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新闻
纵横商海几十年,外界看到的往往是郭台铭“大嘴”的一面,但殊不知,其在聚光灯下看似直率的“侃侃而谈”,实则用心良苦。郭台铭是鸿海集团(2317.TW)董事长,鸿海在内地更广为人知的名称则是富士康科技集团。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富士康日前在上海浦东开建高达95米的中国大厦,未来用作科技研发及贸易流通总部;郭台铭一番内地员工工资将高于***最低工资的言论引发广泛关注,更有媒体估算出,2013年富士康深圳员工每月底薪将再次翻番——高达4400元以上。
“郭先生的意思其实是被误读了,他只是讲到,内地的工人工资还将持续上涨。”富士康媒体办公室主任刘坤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但郭台铭无意辟谣。
长袖善舞的他往往通过不时的惊人之语将公众注意力集中到他个人身上,富士康私下的业务转型正好悄然进行:2012年,郭台铭深耕十年的纳米手机触摸屏将量产,这将极大降低智能手机触摸屏的采购成本,让富士康从制造巨头向“微笑曲线”高利润两端——品牌和渠道——延伸的战略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同时,受益于夏普巨亏带来的股权转让,富士康高端面板亦将从夏普获得核心技术支撑。
深耕十年
2012年6月13日在成都发生的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让人回想起了自2010年1月起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连环跳”。尽管2010年爆发的工人坠楼事件,让郭台铭主动调低了富士康作为全球电子代工航母的年度目标增速,减半至15%左右,但事实上,尽管利润率薄如刀刃,富士康的增速却一直相当可观。
鸿海财报显露,1~5月,其营收同比增长33.69%;而2011年,鸿海累计实现总营收2.773万亿新台币(约5892.63亿元),同比增长19.89%。净利润方面,2011年鸿海税后盈利815.91亿新台币(约173.38亿元),税后净利润率2.94%。
而目前,富士康在内地已拥有工人约120万,其中,深圳龙华制造总部人员约40万,倘这部分工人每月底薪翻一倍增至4400元,则仅此一项,不包括各类保险、加班费等的相应增加支出在内,富士康深圳每年就将至少多开支2200×12×40万=105.6亿元,这显然是富士康不可承受之重。
也正是看到电子代工企业的利润过薄,由纯粹代工制造向产业链利润更高的品牌及渠道延伸,成为鸿海早就选择的路径。
不同的是,富士康的代工规模过大,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富士康并未像华硕或者HTC那样直接由代工商转为自有品牌,而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和深耕渠道成为其主要图谋。
不过,尽管从2001年开始,富士康即开始向渠道转型尝试,但其努力一直不得其法。目前,富士康旗下拥有万得城、赛博数码、万马奔腾、飞虎乐购(微博)、敢创数码等覆盖一线城市到四五线城市、线下实体店铺到线上电子商务的“全渠道体系”,但市场份额小、盈利状况不佳。
十多年的代工转型不畅,看来注定是郭台铭挥之不去的心头之痛,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01年12月,郭台铭的一笔捐款,让其收获了意外之喜。
彼时,富士康向清华大学豪捐3亿元,双方共同建立了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2010年,由该中心研发出的碳纳米触摸屏成功上市,并被试用于手机生产。
科普网站果壳网的介绍资料称,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常见的是电容性触摸屏,而它常用的材料则是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导体。ITO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喷涂在玻璃、塑料及电子显示屏上后,它在增强导电性和透明性的同时可以切断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紫外线及远红外线,因此是制造触摸屏导体的理想材料。
但铟属于稀有金属,ITO薄膜还有易碎、可塑性差的缺点,且处理过程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因此价格非常昂贵。相较之下,碳则具备可再生、低价、来源广、可塑性强的优点,用碳纳米管触摸屏代替ITO,不仅将极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保证性能相似。
