到了实惠,但因为这次金融风暴引发的日元上涨,是处在全世界的主要货币都已经上涨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引起了日元向上涨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产业结构是输出型的日本企业来说,不可能再维持过去的做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社会,曾做过日本的产业结构由“输出型”向“内需型”转换的尝试,但因为日本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加速,最终没能真正建立起内需型产业结构。随后就发生了泡沫经济崩溃,使得日本企业无暇顾及产业结构的转变,而汽车、电子行业,则是支撑着输出型产业结构中的“骨架”。

  “过剩三兄弟”

  虽然日本企业在治理泡沫经济带来的创伤时,通过彻底处理不良债务,消除了被全世界经济学界称之为“过剩三兄弟”(设备过剩、雇用过剩、债务过剩)之一的债务过剩,但是,设备过剩和雇用过剩,仍然深深根植于日本企业之中。而这次从美国引发全球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正是由于占全世界消费总量20%的美国,所存在的设备过剩、雇用过剩和债务过剩问题的表面化。它不仅使日本产品失去了最大的海外市场,同时还引发了日元持续上涨。

  因此,对于本来就存在设备过剩和雇用过剩的日本企业来说,设备过剩,使企业无法进行设备投资,一方面,无法拉动与设备相关的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大量的设备闲置,给企业造成了惊人的浪费。特别是新的《环保法》正式实施之后的最近几年,旧设备处理的难题,也使设备更新的速度异常缓慢。

  在雇用方面,由于日本企业过去在设备上的积极投资和良好的输出势头,无论是正规员工还是非正规员工的雇用,都非常活跃,除日本人之外,还雇用了大量的外国人。

  然而,这次金融风暴袭来之后,世界性的汽车、电子产品滞销,使日本企业生产的大量产品,积压在了仓库里,造成了经费增加;同时,生产基地不得不关闭、生产线不得不停止的经营决断,突然一下子使大量的员工无事可干。

  虽然各大企业集团,将裁员作为消除经费重压的第一举措,但考虑到过度裁员将会影响今后的发展,企业不得不做出最大胆的、却必须是人数有限的裁员。另外,担心失业人员过多而引发社会问题的各级政府,也不断给企业施加压力,使企业不得不在尽最大可能保留员工的同时,将大量的人工费用转换成经营赤字。-

  日本电子业9大厂商2008财年预测业绩对照表

  企业业务简介2007财年业绩

  (2007.4~2008.3)2008财年第三季度业绩(2008.10~2008.12)2008财年业绩预测

  (2008.4~2009.3)亏损原因严重程度应对策略

  日立日本最大的电器生产商净亏损581亿日元合并亏损145亿日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778亿日元)预计净亏损7000亿日元汽车业务、平板电视及照相机等电子产品业务低迷。有可能创造日本企业史上第二大亏损纪录(第一是NTT在2001年创下的8121亿日元亏损)。

  1.削减2000亿日元的固定费用。

  2.计划裁员7000人。

  NEC日本计算机主力企业净利润227亿日元亏损199亿日元(上年同期亏损9.36亿日元)预计净亏损650亿日元个人电脑业务低迷;电子元件业务急剧恶化。

  业务环境急剧恶化,本财年亏损远高于预期的80亿日元。该公司将执行新经营改革措施。1.业务结构改革:开拓并投资 “环保/能源业务”,从业绩大幅下滑的液晶业务中撤出。

  2.收益结构改革:在未来两年内降低800亿日元固定成本;在2010年3月底之前裁员2万余人;退出欧洲商用PC市场。

  索尼日本数码家电王者净利润4753亿日元创历史最纪录净利润为104亿日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2002亿日元)

  预计净亏损2600亿日元需求低迷、日元升值;持有股票的评估损失;主力电子业务出现了减收减益,其中仅电视业务便亏损430亿日元。2008财年将会出现14年来首度亏损。1. 2009财年成本将比2008财年减少2500亿日元,包括大幅削减广告宣传费、杂费、物流费用;实施高管“大减薪”。

  2拟裁员1.6万人。其中把全球电视设计运营及相关领域的员工数量减少30%。

  3.液晶电视业务将继续奉行OEM/ODM的布局以及“轻资产战略”。

  东芝全球第二大NAND闪存芯片制造商。净利润1274亿日元净亏损1211亿日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805亿日元)预计净亏损2800亿日元NAND闪存价格下滑、系统LSI及离散器件市场需求减少,半导体收益大幅恶化;平板电视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下降。这是东芝自2001财年以来时隔7年出现亏损。1. 2009财年计划削减成本3000亿日元。

  2. 计划裁员4500人。

  松下日本第二大电器生产商净利润2800亿日元净亏损631亿日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152亿日元)预计净亏损3500亿日元 包括电视等AV产品、白电、半导体电子元件在内的所有业务的销售额均减少,导致营业利润降低并陷入亏损;重组费用影响。6年来亏损规模最大的一次。仅次于2001财年的4300亿日元亏损。

  1.预计实施的重组措施成本总计为3450亿日元。将关闭包括日本13家工厂在内的27家工厂,还计划将管理层薪水削减10%~20%。

  2.计划于2010年3月之前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1.5万人。

  富士通日本最大的电脑服务公司净利润481.1亿日元净亏损407亿日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55.3亿日元)

  预计净亏损200亿日元芯片、硬盘和手机需求下滑,技术解决方案部门出现大幅亏损。将遭遇2002年以来的首次亏损。1.在2010年3月底之前重组半导体LSI业务。重组影响的2000名员工将在集团内部重新安置。

  2.重组其欧洲PC业务

  夏普日本最大的LCD面板电视生产商净利润1019亿日元。净亏损6580亿日元(上年同期净利润2950亿日元)预计净亏损1000亿日元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导致市值缩水,加之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主力产品液晶电视销售不佳。这是1956年夏普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1.裁减1500名临时工。

  2. 在2009年9月之前关闭两家生产移动电话和电脑显示器的工厂。

  3. 与索尼合资组建LCD面板生产企业的实施计划推迟到2010年。

  三菱电机日本强电产品之王净利润1250亿日元净亏损283.9亿日元(上年同期净盈利423.4亿日元)预计净利润100亿日元

  受日元升值、汽车业、关联企业瑞萨科技业绩恶化影响预计本财年盈利同比减少90%左右。1.日本国内工厂已裁减约500名非正式员工。

  2. 生产线采用了临时休假或交替工作的“工作分享制”。

  三洋日本电池产品主力企业净利润287亿日元净亏损143亿日元(上年同期盈利127.8亿日元)预计净利润为零零件业务销售额下滑,处于亏损状态的半导体部门裁员也造成了损失。有望盈亏平衡。1. 1月15日,宣布因芯片业务亏损削减1200个职位。

  2. 三洋将于2009年春季成为松下公司的子公司,目前三洋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等与电池相关的业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lnh 2017-01-16
0 回复 举报
比中国差太多了,中国是越小的企业越好,马云都说了只有最小的企业能生存,日本却合并成大企业,那是死得快的节奏。。。 收起回复
290185699 2012-05-23
0 回复 举报
日本的就不劳您费心了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