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成功抵达月球轨道,将进行背面采样并返回地球

描述

  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8日17时27分,中国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准操控下,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官方解释称,此举为探测器进入月球轨道的关键步骤。待前行至月球附近,通过“刹车”制动降低速度,避免逃逸月球引力,实现绕月飞行。

  随后,借助鹊桥二号中继星,嫦娥六号探测器将调整轨道高度及倾角,择机完成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分离。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实施软着陆,按计划开展采样返回任务。

  嫦娥六号探测器总重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轨道器携带着陆器留轨运行,着陆器承载上升器择机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软着陆,按计划开展月面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嫦娥六号旨在对月球背面样本进行系统、长期的研究,分析月壤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获取最新月球科学数据。其首个科学目标为展开着陆点区的描摹探测和地质布景勘测,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阐发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阐发数据间的联系。主要内容包括: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探测,如采样点周围描摹与布局机关特性;撞击坑的描摹、大小与分布等。物资成分探测,如采样点的物资成分特性;月壤物理特征与布局;月壳浅层的温度梯度探测等。

  第二个科学目标则是对返回高空的月球样品进行体系、持久的实验室研究,阐释月壤与月岩的物理特征与布局机构、矿物与化学构成、微量元素与同位素构成、月球岩石构成与演变进程的同位素年代测定、宇宙辐射与太阳风离子与月球的相互作用、太空风化进程与环境演变进程等,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变的研究。

  据悉,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第二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以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

  据央视新闻报道,嫦娥六号将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并带回地球。这也是人类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

  此外,嫦娥六号任务还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

  据了解,今年我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规划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

  后续的嫦娥七号将去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嫦娥八号计划于 2028 年前后发射,将配合嫦娥七号在月球南极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计划在 2030 年前建成,对月球资源勘探和利用等进行一系列试验。值得一提的是,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降落在不同的地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