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模块选经典蓝牙还是低功耗蓝牙?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经典蓝牙(classic Bluetooth)和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简称BLE或者LE),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他们都叫“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和Bluetooth smart两者又有什么区别?我的应用应该选经典蓝牙技术还是低功耗蓝牙技术?首先,在2010年以前,当我们谈论蓝牙的时候,就是在说的经典蓝牙,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低功耗蓝牙。从蓝牙4.0之后,蓝牙才分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其实,“经典蓝牙”这个称谓不是非常专业,它是人民群众为了口头上的方便而创造出来的,在蓝牙4.0规格中,SIG定义了四种蓝牙controller技术:BR,EDR,AMP和LE,也就是说,蓝牙只有一种蓝牙,那就是SIG的蓝牙,而蓝牙模块本身包含四种类型:BR,EDR,AMP和LE,由于LE是2010年才提出的,比较新,因此为了说起来方便,人们把之前的BR/EDR/AMP技术称为经典蓝牙技术。
 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的出现,弥补了某些经典蓝牙的缺点,成为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例如早期的iPhone)并且填补了经典蓝牙在智能家居上的空缺,把应用场景拓展到了一个极大的范围。将低功耗蓝牙技术运用到智能家居里,让我们的生活更智能。为啥现在低功耗蓝牙能做到,之前的经典蓝牙不行呢?随着蓝牙模块厂家美迅物联网MesoonRF一起看看低功耗蓝牙模块的特性:
 一、最低功耗
 为了减少功耗,低功耗蓝牙模块大部分时间会处于睡眠模式。当需求发生时,设备会自动被唤醒并且向网关、智能手机或个人电脑发送消息。最大/峰值功耗不超过15毫安。使用时的功耗被降低到传统蓝牙的十分之一。在应用中,一粒纽扣电池就能维持数年的稳定运行。

物联网


 二、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低功耗蓝牙模块使用与传统蓝牙模块相同的自适应跳频(AFH)技术,因而能确保低功耗蓝牙能够在住宅、工业与医疗应用中的“嘈杂”射频环境中维持稳定的传输。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使用AFH的成本与功耗,低功耗蓝牙技术已将通道数量从传统蓝牙技术的79个1兆赫兹宽通道减少至40个2兆赫兹的宽通道。

物联网


 三、无线共存
 蓝牙技术使用无需认证许可的2.4GHz ISM频带。由于共享这一无线电波空间的技术过多,因此无线性能会因干扰所引发的错误修正与重复传送而下降(例如延迟时间增加和吞吐量减少等)。在要求严格的应用中,可通过频率规划与特殊的天线设计减少干扰。由于传统蓝牙与低功耗蓝牙均使用AFH这项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其他无线电技术干扰的技术,因此蓝牙传输具有出色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四、连接范围
 低功耗蓝牙模块的调制与传统蓝牙模块略有不同。这一不同的调制以10毫瓦分贝的无线芯片组(低功耗蓝牙最大功率)实现了高达300米的连接范围。
 五、易用性和集成性
 低功耗蓝牙微微网一般基于一台与多台从设备连接的主设备。微微网中,所有设备要么是主设备,要么是从设备,但无法同时当主设备和从设备。主设备控制从设备的通信频率,而从设备只能根据主设备的要求进行通信。相比经典蓝牙技术,低功耗蓝牙技术所增加的一项新功能就是“广播”功能。通过这项功能,从设备可以告知其需要向主设备发送数据(广播消息包括活动或测量值。)
 美迅物联网MesoonRF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经典蓝牙技术和低功耗蓝牙技术两者物理层调制解调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低功耗蓝牙模块和经典蓝牙模块两者之间是不能相互通信的,选型的时候千万不要搞混,如果主模块是低功耗蓝牙模块,从模块也必须是低功耗蓝牙模块;同样,经典蓝牙的从设备也只能和经典蓝牙的主设备进行通信。不过市场上还有一种双模蓝牙模块,即同时支持低功耗蓝牙和经典蓝牙,比如我们天天用到的手机,手机可以和经典蓝牙设备通信,也可以和低功耗蓝牙设备通信,如前所述,这不代表低功耗蓝牙设备可以和经典蓝牙设备通信,其实手机使用了分时机制来达到同时和低功耗蓝牙设备以及经典蓝牙设备通信的目的,即手机让双模蓝牙芯片不断地在低功耗蓝牙模式和经典蓝牙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同时支持低功耗蓝牙设备和经典蓝牙设备。低功耗蓝牙方案,经典蓝牙方案,还是双模蓝牙模块方案,大家选型的时候一定要弄明白他们之间的区别,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蓝牙模块方案。
 MesoonRF美迅物联网是工业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生产厂商,提供WiFi模块,低功耗蓝牙模块,Mesh组网模块,UWB模块,NFC模块等产品,并通过了BQB,FCC,CE,ROHS,REACH等认证。产品包括蓝牙串口透传模块,蓝牙双模,低功耗蓝牙4.2/5.0/5.1/5.2/5.3,hc05/06,BM77/78,蓝牙mesh组网等工业级、车规级物联网方案。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