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宏图助力防灾减灾科技迭代换新颜

描述

 

 

16年前欧亚大陆的一次颤动,8万余人消失在断垣瓦砾之间,放眼世界,在20世纪以来的所有自然灾害中,地震夺走的生命占到了一半以上,地震发生的频率之高也远超过很多人的印象。几十年来,在这样震颤不止的大地上,全世界都在探索一套如天气预报一般预测地震的科学方法,然而遗憾的是,地震预测,确确实实是一道未解的世界难题。

时间倒回至1966年,在东部人口稠密地区首次出现的大型地震邢台地震,开启了新中国关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大门。调查中,人们发现地震前会发生一些异常情况,这便是地震前兆。受断层运动影响,地球浅层和深层的能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积累,在临震阶段逐渐释放,造成各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指标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间接出现人们易察觉到的“宏观异常”。

物联网物联网

▲过去一个月全球共发生的地震次数为10570次,甚至在过去短短的一周,全球发生了4.5级以上地震100次

时间倒回至1966年,在东部人口稠密地区首次出现的大型地震邢台地震,开启了新中国关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大门。调查中,人们发现地震前会发生一些异常情况,这便是地震前兆。受断层运动影响,地球浅层和深层的能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积累,在临震阶段逐渐释放,造成各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指标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间接出现人们易察觉到的“宏观异常”。

部分地震前兆异常现象

地下水异常、地脉动、岩层位移、地雾、地电变化、地温变化、地光异常、地声异常、动物行为异常(狗吠、鸟惊飞等)、电磁异常、气象异常、地震云……

此后的数年里,全国各大地震预测点都精神紧张,有点检测数据的异常都风声鹤唳,许多民间“神预测”也纷纷甚嚣尘上。然而这些预测没有具体的月日,没有具体等级,更没有详细的定位,在大震发生之前,要在浩如烟海的前兆信息中,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和地点绝非易事。

从1960年代至今,地震预测走过了半个世纪,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面临了无数失败,在由世界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于2005年首发、2021年再刊更新的《125个科学问题:探索与发现》,地震预测仍赫然位列其中,人类始终捉摸不透地下这片混沌的世界,但地上的世界还有许多可以努力的地方。

物联网

地震预警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一次次大震经验的积累,中国有了更加完善的前兆观测网络,一座座地震台、监测点在全国各地建设起来,密切关注大地发出的一切信号。与地震预测不同,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挽救更多的生命,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覆盖24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利用电磁波、光纤信号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的原理,打了一个“时间差”,为震中附近20公里外的居民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紧急避难时间。

地震预警

  物联网

作为抗震救灾和减少地震人员伤亡的“第一道防线”,我国在高速铁路、核电站、高坝水库等重大战略基础设施和万千学校、商场等民生基础设施安装了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和地震阈值报警系统,并通过应急广播、手机、电视、专用终端等多种渠道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房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从历次地震的经验来看,绝大多数的伤亡都来自倒塌的建筑,除了需要合理设计的框架结构和采用高标准的材料和施工方式,来让建筑面对地震时更加坚固,还需要精准化排查房屋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监管效率,尤其是村镇住宅、自建房、老旧危房等易于被地震破坏的建筑更应重点核查,助力修缮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航天宏图以卫星、无人机、物联网感知、三维技术为引领,打造空天地三位一体房屋安全应用平台,实现房屋运行状况“管起来”

航天宏图房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汇聚融合房屋安全运行各类相关数据(基础数据、实时监测监控数据等),根据职责定位合理设置报警阈值,实现全方位监测值守和监测预警,对房屋实时监测数据和领域预警信息进行综合展示和统计分析,构建基于动态数据的风险监测报警能力,全面掌握房屋整体风险态势,同时针对重点区域监测数据和报警数据,结合社会经济、气象、人口、交通、地质环境等基础数据,通过专业分析模型计算,来分析安全事件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影响程度和趋势,推进靶向式预警信息发送服务,提升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水平。

物联网

避难场所精细化调查

专项规划与可视化运维管理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在切实增强个人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提高防灾避险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场地空间资源,为公众提供安全的地震避难场所。根据应急管理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航天宏图结合当地避难需求编制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选址规划、功能设计规划等,形成规划文本、图集、数据库和说明书

物联网

航天宏图避难场所精细化调查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全面梳理应急避难场所,对应急避难场所室内外面积、可容纳人数、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设施、空间规划布局、规范化建设、建设维护资金、各项设备设施维护、管理所有权等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实地调研与评估与调查。最后依据调研结果,绘制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图集,提交评估报告;结合人口分布、配套设施等因素,提供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分类建议;研究编制用于指导市、区两级,包括灾害事故预警、避险、避难、安置全过程的应急避难处置行动指南或工作手册。

为进一步摸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使用情况及其配套设施,确保突发性灾害事故避险避难人员快速、有序疏散安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航天宏图科学规划和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全面提升各省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等突发性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物联网

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在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减灾中心的指导下,由航天宏图建设并上线,旨在实现全国应急避难场所平时数据的统一汇集、逐级备案、动态更新,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基础支撑。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上线应用,构建了统一的避难场所数据库,建立了备案机制,支持动态更新各级各类避难场所场址名称、防灾类型、主要功能、规模容量、管理单位等信息,实现各级应急管理相关部门通过统一身份认证进行平时管理、灾时指挥等功能。

物联网

世界虽然多灾多难,但人类依然可以多姿多彩。预测地震仍是不现实的美好幻想,但人类的强大推动着地震科学和防灾技术不断前进。数十年的砥砺奋进,航天宏图充分发挥地震监测预警、灾害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的高科技水平,有效支撑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勇攀高峰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