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开门红,储能充电站未来机会怎么看?

描述

2023年末,部分城市在主要道路上试点建立了与传统不同的充电站。这些新型充电站,与之前主要布置在停车场、服务区或加油站附近的充电桩相比,具备更先进的功能。那么,这种储能充电站与传统充电桩有何不同?

 

 

借前天小米发布新能源汽车的契机,我们深度探讨一下储能充电站在新能源时代的重要作用与发展潜力。

首先,充电桩向储能充电站的演变原因。

过去,充电桩的发展受新能源汽车增长驱动,满足了家庭和公共场所等多种充电需求。随着时间推移,充电桩围绕停车相关场景建立了一系列设施。

 

 

过去15年,充电桩行业迅速发展。以2022年底数据为例,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00万辆,充电桩数量约520万个,平均每2.5辆车对应一个充电桩。然而,充电桩使用率并不高,通常一辆车充满电后,另一辆车再进行充电。

 

 

截至2023年,充电桩行业增长仍迅猛,全年新增充电桩超660万台,同比增长超70%。根据2023年年初八个部委联合通知,到2025年,中国充电桩数量应达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不得低于停车位的10%。

若按此目标,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伴随而来的还有用户的持续充电服务需求。

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充电桩产业链相对简短,主要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如充电模块、继电器接触器等)、中游集成制造,以及下游主要包括各类运营商。

 

 

这一类快速增长行业的发展规律,一如当年的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律。中国风电装备早期发展与当前差异巨大,最初甚至不要求能发电,它也是经历了一轮不成熟技术快速扑向市场,然后由产业链带动技术升级的过程。

因此现目前,大多数充电桩,无论交流还是直流,都可能是过渡产品。

 

 

充电桩技术难度小,类似纯装备销售。核心元器件集中在少数大厂商手中,而运营商分散。这导致充电桩技术难度低,真正附加值尚未显现。

 

 

近两年,分布式电力需求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分布式用电量变化,电网用电的逻辑也随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电网用户侧需求逐渐分散化。如果将电网视为复杂分布式双向交互网络,那么大规模电动汽车等设备将会挑战电网的承受能力。

 

 

因此,充电桩的管理会变得重要起来,特别是用电量的管理。在此情况下,充电桩最大变化可能是每个充电桩需配备储能设备。若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十倍,达1.3亿至1.4亿辆,公共充电桩用电量可能超3000亿度电。这将导致电网面临巨大增容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所有充电桩都可能会有集中管理,并配备储能设备以平衡电网波峰波谷的需求。

 

 

储能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22年中国成立3.8万家储能公司,与2020年相比增长十倍,并且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每年50%的复合增长率。

 

 

在此背景下,储能行业的分布,可以分为发电侧储能和用电侧储能。发电侧储能技术含量高,主要由国有电力公司和专业装备公司负责,甚至电网直接参与。用电侧储能涉及家用、工业和商业场景。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未来可能增长十倍,充电桩将成为重要储能场景。

 

 

然而,储能不仅是在充电桩旁加装储能柜,因为储能柜存在电压差和能级差异,需要专业储能装备实现高效能源管理。所以目前看来,集中式储能趋势明显,即一个大型储能柜(充电站)配备多个充电枪。由于过去充电桩布局不符合大型储能要求,未来充电站可能需重新规划。集中式充电站也会因其高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可能受到用户青睐。

 

 

并且根据最新数据,中国未来需建设100万座充电站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这将需要专业装备、运营和服务。再加上考虑到上游配套硬件需求,该行业未来会是个庞大的市场。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在加油站增设充电柜是简单解决方案。但我认为实际上不可行,因会安全和消防的问题。加油站多位于市中心,周边有居民区和办公楼,油电并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加油站无法提供充电服务。

 

 

当然,现目前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方案确定建设充电站是由电网公司还是石油公司负责。我认为该行业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拉锯战,直到最终整合。

 

 

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假设一个充电站,充电与储能结合,那么它的电从哪里来?

 

 

这无非有两个方向。第一是未来在各省用电波峰波谷电价差越来越大后,它能够智能地控制补充储能电的时间段,比如使用夜间低价电;第二则是通过一些低能效的风、光发电,碎片化储能,集中处理再加压后再使用。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光储充有望实现一体化。一旦一体化,光储充在分布式发电的储能环境下对光伏发电的质量要求降低,这可能使其效率超过传统工业用分布式储能。

 

 

因此,充电桩产业可能将经历一轮重大的技术和产品迭代。

那么光储充实现一体化后,充电站如何盈利?

目前,多数充电站主要依赖服务费盈利,这也是许多充电站难以盈利的原因。真正的盈利潜力在于充电站内部的智能化算法和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在电价较低时进行自充,甚至在城市电价波动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因此,未来充电站的盈利模式将不仅依赖于服务费或小额电价差,而是通过智能化算法和能源管理实现更大电价差。充电站还可通过提供车后服务和增值服务增加收入。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电价差已经超过0.8元/度,电价差套利空间一旦释放,装备优势将更明显。

 

 

所以我认为,智能储能时代可能即将到来,储能装备的经济性将得到充分体现。

最后,有许多人会问,投资充电站能挣钱吗?

目前的研究结论是,现在投资充电桩难盈利,投资充电站短期内可能更难盈利。投资充电站需要大量资金,且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情况下,难以回本。以特锐德旗下的特来电即为例,尽管它的市场份额占到第一,年售电60亿度,但目前仍未实现盈利。

 

 

长期来看,充电站的前景肯定优于充电桩,但需更大投资和场地规模。充电站可能需两三年时间集中释放盈利。所以虽然充电站行业前景广阔,但真正盈利会需3至5年时间。

如果想要研究充电站的未来发展,我认为中国加油站的运营模式是值得研究的。

 

 

最初,中国加油站主要由国有企业主导。90年代前,加油业务属计划经济范畴。90年代后,加油站经历了计划制加市场制的双轨经济阶段,随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投资加油站开始成为盈利良好的业务。到了90年代中期,加油站数量急剧增加。

 

 

从90年代到2000年,中国加油站数量从5000座增至10万座,增长20倍。然而,由于车辆增长速度未能跟上加油站增长,许多加油站在2000年初开始亏损。直到2003年,随私家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和城镇化加速,加油站开始新的盈利周期。到2010年,国家政策使大多数优质加油站被两桶油公司(中石油和中石化)整合,那些熬过困难时期的加油站最终都实现了盈利。

 

 

总结一下,未来十年,充电站有望成新能源时代加油站,但谁能最终胜出仍待观察。

 

 

但这必定会是新能源服务领域的大赛道,非常值得关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