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欧双重夹击,中国光伏业何去何从?

市场分析

2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讯:在美国时间10月10日,美国贸易委员会、美国商务部对华太阳能产业双反(反补贴、反倾销)做出终裁,美国方面认为中国光伏太阳能企业双反成立,将对中国企业征收高达18.32%至249.96%反倾销税。同时,征收14.78%到15.97%反补贴税。再结合近期欧盟对中国光伏行业的立案调查,还有印度对中国光伏双反的蠢蠢欲动。中国光伏行业该还能如何走呢?企业该怎么应对呢?让我们来对整个“双反”先来个透彻的了解。

 

  
        中国光伏遭受双反的回顾

  在2011年10月中旬,美国七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联名提出申诉,要求美国商务部及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美国商务部随后于11月初宣布,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双反”调查,这是美国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首次发起“双反”调查,贸易保护主义延伸至新能源领域。

  2012年1月30日,美国商务部在联邦纪事上发布公告,就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双反”案作出反补贴紧急情况初裁。美国商务部认为,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在2011年10月至12月较短期间内,向美国大量出口太阳能电池,其数量和金额与2011年7至2011年9月期间相比,激增了15%以上。

  2012年5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太阳能企业的产品征收不低于30%的惩罚性进口关税,中国多数出口商都受到影响。

  2011年12月29日,美国“双反”矛头指向中国风电行业。美国风电塔联盟向美商务部及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进口自中国的应用级风电塔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并征收超过64.37%的关税。

  2012年,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企业获得了13.7%至26%不等的补贴,并开始向中国进口风电塔企业征收现金保证。

  2012年7月26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应用级风电塔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决定对中国输美涉案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征收20.85%至72.69%的临时反倾销税。

  2012年9月6日10点,记者从欧盟官网查证,名为EU OfficialJournal的文件已经发布,意味着欧盟无视德国等盟国的调停,执意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战车。

  据印度反倾销局称,9月12日该局已收到印度光伏业界申请,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北和美国或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太阳能电池组装板或部分组装板进行反倾销调查。

  2012年10月10日,美国贸易委员会、美国商务部对华太阳能产业双反(反补贴、反倾销)做出终裁,美国方面认为中国光伏太阳能企业双反成立,将对中国企业征收高达18.32%至249.96%反倾销税。同时,征收14.78%到15.97%反补贴税。

  美欧为何要打击中国光伏?

  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假设,如果光伏产业不是设计国家能源这个战略的产业,美国会不会进行双反呢?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低价产品很多,为什么又不进行“双反”呢?或者是因为,作为替代传统能源的太阳能电池板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低位。美国的光伏研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涌现的制造公司也很多,连带的就业机会,虽然目前还不算大,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而光伏发电,随着目前的成本下降,成为替代能源中最有希望的新能源,已经无可置疑。为此,美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振兴光伏产业的政策,在这个即将振兴的产业中,尤其是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美国当然不希望中国企业在其中唱主角。

  对美国光伏市场来说,如果其装机量保持2011年的1.6GW 的装机容量水平,美国或许也不会进行双反。根据早前的数据显示,灭国国光伏产业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第二季度,光伏系统装机量达到742MW——这是有记录以来公用事业系统开发应用最好的一个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光伏系统装机量较上一季度上涨45%,较2011年第二季度上涨116%。但整体而言,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金额,现在远远高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金额。目前如果因为双反引发贸易战,可能美国企业受伤会更重一些。但是,如前所说,美国后续的光伏市场将以极高的增速发展,美国政府已经开始将光伏产业的一些政策,与石油战略结合考虑,光伏产业将在未来数十年内形成一个不亚于目前石油行业的大产业,由此带来的市场机会和商机是十分巨大的。美国政府当然不希望这个大蛋糕的绝大部分让中国的企业分了过去。

