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工程师的卓越技艺与严谨的工作态度成为其在先进半导体生产领域的显著优势,然而,中国台湾芯片行业专家杨光磊却提醒不应忽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几十年前,美洲和欧洲芯片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被亚洲取代,现阶段,欧美正努力实现主要芯片生产的本地化。
杨光磊,现任台积电前研发处长及台湾大学重点科技院院长,解释道:“合适的人才是发展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半导体制造过程繁琐,需经过1500多步操作,每一步均需精准测量和丰富的经验知识。”
杨光磊曾任职于惠普、格芯、台积电等多家知名企业,并曾任中芯国际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英特尔制造顾问。近年来,他致力于在台湾大学培育新一代半导体人才。
在拥有全球90%先进芯片制造能力的中国台湾,随着人口出生率降低,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行业巨头台积电正与顶尖高校合作设立半导体专业研究生院,以应对人才需求。
杨光磊坚信,亚洲的“儒家文化”与现代芯片制造相得益彰。他指出:“制造芯片需高度精密且严格遵循规定,这并不适合过多争论。”
他进一步补充道:“这正是为何我认为中国台湾和韩国具备理想的工作环境。我们需要那些经过严格工程培训、愿意服从指令、愿意加班完成任务的专业人士。”
儒家文化强调尊老敬师、维护传统,同时重视社会和谐与集体主义精神。杨光磊表示,日本同样具备此类工作文化,这助力日本成功复兴芯片产业。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看重创造力、创新性和独立思考,这些特质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20世纪80年代,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独占鳌头。然而,近几十年来,美国已转变制造业思维模式。杨光磊表示:“若想重回巅峰,需投入大量时间,并重新理解芯片制造理念。”
他还建议,美国应借鉴上世纪80年代的做法,接纳具有亚洲文化背景和专业技能的移民,以期在芯片制造领域重塑优势。
然而,文化并非唯一决定因素。长期以来,美国顶尖技术人才对半导体制造业兴趣寥寥,部分原因在于其他高薪技术岗位的吸引力。据美国人力资源网站Glassdoor数据显示,半导体制程工程师年薪约为14.4万美元,而软件工程师年薪为14.5万美元。
杨光磊指出,即便是在中国大陆,此问题亦不容忽视,诸多名校学子放弃投身于芯片领域,转而选择更加多元化的高新产业。例如金融和互联网业等。
杨光磊言道:“我国在发展自主芯片产业过程中,半导体人才极为匮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全球首批半导体人才多为美国培育与训练。这些工程师在美、新、台等地的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杨光磊进一步指出:“我国在第一代芯片人才方面有所欠缺,且未曾拥有良好的智库或企业来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他举例称,我国早期主要依赖在台湾成长并赴美深造的人才,如中芯国际的创办人张汝京及后续的首席执行官邱慈云(Chiu Tzu-Yin)和王宁国(David Wang)等人。
此外,杨光磊还提到我国存在高离职率和高晋升率的问题。他解释道:“鉴于我国每年新建的晶圆厂数量众多,年轻员工常在工作一至两年后,未经充分培训便频繁更换职位,导致人才环境基础极不稳定。”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