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方式和用实例

描述

一、引言

双向晶闸管(BRT)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器件,因其具有双向导通性,即在正负两个方向都能导通,因此在交流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方式则是决定其工作状态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详细探讨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方式,包括其原理、特点、应用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双向晶闸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双向晶闸管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交替排列而成,形成三个PN结。其中,两个主电极(T1和T2)分别位于两个外侧的PN结上,而门极(G)则位于中间的PN结上。当在门极上施加适当的触发信号时,双向晶闸管便能从阻断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实现电流的双向流动。

三、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方式

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方式主要有四种,即I+触发、I-触发、Ⅲ+触发和Ⅲ-触发。这四种触发方式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阳极和门极电压组合,以及不同的工作象限。

I+触发方式

I+触发方式是指在第一象限内,当阳极电压UA1A2为正,门极电压UgA2也为正时,双向晶闸管被触发导通。这种触发方式下,特性曲线位于第一象限,呈现出正触发特性。在实际应用中,I+触发方式常用于正向电压下的控制。

I-触发方式

I-触发方式同样在第一象限内,但此时阳极电压UA1A2为正,而门极电压UgA2为负。这种触发方式下,双向晶闸管同样能被触发导通,但特性曲线同样位于第一象限,呈现出负触发特性。I-触发方式在反向电压下的控制中较为常见。

Ⅲ+触发方式

Ⅲ+触发方式是在第三象限内进行的触发。此时,阳极电压UA1A2为负,门极电压UgA2为正。虽然这种触发方式也能使双向晶闸管导通,但由于其灵敏度较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用。

Ⅲ-触发方式

Ⅲ-触发方式同样在第三象限内进行,此时阳极电压UA1A2和门极电压UgA2均为负。这种触发方式下,双向晶闸管能够稳定导通,特性曲线位于第三象限。由于Ⅲ-触发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采用。

四、触发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触发方式对于双向晶闸管的性能和应用效果至关重要。以下是对四种触发方式的比较与选择建议:

灵敏度:Ⅲ-触发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在较小的触发信号下实现导通;而Ⅲ+触发方式的灵敏度较低,需要较大的触发信号。

稳定性:I+和I-触发方式在正向和反向电压下均能实现稳定导通;而Ⅲ+触发方式由于灵敏度较低,其稳定性相对较差。

应用场景:对于需要高精度控制和保护的场合,建议选择Ⅲ-触发方式;对于一般应用场景,I+和I-触发方式均能满足需求。

五、双向晶闸管触发方式的应用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双向晶闸管触发方式的应用,以下将介绍几个实际的应用实例:

交流调压电路:在交流调压电路中,通过控制双向晶闸管的触发信号,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此时,通常采用Ⅲ-触发方式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

电机软启动器:在电机软启动器中,双向晶闸管被用作主开关元件。通过控制双向晶闸管的触发信号,可以实现电机的平稳启动和停止。此时,I+和I-触发方式均可满足需求。

温度控制器: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双向晶闸管被用作加热元件的控制开关。通过检测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控制双向晶闸管的触发信号,可以实现对加热元件的精确控制。此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触发方式。

六、结论

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方式是实现其工作状态转换的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四种触发方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和选择建议。通过了解这些触发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实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双向晶闸管这一重要的半导体器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