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机引发飞行安全反思,传感器如何撑起这个万亿产业?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编辑:感知芯视界 Link

近期,总统莱希在一次直升机事故中遇难,占据各大新闻头条。据《人民日报》5月20日报道,伊朗总统莱希及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19日的直升机事故中罹难。当地时间5月21日上午,伊朗总统莱希等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市举行。

这场悲剧的“元凶”是被专家赞誉为“可靠且可信”的美国制造贝尔212直升机。直升机专家、前飞行员比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贝尔212直升机曾被誉为“可靠且可信”,但飞行安全绝非儿戏。

无论是飞机还是直升机,任何飞行器都需要定期维护和严格检查确保其适航状态。飞行安全无小事。从飞机的设计制造到飞行员的培训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

低空经济,正在飞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低空经济”。目前,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当无人机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载人飞行器也正在发展之中,“低空”变得越来越热闹。

低空经济,这个听起来颇具未来感的词汇,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天空中较低的区域,通过各种飞行器(比如无人机)来进行各种活动,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低空经济不仅仅是飞行本身,更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涵盖了从航空器制造、飞行服务、低空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

日前,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行动方案》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应用需求、安防反制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1000亿元。到2027年,培育10亿元级龙头企业10家,过亿元产业链核心环节配套企业50家、技术服务企业100家。围绕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摆渡、城际通勤、特色文旅等,新增10个以上应用场景,开通3条以上面向周边地区的低空航线。

飞起来,更要飞得安全。从坐观光直升机“兜风”,到新增“空中出租车”航线,再到开展城市空中交通试点,点密、量大、分散的低空飞行在发展的同时,安全保障更是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低空经济——传感器新机遇

在任何一种飞行器当中,GPS都是重要、核心的技术,是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低空飞行器中,GPS同样必不可少。它可以用于确定飞行器位置、导航和航迹规划,在三维空间中准确定位。

除了GPS,在低空飞行器的自主导航系统中用到的传感器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MU)、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LiDAR)、超声波雷达、红外传感器、气压计、磁力计和电子气象仪等。

为进一步保障飞行安全和对飞行器的精准把控,同智能汽车一样,就需要一种组合的传感器体系用于确认飞行器的姿态。IMU便能够利用飞行器的姿态、加速度和角速度等信息来推测其位置和速度。

受制于当前阶段的技术限制,IMU确认的位置容易受到积分漂移、温度、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影响,产生一些测量的偏差。因此,在IMU起作用时,视觉传感器和雷达的融合系统在导航中的权重会更高,保障飞行器的安全飞行。

在自主导航系统中,视觉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红外相机和其他光学传感器,主要用于视觉导航、避障和实时图像捕捉;激光雷达可用于生成高分辨率的地形地图,进行三维地图构建、避障和环境感知;超声波雷达可用于近距离障碍物检测,帮助飞行器提高低高度时的安全性。

为了保持飞行器时刻处于正常的姿态,各种陀螺仪、加速度计和磁力计的用量也很大。这里面,陀螺仪能监测三轴的角速度,角度信息的变化能用来维持无人机稳定并防止晃动,陀螺仪对飞行器对抗风力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加速度计能够测出飞行器在XYZ三轴方向所承受的加速力,确保飞行器在静止和运动时接受到的动力输出是正确的,加速度计还可以用来监测无人机所承受的震动。另外,为了降低载人飞行器的噪声,MEMS麦克风的应用也会非常广泛。

小结

202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等各级政策利好密集释放。国家层面积极推动通用航空法规改革,放宽低空空域管制,优化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时,明确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鼓励无人机、空中游览、短途运输等多元化低空应用业态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空产业链条的发展方针。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低空经济前景愈发明朗,深圳、广州、成都、苏州等城市,直接提出具体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以进一步激发低空经济市场活力。

低空经济得以“翱翔于天”的关键引擎,是高性能传感等上游基石技术。可以说,在低空经济整体架构中,传感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整个低空架构系统提供了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而且还是实现数字化空间层、信息基础设施层以及物理设施层之间无缝连接的关键支撑。低空经济的持续开拓,将为传感器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培育一片沃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旨在提供行业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感知芯视界立场。

今日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者想要获取更多行业干货研报,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