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罪与罚:美国突然发难 国内厂商临倒闭潮

市场分析

2人已加入

描述


 

  背景: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却有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产品生产在国内、光伏应用在国外,这样的市场倒挂导致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人。

  无锡尚德“破产”阴影,江西赛维大幅裁员,中盛光电关闭硅片厂、多晶硅企业大批停产、国内主要光伏组件品牌报价下探至每瓦5元的低点……光伏产业“寒冬”漫漫。

  美国将对我国光伏企业征收高达31%至250%倾销税。这将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的最高关税,中国企业将彻底被关在美国市场门外,国内光伏厂商面临关闭潮。这不仅仅只是中美贸易大战的一个片段。光伏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畸形发展的状况,严重依赖补贴、9成以上依靠出口、行业产能过剩……这些“原罪”导致了今天的产业困局。

  光伏产业的原罪

  中美这场关于光伏产业的制裁与反制裁,不仅仅只是中美贸易大战中的一个片段,中国光伏产业真的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绝境。光伏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畸形发展的状况,严重依赖政府补贴、9成以上依靠出口、产能过剩企业难以为继。这些“原罪”导致了今天的产业困局。

  原罪一:严重依赖政府补贴

  很难说是否因为政府的过度溺爱,才导致了光伏产业的天生畸形。

  由于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高于传统能源发电,因此各国对光伏发电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贴补,以弥补企业的亏损。今年国家仅金太阳项目一项需补贴94亿元人民币;此外,国家还需对4GW光伏发电补贴近20亿元人民币。

  而2011年国家的财政收入是10万亿元 ,仅以上两项补贴就相当于国家财力的0.114%,且尚未将“光电建筑一体化”补贴、光伏发电输送补贴和往年已建成光伏电站发电补贴等计算在内。

  光伏补贴不算不知道

  5月3日,在网上看到《关于公布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的通知》的同时,三件事情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一是文件本身,想到国家会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只是想不到力度如此之大:1.7GW,比去年增长了近2倍,大于过去三年的总和,且是今年预计审批的600MW的2.8倍;二是看到著名企业家黄鸣的博文,再提“太阳能发展不能过度依赖政府”,不禁拍案;三是另一篇文章呼吁扩大国内光伏安装市场,其言论多以“如果每年我国光伏的装机容量,大部分被国内市场消化,那么国际贸易影响对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就会小很多”为主。对于第三点,笔者很是无语,头脑中想到四组数据。

  第一组:今年金太阳项目安装总量1.7GW,按照每瓦补贴5.5元计算,国家仅此一项需补贴94亿元人民币;

  第二组:预计今年国内光伏安装总量是6GW,扣除“金太阳”及其他不享受电价补贴的2GW,其余4GW按照我国平均日照条件,每年可发电64亿千瓦时,全国平均电价0.7元人民币计算,国家每千瓦时需补助0.3元人民币,国家需对4GW光伏发电补贴近20亿元人民币。而这也仅是按照《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的1元/千瓦时的标准计算,并未考虑各地更高的补贴标准,比如江苏省给予光伏的补贴是1.3元/千瓦时,山东给予的补贴是1.7元/千瓦时;

  第三组:2011年国家的财政收入是10万亿元 ,仅以上两项补贴就相当于国家财力的0.114%,且尚未将“光电建筑一体化”补贴、光伏发电输送补贴和往年已建成光伏电站发电补贴等计算在内;

  第四组:对权威发布的国内光伏产能50GW打一下折,按40GW计,每年可发电640亿千瓦时,如若按照第三点所说 “大部分被国内市场消化”都建成电站计算,国家每年需补贴约200亿元人民币。其结果很可能是人们在“爱家”的同时,发现“家”已经不堪重负了。

  因诸多条件所限,以上数据可能不够准确,甚至有较大偏差。之所以直言写出来,是因为“评论不是结论,只是提供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同时也是希望光伏企业家和研究人员,在呼吁国家加速放大国内安装市场,救光伏企业于水火之中的同时,想一想老百姓的承受力。

  毫无疑问,扶持光伏发展是人类探讨新能源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但是对于这一成本,一个国家只能承担能够承担的部分,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承担,直至光伏产业完全市场化不再需要承担的那一天。只有合理的扶持,才能加速让百姓用上最清洁能源的进程。

  补贴其实又是把“双刃剑”,在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制约其按照市场规律“独立”发展的重要因素。

  原罪二:严重依赖出口海外

  只靠出口一条腿走路,也难怪在美国制裁的时候,惹得全行业哭天喊地了。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却有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产品生产在国内、光伏应用在国外,这样的市场倒挂导致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人。

  现在国内行光伏产业最担心的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应用市场——欧盟会不会紧随美国出台制裁措施。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盟的份额达70%,届时损失将无法承受。

  原罪三: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中国光伏企业“一窝蜂”式的发展方式也是导致寒冬期来临的重要原因。

  以浙江为例,浙江省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规模均在100MW以下。越来越多的涌入者必然导致竞争加剧。截至目前,国内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不少小企业出现倒闭或者停产,一些早前规划的项目也被迫放缓。保利协鑫一位高管表示:“目前供过于求起码有一倍多,全球市场需求在20GW左右,产能却达到40GW至50GW,多余的20GW只能淘汰。”

  宿命式惩罚:行业龙头的破产阴影

  生存或死亡,在2011年,成为了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集体面临的艰难选择。在各国政府扶持政策转向、银行银根紧缩、产品价格暴跌、产能严重过剩的“不能承受之重”情况下,全球的光伏企业开始相互厮杀,却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在这场全行业寒冬中得以存活?

