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统一标准知多少

3G基础知识

5人已加入

描述

  移动支付技术规范评审会8月初举行

  早在2010年初人民银行和工信部就开始着手制定移动支付标准,然而金融业、运营商在移动支付标准的选择上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始终制约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今年6月21日,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在上海就移动支付业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手机SIM卡等为银行卡账户载体,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信用卡还款、便民缴费、在线购物等远程支付服务,还可在商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贴有中国银联“闪付(QuickPass)”标识或中国移动“手机钱包”标识的场所,通过手机非接实现快捷支付。分析人士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移动或将全面支持推进13.56MHz标准。

  八月初,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主办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技术规范专家评审会在北京举行,对中国移动支付技术规范进行了一场内部评审。业界讨论了许久的移动支付标准初步有了定论,金融体系移动支付标准明确了近场通信频率采用13.56MHz,困扰产业链的标准问题迎刃而解,开启了移动支付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13.56MHz移动支付标准有望成主流

  央行科技司对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曾给出过五个原则:一是有效整合移动支付与金融IC卡资源,二是实现移动支付联网通用,三是推动移动支付安全可信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应用国产密码算法,五是实现与国际标准有效衔接。正是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13.56MHz技术方案有望成为标准。

  首先,从标准的开放性来看。13.56MHz是国际金融业非接触通讯技术所采用的主流频段,在国外所有开展手机支付业务的国家包括较为成熟的法国、日本等都采用了13.56MHz频率,并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我国金融芯片卡支付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支撑。基于13.56MHz频段的近场无线通讯技术的移动支付方案,可以有效利用现有产业链资源。

  其次,从标准的通用性来看。移动支付的应用归根到底都要拓展到公交、地铁、商户、影院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全国发行金融IC卡近4800万张,国内各大银行自年初起纷纷加大了金融IC卡的发行进度,随着POS机、ATM机受理金融IC卡的改造工作逐步深化,金融IC卡发行呈现出放量的趋势。金融IC卡应用大规模推进为移动支付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银联相关人士称,年内将有100万台的POS机可受理非接触式金融IC卡。移动支付采用13.56MHz频率,与广泛用于非接触IC卡交易的13.56MHz频段相同,可以最大限度复用金融IC卡网络、系统和终端资源。

  最后,从标准的安全性来看。考虑金融业务的属性,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必须纳入统一的国家金融安全管理体系。基于13.56MHz频段的近场无线通讯技术是天然的近距离通讯技术,超出感应距离(约10厘米)即无法读写金融卡片,可以有效防止远距离盗刷的风险。

  移动支付标准仍存在争议

  专家普遍赞同基于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成为行标。

  多年来,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始终围绕由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和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展开,但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此前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电信运营商与各大银行频频合作推出基于NFC标准的移动支付金融产品说明,NFC已经成为行业的事实标准。

  在标准中,SE被翻译为安全模块、安全单元、安全组件三个概念,针对这个翻译问题,专家指出要求必须要明确概念,标准中不可有模棱两可的概念。

  共用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管理权将成为最大的争议。通信行业希望通过安全SE集成在(U)SIM卡的模式,通过对SIM卡的管理,以及建议能直连的业务直接直连不通过共用TSM,甚至独立建设TSM平台来保障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占据有利的地位。

  而银联、发卡银行等则希望安全SE集成在SD卡等模式,或者运营商开放SIM卡接口能力等,抛开运营商借助既有的收单结算方面的优势控制共用TSM平台来获得利益。

  移动支付标准出台对产业链的影响

  移动支付产业链非常长,涉及银行业、通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商户。无疑,移动支付行业标准的出台将对产业链产生深远的影响。

  标准的最终出台,对众多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是利好的消息。有了标准,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更加明确的开展业务。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则无法形成共力,来更好的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

  未来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没有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在未来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过程中,银行之间、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的沟通将十分繁琐。

  同时,移动支付的环境(用户习惯、硬件铺设)还需要继续培育,移动支付应用的最终选择权在用户,谁的服务好,谁最终才能赢得客户的支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