  如果中国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产品对美国毫无威胁,美国不会双反。如果对欧洲没有威胁,欧洲也不会双反。实际上,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国的制造商不仅有威胁,而且威胁极大。美国的数十年的光伏技术的研发优势,在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面前几乎丧失殆尽。而中国的企业在制造业优势上,如果开始重视研发,将很快就在制造技术上反超美国,这样,美国今后的光伏产业发展将陷于极端被动的局面,为此,在中国光伏产业仅有量还不具备高素质的今天,实行双反,将中国的光伏产业扼杀在摇篮里,至少延缓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步伐,这才是美国政府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的真正目的。

  更有些学者认为,由于今年是美国大选年,而奥巴马任期内失业率等高企,罗姆尼的奋起直追,令奥巴马政府班子感到有危机,通过打击中国光伏,利用“双反”等手段来提高美国相关行业的职位,这是其挽回民意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中国光伏是美国大选的政治牺牲品。具体情况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但根据一些行内人士透露,虽然美国工厂倒闭了,但美国企业透过卖中国光伏产品带动了美国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岗位。或许准确说来,这种说法也许是不成立的。

  就欧盟来说,因为中国的光伏产品绝大部分是往欧盟出口的,涉案金额会达到200亿美元,如果其“双反”裁定的话,将会给中国光伏带来巨大的打击。而为什么欧盟也会卷入这个风波呢?

  目前看来,欧债危机的爆发让欧盟各国用于建光伏电站的补贴大幅削减,这不仅影响到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出口,更让其本土的光伏企业生存受到直接冲击。据统计,去年以来,迄今全球光伏领域的60家顶级厂商,已有12家关闭和破产。近日,又有一家全球15大太阳能组件制造商之一的德国Sovello公司宣布破产,并将解雇所有1000名雇员。该公司负责人称表示,目前除停产外已没有其他办法。此番对华光伏“双反”的主角Solarworld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去年全年亏损额达39.365亿美元(约合235亿元人民币),去年以来已先后关闭了美国和德国的多条光伏组件生产线。

  业内分析指出,欧美光伏企业破产潮的涌现或将倒逼针对中国产品的“双反”举措成为现实,以缓解其企业的生存压力以及破产倒闭后可能引发的就业和人员生活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光伏企业的现状

  光伏业作为新能源的领军人物,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也引起了很多企业的跟进,并获得了成功。然而从千禧年前后开始的太阳能市场启动和光伏电池全球竞争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却经历了一个大喜大悲的轮回。首先是日本企业败走麦城,2004年还拥有50%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全球份额,仅两年就跌落到25%,此后一路滑坡不止。借绿色新政吸金无数的美国太阳能制造商2011年突然玩起破产多米诺,就连奥巴马亲自注入5亿多美金联邦贷款的加州光伏电池企业SolyndraLLC也未能幸免,样板企业的倒产給反对派提供了攻击总统经济政策的把柄。4月3号Q-CELLS申请破产,世界为之哗然。昨天的领跑者,今天竟然被淘汰出局,太阳能江湖可谓是风云莫测。

  目前,光伏产业链中从硅片到模块领域的现货交易价格仍然偏低,大部分厂商都处于咬牙苦撑的状况国内光伏企业目前开工率不足30%,中小型企业基本停产,少数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也大都处于限产或半停产状态。据估计,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安装量达到19吉瓦,但产业整体的库存量将超过一半,仍严重供过于求。90%市场依靠海外的中国光伏业尤其头疼。

  政策是否对光伏产业“拔苗助长”?答案是肯定的。2011年12月初,四大光伏巨头英利、尚德、天合、赛维陆续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四家公司亏损2.9亿元,他们面对的普遍困境是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地方政府大规模的补贴政策有关。政策倾斜之后,企业都来淘金,产能过剩的局面难以避免。

  2011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指出,将太阳能多晶硅等行业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删除,但同时将薄膜电池、太阳能集光镜、200毫米单晶硅及抛光片生产、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干燥装置、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站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

  专家指出,当前光伏发电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成本并解决电网接纳的技术问题,我国在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建筑并网光伏系统和光伏微网系统等方面刚开始试点和示范,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距离。

  12月7日,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与美国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签订协议,收购后者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托珀兹太阳能发电厂。“股神”由此正式进军光伏发电领域。