正是这一重大突破,鸿海于2011年8月29日公告称,将增资1860万美元用于子公司——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富纳”)的触控模组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范守善院士担任天津富纳董事长,天津富纳主要生产手机、电子书、笔记本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使用的碳纳米材料触摸屏。天津富纳生产线预计2012年投产,当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2015年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
有意思的是,天津富纳目前生产出的样机,一部分被富士康用于2011年的员工颁奖大会抽奖;一部分则在2012年清华百年校庆之时,作为礼品赠与参会嘉宾。
长虹“曲线”
当然,雄心勃勃如郭台铭,绝对不会满足于天津富纳一颗棋子。其在白色家电领域瞄准与美的合作,黑电领域则选定长虹。
富士康上海总部大厦的开工仪式上,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是郭台铭的座上嘉宾。
“我现在要对抗三星(微博),只要三星做的,我一定联合大家来,找机会。”郭台铭慷慨激昂地表示。
郭台铭告诉何享健,他最近常跑日本,年初一个月去一趟,为的是敲定入股夏普;现在则是一边提振夏普士气,一边替美国美光收购日本DRAM公司尔必达(Elpida)“敲边鼓”。他说自己一个星期约见美国美光两次,因为自己绝对不想看三星独大。
美国美光是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在这一领域,三星的存储芯片高居全球第一。而郭台铭之所以将目标瞄准三星,核心原因之一是,三星在面板、智能手机、电视机等领域均为全球老大,但其产品主要依靠自己制造,富士康无法从中获取分毫;同时,富士康当下最重要的订单大户——苹果公司,正与三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领域全力竞争,甚至不惜大打专利战。未来,若苹果能在年底推出苹果电视,苹果与三星的争斗更将进一步升级。
此外,不得不说,某种程度上,郭台铭很希望富士康也能成为三星那样的公司——三星生产的面板、芯片、震动电机等,也是苹果公司的重要采购对象,2011年苹果对于三星上述产品的采购额超过了70亿美元。
在内心深处,郭台铭希望富士康也可以成为三星那样利润率更高的“垂直整合型”企业,从零部件到产品设计、品牌推广皆由自己控制,但囿于公司过度依赖产品代工的现状,富士康的自主品牌更像郭台铭的一个梦,如果要实现,必须“曲径通幽”。
因此,郭台铭一边加强富士康在面板等零部件领域的布局,一边通过支持苹果、美国美光、中国美的、长虹等“伙伴”,组建“对抗三星联盟”。
但富士康与美的的合作尚未敲定,相较之下,反而是长虹与富士康合作频频。
5月15日下午,中国联通(微博)与长虹集团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四川绵阳市长林书成和富士康副总裁程天纵皆作为嘉宾应邀出席,联通将引入一款长虹智能手机,裸机价格约899元。
该手机3.5英寸屏、300万像素、最大内存32GB,多种款式,代工方正是富士康。
这也与长虹此前与富士康签订的合作内容相符,此前双方签署了绵阳长虹3G智能手机项目,总投资32亿元、年产能5000万部。
显然,在智能手机的中低端布局上,长虹是郭台铭最为属意的伙伴。
入股夏普
而在更高端的智能手机层面,郭台铭的谋划一分为二:全力支持苹果;时机允许,通过支持夏普获取代工及投资收益。
4月,鸿海对于夏普的收购协议签署。按照协议,鸿海将以每股约合人民币44.7元的价格收购夏普9.9%的股份,并获得夏普10代线46.48%的产能,共涉及资金108.4亿元。
不难看出,郭台铭对于夏普的图谋堪称“一石三鸟”。
一方面,鸿海对夏普的收购发生于夏普最大规模亏损的2011财年之后,郭台铭可望“抄底”,获取夏普在液晶面板10代生产线上的领先技术,并通过夏普与旗下面板厂——奇美电子的合作,提升后者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代工夏普面板生产线帮助夏普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并利用自身与苹果的合作优势,推介夏普面板进入苹果采购名单,降低苹果对于三星、LG面板的依赖度;第三,若夏普的电视和智能手机能够重整旗鼓,富士康可分享更多股东收益。
让郭台铭郁闷的是,受全球股市下跌影响,截至6月初,夏普股价跌去近30%,郭台铭的“抄底”暂时抄在了“腰部”。更一度有媒体报称,鸿海将与夏普就入股事宜重新谈判。
但夏普明确回复本报的采访称:“目前没有改变交易条件的计划。”同时,夏普还表示,对于公司是否会与鸿海合作智能手机“无法回答”,“目前没有合作的合同”。
但不容忽视的是,收购夏普之前,鸿海已通过旗下的面板厂商奇美电子,与夏普达成了多项战略性联盟关系:夏普的液晶模块组装及液晶电视代工业务订单交给鸿海;夏普将其UV2A光配向技术授权给奇美,帮助后者改善其位于***的7代和8代线量产进程。此外,鸿海是苹果和索尼的主要整机组装商,而夏普也是苹果和索尼的主要面板供应商。
相互纠缠的多重合作关系之下,夏普成为郭台铭谋局的高端智能手机代表顺理成章。而藉此,包括天津富纳、奇美电子、美国美光、长虹、夏普、苹果等在内,都将成为郭台铭“眼球计划”全面发力的核心力量。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