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新闻
两年前,当华为以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的身份,跳进手机的舞池,与苹果、三星、HTC等手机厂商较量身段时,外界不乏疑虑。
如今,手机之战正酣,华为又吹响了另一场角斗的冲锋号,如今,来自华为方面的消息称,在四核华为Ascend D quad上市之后,华为年内还将推出TD版的华为Ascend D quad(详情请参阅本站报道:华为四核Ascend D quad将上市)。今年上半年,原隶属于华为软件公司的互联网业务部,升级成为大华为的二级部门,与终端公司、海思消费者芯片等一起整合成华为三大业务集团之一的消费者BG。
近日,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CEO余承东通过微博透露,从今年7月开始,华为的天天聊、天天浏览器、天天电话、天天秀等天天系列互联网产品,将随华为手机新系统界面Emotion UI一起陆续呈现给消费者。这将是华为互联网产品的首次集体亮相。
“华为在互联网领域还是小学生。”对于华为的互联网业务,余承东在一次移动互联网论坛中如此自谦地表示。此前在微博上,余承东对华为的手机业务从来都是当仁不让。
外界关心“小学生”能否长大成才,也担忧其B2B思维会否对华为更加跨界的互联网业务形成掣肘?
而让华为互联网业务问号挥之不去的是华为互联网业务总裁朱波的离职。今年5月,一手组建起华为互联网团队的朱波,结束了4年华为职业生涯,投身风投行业,刚刚在广州创办了创业孵化机构——创新谷。
“这是外界的误读,华为的互联网方向不受影响。”华为互联网业务骨干之一、天天聊产品总监尹欣如此回应本报记者,“对于华为人来说,吹了冲锋号,就要往前冲。”
终端云布局
对于朱波的离职,一位华为内部人士用“感恩和遗憾”来形容:遗憾在于,华为互联网少了一份力量;感恩在于,朱波在华为的四年,为其互联网业务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实,华为很早就开始了对互联网的研究,但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为运营商提供服务和咨询,就像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也是始于为运营商定制。
2008年,有多次通信和移动互联网创业经历的朱波加盟华为,开始逐步规划开发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互联网产品。在此过程中,华为成立了互联网业务部,归属华为软件公司,但一直保持很大的独立性运作。今年上半年,华为互联网业务部并入新成立的消费者BG,并改名为终端云业务部。
按照华为内部的规划,终端云业务部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强华为手机终端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延长华为终端在用户手中的使用周期。
截至目前,这个部门的员工数已经超过1000人,尽管这在总员工超过14万人的华为内部,并不算多,但已相当于一个中等互联网企业的规模。朱波离职后,华为终端云业务部负责人由原华为软件副总裁黄冀接任。
从业务布局来看,华为终端云业务部主要分成两大块:一是精品应用;二是云平台。
精品应用涵括了主要移动互联网应用,包括华为网盘(云存储)、天天浏览器、天天聊(类似于苹果iMessage)、天天电话(类似于苹果Facetime)、天天记事(类似于Evernote)、天天秀等。这部分的人员规模在200-300人,比如天天聊目前的团队就在60人左右。
用人更多的则是云平台,人员规模在800人左右,包括智汇云开放平台(类似于苹果App Stroe),以及与之相关的广告、支付、Push、华为ID等公共平台服务。华为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与产业链进行广泛的合作。
“目前,华为在互联网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投入方向比较多,由于是战略性业务,在资源上会比较有保障。”一位华为内部人士说。
避开企鹅
华为在系统设备业务上经过了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才有了今天全球前二的地位。至于互联网业务,用华为天天聊产品总监尹欣的话来说,“至少目前还是处于跟随的状态”。
以天天聊为例,其原型就是国外的Kik类应用。2010年11月,一款名为“Kik Messenger”的即时通讯软件在苹果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上线,尽管不能发送照片或附件,却在上线15日内获得了超过100万用户,迅速在欧美市场蹿红。
尹欣向记者透露,华为在那时候就开始考虑如何跟进的问题,“尽管是跟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与互联网企业通行的试错模式相比,华为长期服务电信运营商带来的基因就是,“规划好,再实施”。
摆在华为面前的样本有两个:米聊和微信。“当时我们的判断是,米聊很难成功。”尹欣说,这两者都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对社交关系的重构,但从零开始的米聊没办法与拥有数以QQ用户规模的腾讯竞争,“QQ好友很容易导过来”。
这种情况下,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只能取决于体量庞大的企鹅帝国的反应速度。但结果是,腾讯反应迅速,而且比业界预期的还要快。今年4月,腾讯微信的用户数已经突破了一个亿。
“要避免与腾讯竞争。”尹欣对记者表示,出于差异化和自身资源的考虑,华为天天聊采取的是与传统手机短信相融合的模式,“借助手机通讯录联系人,只要有对方的手机号,就可以给其发即时消息,形式包括文字、语音、图片以及视频等”。
与微信、米聊等只能通过IP形式发送网络消息不同,天天聊在此基础上叠加了短信功能,如果对方不是天天聊用户或者不能手机上网,消息将会通过普通短信的方式发出。当然,作为一款社交工具,天天聊还设计了圈子功能。
目前,天天聊的用户过百万。尹欣透露,其短期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实现用户超千万。除了安智市场、应用汇等公开Android应用商店推广外,华为自身智能手机的内置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根据华为财报,2011年,其智能手机销量约2000万部。
在面向海外市场的一些华为智能手机中,天天聊会取代其中的短信模块,也不排除会与运营商套餐捆绑的形式进行收费。
“短信在一些海外市场并没有中国这么普及性的应用,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值并不高,也不是主营业务。”用天天聊来替代短信模块,有助于提高运营商的ARPU值。
同时,在运营商日益担心管道化的当下,这样的合作也有助于其抵御来自Kik类应用的蚕食,延长短信这一应用的生命周期。
尹欣坦承,天天聊在中国市场超越微信的难度相当大,但从全球市场来看,由于华为智能手机的全球性运营,拥有微信难以企及的渠道优势。
互联网基因追问
“所谓的互联网基因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对于外界关于华为能不能做好互联网的疑问,尹欣如此回应。
有华为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互联网企业有很多优势,比如与消费者用户的联系更加紧密,有股票、期权等一系列激励机制。与之相比,华为长期从事系统设备业务,可能离消费者用户远一些,激励机制也还限于华为母体的范围之内。
但尹欣强调,这些都是可以学习的,“只要决策层下决心,学起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在这个前提之下,就是人和钱的问题。他认为,这些对华为都不是问题。
一位华为人士反问道:“你看腾讯,有多少人是华为去的,包括中高层?”一个可资参考的事实是,在今年5月腾讯组织架构调整后建立的六大事业群中,出任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并兼任互动娱乐事业群总裁的任宇昕,其在加盟腾讯前就在华为任职。出任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裁及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的刘成敏,也在加入腾讯之前任职于华为国内营销部。“华为人的素质摆在那里,关键是倒空杯的心态。”该人士说。
据尹欣介绍,华为终端云业务部的员工来源比较多元化,有老华为人,有从其他互联网公司加盟的,也会着力补充“一张白纸,有着原始感觉”的应届毕业生。
“华为不会烧钱,但会不吝投入。”尹欣说,对于重点战略性业务,华为一贯是坚持长期持续投入,“比如过去在WCDMA领域,也是坚持了八九年,才开始有规模效益”。
对于当前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受限的问题,尹欣认为,这主要还是规模不足,包括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量还不成规模,电信运营商的带宽成本和资费限制,以及适合移动互联网的大屏、高性能智能手机还在普及之中,而“未来这些问题解决之后,盈利模式会水到渠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