  有研究报告指出,从光伏产业链的角度来说,电站仍然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分,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将达到很高的水平,下游电站在政策扶持的情况下成为获得未来稳定现金流的来源。这也成为中国光伏业在被严重挤压的利润空间中求生存的希望。

  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曾表示,“随着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快速成长,中国企业也开始涉足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以每瓦2美元计算,投资一个50兆瓦的光伏电站,需要投入1亿美元,而投资收益期至少在10年以上。虽然其利润相对高而且收益比较稳定,但是需要企业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做保障。

  在全民皆“光伏”的年代,在2007年时中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把光伏产业列为重点扶持产业,全国600个城市有300个再大力发展光伏业,然后全国建了100多个光伏产业基地,是否用力过猛。南方有企业自己投资光伏产业的,自己出资不到20%,大多数项目,是政府和银行一块来控制的。这是一个隐忧。总之来说就是疯狂的扩产,产业过剩,造成了今天这一后果,其实在整个光伏行业里面,我们基本是处于中间环节,原材料和设备从国外购入,然后产品销往国外,一往一来,又因为“双反”,我们从中就会损失巨大,最后就落得了一个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下场。

  面对这个困境,中国光伏业何去何从?

  局面要从根本上解决

  针对目前的现状,业内给出了三个建议,第一是尽快启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国内市场,据专家预测,我国只要有1/3的光伏产品在国内安装就可以制造千万亿元的内需市场,对光伏产业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第二则是可以绕道发展,一方面光伏企业可以考虑把产品销往南非、东南亚等国家,另一方面则可以将生产线和订单转移到他国以规避欧美对于国内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的风险。第三则是希望国家能给予光伏产业一些支持政策。

  扩大在新兴市场中的份额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国内光伏企业也加大了开拓国外其他新兴市场的力度,扩大在新兴市场中的份额,包括日本和韩国等快速增长的市场,以及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等潜在的市场。中国浙江太阳光电能源公司就表示,今年将把太阳能电池板组装生产线迁移到土耳其。

  而根据英利集团提供的资料,英利集团将通过“334”战略应对行业危机。未来英利集团光伏产品的市场分布将是30%地面产品,30%屋顶产品,40%分散式、独立式产品。英利在西班牙建了第一个示范中心,将各种组件、电缆、逆变器等都摆在那里,当地的居民只要来“拿”走,就能回家安装,开始为“一站式”模式探路。

  “经过西班牙的试点,我们已经摸索出了很多销售模型,”梁田告诉记者,这些模式很好复制。从9月份开始,英利已经把这种一站式模式推广到德国、意大利、希腊。再之后,则会推广到新加坡,由新加坡辐射整个东南亚。

  与此同时,如何降低发电成本、提高性价比、增强产品竞争力也成为各家光伏企业近期的重要发展项目。梁田表示,英利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五代“熊猫”N型单晶硅高效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9.5%,较之前又增加0.5个百分点,每年可为企业创收近亿元。据了解,“熊猫”电池是商业化生产的世界三大高效太阳能电池之一。

  据梁田介绍,英利一直倡导和鼓励全员创新——“一变三接线盒”创新项目每年可节约2000万元;“太阳能新型刮刀”创新项目按1GW的产能计算,每年可节约制造成本1500万元;“新型石墨舟”创新项目保守计算每年可以节省设备维修费用250万元……

  转型建光伏电站

  由于光伏中上游生存日益艰难,许多光伏企业纷纷转型,开始向下游光伏电站寻找生存空间。一方面是为了消化现有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

  8月31日,上市公司中利科技发布了定向增发方案,拟发行不超过1.7亿股,募资约16亿元,主要投向甘肃光伏发电项目和波多黎各光伏电站。中利科技不是唯一建电站的光伏企业。就在中利科技发布消息前,另外两家光伏企业保利协鑫和银星能源也先后表示要投资建设光伏电站。

  最近宣布建电站的是海润光伏。9月14日,海润光伏公告称将投资4.9亿元建两个光伏电站,一个是甘肃金昌的20MW光伏发电项目,另一个是新疆柯坪县的20MW光伏发电项目。

