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认识UART串行通信协议

描述

一、引言

在电子通信领域,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外设以及微控制器等场景中。本文将对UART串行通信协议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参数设置、错误检测与纠正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

二、UART串行通信协议概述

UART是一种异步串行通信协议,它允许两个设备通过单根数据线进行全双工通信。在UART通信中,数据是以字节(8位)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每个字节前后都有特定的起始位和停止位,以便接收方能够正确地识别数据的开始和结束。此外,UART还支持可选的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三、UART工作原理

UART的工作原理基于异步通信方式,即通信双方不需要共同的时钟信号来同步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在UART通信中,发送方会在每个字节前发送一个起始位(通常为0),然后发送数据位(通常为8位),接着是可选的校验位(通常为奇校验或偶校验),最后是停止位(通常为1位或2位)。接收方在检测到起始位后,会开始接收数据位,并根据校验位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错误检测。如果数据无误,接收方会在下一个字节的起始位到来之前准备好接收下一个字节。

四、UART工作方式

UART支持全双工通信方式,即数据可以在同一时刻双向传输。在UART中,发送和接收通道是独立的,因此发送和接收操作可以同时进行。此外,UART还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如中断模式、DMA模式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五、UART参数设置

UART通信的参数设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这些参数需要在通信双方之间进行协商和设置,以确保双方能够正确地解析和传输数据。

波特率:波特率是指每秒传输的位数,它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在UART通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设置相同的波特率,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数据位:数据位是指每个字节中包含的数据位数。在UART通信中,数据位通常为8位。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位数。

停止位:停止位是用于表示字节结束的位数。在UART通信中,停止位通常为1位或2位。当接收方检测到停止位时,就知道当前字节已经传输完毕,可以开始准备接收下一个字节了。

校验位:校验位是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的位数。在UART通信中,校验位是可选的,可以选择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如果选择了校验位,则发送方会在每个字节后添加一个校验位,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会根据校验位对数据进行错误检测。

六、UART错误检测与纠正

UART通信中使用了多种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其中最常见的机制是奇偶校验和帧错误检测。

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方法。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会根据数据位中的1的个数计算出一个校验位(奇校验或偶校验),并将其附加在数据位之后。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会根据校验位重新计算数据位中1的个数,如果与校验位不符,则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帧错误检测:帧错误检测是通过检测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判断数据帧是否完整的。如果接收方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检测到起始位或停止位,则说明当前数据帧不完整或出现了错误。此时接收方可以选择丢弃该数据帧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处理错误。

七、UART应用实例

UART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中,UART常用于连接键盘、鼠标等外设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在嵌入式系统中,UART常用于微控制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在无线通信领域中,UART也可以作为无线模块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接口。此外,UART还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标准,如RS-232、RS-485等,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和方便。

八、结论

UART串行通信协议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通信协议,在电子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其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参数设置、错误检测与纠正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UART协议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来选择合适的UART参数和通信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