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微纳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光场

  亚波长尺寸超表面生成高质量涡旋光。

  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获悉,该校科研团队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微纳光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实现超表面能以亚波长横向尺寸生成高质量涡旋光,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小的涡旋光生成器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

  据悉,涡旋光在高容量光通信、超分辨率成像和光学捕获等多种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传统方法中,每个光学元原子都被独立对待,并忽略了近场相互作用,因此微纳器件通常仅限于单像素级别操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肖淑敏介绍。

  科研团队通过原理创新,从近场模式相互作用出发,发现了光场调控的全新自由度——间隙相位。

  “当一个由紧密排列的纳米柱构成的元胞被照射时,通过近场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多种混合模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宋清海进一步解释,“当所有混合模式被激发并相互作用时,可以在纳米柱间隙中生成相位梯度,并形成间隙相位。”

  实验过程中,科研团队利用间隙相位提供的额外光场调控能力,使用仅包含4个纳米柱的超构四聚体,实现连续涡旋相位,同时实现并验证具有高效率、高纯度、拓扑荷数的涡旋光束。

  “通过发挥超构四聚体极小横向尺寸特性,我们实现了超高密度涡旋光阵列,其密度相当于在头发丝横截面大小的平面上同时生成1000余个高质量涡旋光。”肖淑敏表示,该研究对于大通量光纤通信、光学加密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