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晶振选型指南:常规有源、温补晶振与差分晶振的比较与选择

描述

 

在电子线路中,晶体振荡器作为提供稳定时钟信号的核心组件,其选型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有源晶振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将分别从常规有源晶振、温补晶振和差分晶振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为您提供选型指南。

 

 

 

温补晶振

常规有源晶振OSC

温补晶振常规有源晶振是一种完整的振荡器,内部包含石英晶体、晶体管和阻容元件等。与无源晶振相比,有源晶振无需外部时钟电路即可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且信号质量较高、稳定性好。此外,有源晶振的连接方式相对简单,通常只需做好电源滤波和输出信号的小阻值电阻过滤即可。常用于充电桩、拼接屏、摄像机等。

温补晶振

在选择常规有源晶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频率范围:常规有源晶振的频率范围很广,可以做到1.000~200.000MHZ、32.768KHZ(用于实时时钟)的范围,是目前市场使用最多的有源晶振,因为内部集成IC频率可以定制小数点后六位的频率,比如33.3333MHZ等不常规的频率,而且打样周期快,交付时间短。客户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大胆的选择频率范围,华昕晶振能够满足各类电子系统的时钟信号要求。

 

 

 

工作电压:目前的工作电压一般都是1.8V~3.3V兼容通用,即MCU供电1.8V晶振工作,MCU供电3.3V晶振同样工作。还有5V电压的也是可以轻松做到的。具体根据客户电路系统的要求。

 

 

稳定性: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总频差达到±20PPM;启动时间低至3ms。


 

温补晶振

温补晶振TCXO

温补晶振温补晶振,即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通过一定的补偿方式,如电容补偿、热敏电阻网络补偿等,保持晶体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温补晶振具有开机特性好、功耗低、频率-温度稳定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雷达等领域。

 

温补晶振

在选择温补晶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体积与封装:2520/3225封装尺寸是目前最常用的,而且目前厂家成熟开发的频率并不像常规有源晶振那么多,主要集中在25M、26M、32M等用于GPS定位系统的。

 

 

频率稳定性:通常是±0.5ppm,并且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频率变化非常小,温频范围达到±1.5ppm。所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频率稳定性指标,才能保证晶振在不同温度下的频率偏移在允许范围内。

 

 


 

温补晶振

差分晶振Dif OSC

温补晶振差分晶振采用两个晶体振荡器相互引入的频率差作为差分输出,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性和抗噪声性能。差分晶振常用于高精度时钟应用,如通信设备、数据存储器和精密仪器等。
 

温补晶振

在选择差分晶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输出波形:LVDS、LVPECL和HCSL是三种常见的时钟逻辑类型,LVDS是一种低电压差分信号技术,以其低功耗、低误码率、低串扰和低辐射等优点著称;LVPECL是低压正发射极耦合逻辑,使用3.3V或2.5V电源,具有较宽的传输线阻抗适应范围;而HCSL则是高速CMOS逻辑,其特点在于功耗较低,但速度相对较慢。相位噪声:考虑差分晶振的相位噪声指标,选择低相位噪声的晶振,以提高时钟信号的稳定性。抖动性能:抖动是衡量时钟信号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选择抖动性能优异的差分晶振,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选择有源晶振时,需要根据应用需求、工作环境和性能指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常规有源晶振适用于一般应用场景,温补晶振适用于对频率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而差分晶振则适用于高精度时钟应用。通过合理的选型,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