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医疗机构对RFID“避之不及”?RFID标签在医疗领域有哪些痛点?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医疗机构对RFID技术的某些刻板印象,让他们不太愿意使用RFID。CCL eAgile的首席工程师Mike Isabell表示:“在医疗保健中使用嵌入式RFID技术时,我听到的两个最大的误解是它太慢和太贵。”而且,早期RFID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这给医疗机构在选择和使用上带来了不便。另一方面,许多医疗机构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条形码技术进行资产管理,对于RFID技术存在一定的接受障碍。

“但是RFID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当在我们的工厂和客户制造现场进行现场演示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些标签可以以标准生产线速度进行应用和编码-它们可以在不进行重大升级或设备大修的情况下对现有包装生产线进行翻新。”Isabell表示。

GS1 US全球标准总监麦·安迪认为RFID技术在过去10年取得了进步,该技术有能力增强患者安全并提高效率:“在2000年代初,RFID是一个昂贵的提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它更加可靠,可以用于解决各种不同的使用情况。”

RFID

传统的医疗腕带通常使用的是一次性打印的纸手环,上面手写或者打印条形码,记录病人的名字、入院时间等信息,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或者输液时,可以必须一一对准后才能扫描手环上面的条码,或者查看手环上的信息来进行核对是否有错误。这种情况下耗时长、容易看错而误判,从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RFID腕带标签是一种方便耐用佩带在手腕上面的智能射频异形卡的电子标签。它选用环保型材料,佩戴舒适,可分为一次性腕带和可重复使用腕带。RFID电子标签腕带内植入了封装好的芯片,芯片很小,但可以储存大量信息,涵盖病人在院诊治的所有信息,比如换科室换医生,只要用RFID设备读取就可以知道病人情况,尤其应用在特殊病人身上更显其重要性。

RFID

超高频RFID读写器具有远距离识别、多标签识别的能力,只要在RFID读写设备的作用范围内即可对RFID腕带标签的数据进行读取,实现对患者的大致定位的跟踪和高效管理。RFID腕带标签通过将患者信息存储于芯片当中,即使表面磨损也不会影响对芯片信息的读取,保护患者隐私和医院信息安全。

现场伤者众多的情况下,RFID腕带标签首先可以确定病人的伤情情况,医生可以确定哪些病人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手术,哪些病人可以转到后方进行治疗。经过初步计算,结合了RFID腕带标签的RFID系统,能够将传统的灾难手术效率提高3倍以上。

在医院日常应用中,患者佩戴在手上的RFID标签腕带记录着患者详细的信息,包括身份信息、疾病信息等,RFID标签腕带的所有信息也会存储在相应系统中,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要求、诊断情况、医嘱执行情况、护理记录、当日是否做过检查等,都可以通过RFID标签进行读写,同步到系统中,方便医护工作的同时提高效率,也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都大大提高。

(部分图文来源于RFID世界网,侵删)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