  无锡尚德遭遇生死迷局

  成立于2001年的无锡尚德,仅用了10年时间就一跃而至全国第一、全球第四大龙头企业,同时也把尚德董事长施正荣推上了2006年的中国首富位置。

  但受到产业发展的桎梏,2011年持续不断地陷入了一系列的企业丑闻:公司高管相继离职、大型跨国合约提前终止、巨额亏损的尴尬财报以及8月份陷入“将中国慈善作为洗钱工具”的捐诈门事件,随后,便是破产以及董事长施正荣正准备资产转移的爆炸性丑闻……

  赛维困境:20亿贷款难填亏损黑洞

  而另一家行业巨头江西赛维也在2011年遭遇滑铁卢。全年公司大面积裁员9078人,占公司比例将近3成。赛维4月底公布的2011年四季报显示,公司总计亏损5.887亿美元,债务总额高达60亿美元,负债率高达87.7%,为2006年以来的最高值。最终还是江西省政府施以援手,提供了20亿贷款,方解了公司燃眉之急。

  20亿元对赛维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但又无法将赛维直接拉出现今的资金短缺困局。

  美国发起新一轮制裁 中国被迫应战

  美国突然发难 国内光伏厂商面临关闭潮

  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这个冬天有点长。去年10月,美国宣布对华晶硅光伏电池产品开始“双反”调查,并于今年3月公布初裁结果,认定我国相关光伏企业接受了政府的“不公平补贴”。与此同时,作为世界光伏主要市场的欧洲各国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补贴也在大幅下降、甚至取消。国内光伏产业感觉到“寒风”阵阵,业界一片哀叹:“寒冬”来了。

  然而就在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税率达31.14%至249.96%。而该反倾销税将会叠加在之前因为接受中国政府不公平补贴而征收的4.73%的关税之上。

  对于尚德这样的大企业可能还有表达副怒的时间,但留给国内其他光伏厂商的时间却不多了。业内人士分析,全球光伏厂商都面临着糟糕的局面,海外多家厂商已经关闭工厂,中国光伏厂商近来以略高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光伏组件维持生存,但情形已经不乐观。现在双反税率累积达35%以上,中国光伏制造商成本优势丧失。预计未来3至6个月内将有大量光伏厂商退出市场。

  中国被迫应战

  是不战而败还是迎难而上?显然中国政府和企业都不会轻易放弃美国这个价值30亿美元的市场。

  业内预计,尚德、天合、英利等企业将采用来自***、韩国和其他地方的部件,以求在快速增长的美国市场保持自己的地位。在美上市的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就建议:“中国企业可在海外建立电池片厂,或向***转单代工,成本或将增加6%-12%,但避开关税后仍有竞争力。”

  对中国政府而言,该说不的时候就得说不。单靠行业出面,中国企业一般是要吃亏的。5月18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略带“威胁”的语气称,“我们已经做好了反制准备,但是希望不要出台,因为这对中美两国都没有好处。”有专家建议,中国政府大可学习奥巴马政府一样成立“贸易执行小组”,也专门用来处理国内外的“双方”调查,这样也可有备无患。

  产业前景:“寒冬”并不全是坏事

  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解决依赖补贴的桎梏

  然而,对于行情过火的光伏行业来说,“寒冬”也不是完全的坏事。好消息是,光伏产业也并没有坐以待毙。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将彻底解决依赖补贴的发展桎梏。

  我国前不久公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门提出“光伏发电成本目标”,到2015年,每度电的成本降到0.8元,用户侧能达到“平价上网”;到2020年,每度电成本降到0.6元,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届时发电站那一侧也不用国家补贴了。

  政策扶持为国内市场带来转机

  随着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和工信部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国内市场发展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再加上年内将推行的,为解决光伏产业国内产能消纳问题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大萧条中,或能迎来国内市场的崛起。

  行业整合在所难免

  困难局面的背后正透露出的行业整合的契机,这一新兴行业的深度整合真正来临。

  在今年2月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支持光伏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而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的一线企业约有七八家,行业整合会掀起另一波产业风暴。

  结语

  此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全球领域中一度被誉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当自己也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国企业必须大胆创新商业模式,在强化国际化运作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elecfans网友 2012-05-23
0 回复 举报
呵呵,国家不会算账吗,要你在这里算?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一定要大力扶持,中国在世界上就这么一样做到领先世界,遭到世界各国的挤兑,那么***不来救助,谁来救助?***应当提高国内消耗外,还要对相应国家对相关领域的产品提高关税! 收起回复
食人鱼 2012-05-22
0 回复 举报
中国英利,总部位于河北保定 收起回复
全部评论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