  事实上,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国内多家光伏企业开始“往下走”,将产能过剩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延伸到下游建光伏电站。这些企业看好电站的原因在于,国家对光伏电站项目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

  根据国家能源局今年9月12日印发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目标为2100万千瓦以上”。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为“十二五”太阳能装机容量留下了上不封顶的口子。

  正是投资热情催生了一些光伏电站的新应用模式。最近出现在山东寿光农田里的光伏电站蔬菜棚就是一个新产品,这个具备光伏发电功能的蔬菜大棚是全国首座太阳能光伏农业一体化的高科技能源大棚,目前正为9月底的并网发电进行最后的准备。

  负责该项目运营的华天新能源公司孙先生认为,大棚上架设太阳能发电站,这条漫长的产业链条背后,是农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多赢。

  据了解,该基地大约需要投入4000万元,并网发电后,按照每度1.15元的上网电价计算,年收入至少600万元,8年左右可收回成本。除此之外,这个年发电量1兆瓦的基地还能获得800万元的政府扶持。

  对光伏企业来说,更大的吸引力在于建这样的电站不占用土地资源,可以利用大棚顶部,实现发电、农业相结合。传统方式建设光伏电站,一般为工业用地,成本非常高。在寿光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地价格已达每亩40万元,且很难批下来,而这个占地180亩的大棚电站的土地成本几乎为零。

  政府如何救?

  希望政府和行业协会及时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包括“双反”在内的不合理贸易制裁。

  由于几大光伏巨头负债率均居高且亏损持续扩大,在这一时点能源部讨论将“十二五”光伏装机目标由21GW上调至40GW是出于救市目的,根据EPIA的统计,2011年新增装机29.67GW,其中欧洲占74%,美国占7.5%,中国占7.4%,而如果国内目标上调至40GW,这将意味着中国未来三年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将超过10GW,预计全球份额将提升至接近30%,有望缓解组件企业的经营压力。

  对于光伏行业的落后产能,也许“安乐死”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救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的“倒闭难”、“破产难”一直让国外同行难以理解,部分地方政府应停止过度扶持的行为,让市场来调节产业发展,自然淘汰落后产能。

  事实上,有关部门在光伏方面的扶持政策已经十分给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第一个允许电力独立经营的微电网示范已经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常规电力经营模式,实现了法律上的突破;针对金太阳工程用户并网难,国家能源局出台了金太阳工程并网的办法,确保自备电厂自发自用、执行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合法性;国家电网也出台文件,确认所有金太阳工程的自备电厂发电都可获批。王斯成强调,虽然光伏应用所面临的政策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也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而目前我国各部门都在努力完善政策环境。

  对于下一步政策措施的建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所长高宏玲表示,希望能从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制定重点企业认定制度来扶优扶强、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扩大国内光伏应用规模等几个方面入手。

  保利协鑫旗下企业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在中国多晶硅产业面临进口倾销冲击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做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本国产业受进口倾销损害的情况下,主动发起调查,并通过调查,裁定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补贴以及是否对国内产业构成损害。如果存在就可以通过征收特别关税的形式消除这种损害,这是世界贸易组织赋予各国政府的职责和权利。

  编后语:总而言之,命根子捏在别人手里总不是个好事,中国企业要彻底走出这个危机,就必须在技术和市场方面进行提高拓展,中国有着十几亿的人口,这么一个大的基数,按理说来在市场拓展方面应该是很有优势的,但为什么现在90%的产品都是外销呢?这值得我们企业的思考,这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光伏业走到今天,也的确需要反思了,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明显还未成年。需要政府合理的引导,但是明显的引导政策长期缺位,而有些地方又过渡溺爱。合理健康的发展方式,才是中国光伏产业最需要的。或者说来合理健康的发展方式应该也是中国经济本身最需要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elecfans网友 2012-10-11
0 回复 举报
是这我国对先进技术只引进不消化政策的恶果,要是掌握了光伏核心技术,还怕什么制裁?!自力更生才是兴国的根本之计。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