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描述

一、引言

红外接收二极管是一种重要的光电器件,在现代电子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够将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光电转换。本文将详细探讨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定义、工作原理、应用以及选型与使用注意事项,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解。

二、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定义

红外接收二极管,又称为红外光电二极管或红外光敏二极管,是一种将红外线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具有光敏特征的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红外接收二极管能够很好地接收红外光,并对各种干扰源发出的干扰光实现有效地抑制,从而保证了接收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三、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电效应和PN结的反向击穿现象。具体来说,当外界红外光照射到二极管的PN结时,晶体中的电子与空穴受到光的能量激发,跨越了带隙,进入导带。同时,受到电场的作用,电子和空穴向相反方向运动,被聚集在PN结的界面处。这时,PN结将被反向偏置,当光照射到结时,通过光电效应,电子和空穴会被激发,当它们达到结附近时,就会经历反向偏压下的击穿过程。

具体来说,当外界光照射到PN结时,PN结中的电场将光电子加速趋向到N区,在达到适当的能量后,它可克服PN结反向偏置对电流的阻力而进入PN结处,并与N区中的电子复合。光电子的电荷贡献于导体处的电流,进而被检测出来,即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出。

红外接收二极管在工作时需要加反向电压,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无光照时,有很小的饱和反向漏电流,一般小于0.1uA。当有红外光照射时,饱和反向漏电流明显增大形成光电流,入射红外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由于红外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接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红外二极管接收端需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四、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应用

红外接收二极管在遥控接收器、红外测距、光电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遥控接收器中,它接收遥控器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供设备使用;在红外测距中,它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信号,从而计算距离;在光电传感器中,它用于检测物体的存在、运动、位置等。

五、红外接收二极管的选型与使用注意事项

波长匹配:在选型时,需要确保发射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的波长匹配,通常在850nm到950nm之间。

发光强度:选择合适的发光强度,以确保红外光能够有效覆盖预定范围。

灵敏度:接收二极管的灵敏度应足够高,以确保能够检测到弱信号。

环境因素:红外光容易受环境光干扰,使用时需考虑背景光的影响,并可能需要加装滤光片。

封装形式:根据应用场景选择适当的封装形式,如表面贴装(SMD)或直插式(DIP)。

六、总结

红外接收二极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电器件,在现代电子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和PN结的反向击穿现象,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易于集成等特点。在选型和使用时,需要注意波长匹配、发光强度、灵敏度、环境因素和封装形式等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接收二极管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