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发布S32 CoreRide平台,展示5nm处理器方案,赋能软件定义汽车发展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近日,在恩智浦汽车生态技术峰会上,该公司在中国正式发布全新S32 CoreRide开放平台,并重点展示了基于S32 CoreRide平台的首款产品——S32N55处理器的最新方案。恩智浦S32 CoreRide平台以及S32N55处理器是该公司面向软件定义汽车需求推出的中央计算平台,提供安全、实时和应用处理的可扩展组合,更好地赋能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

正如恩智浦半导体全球执行副总裁、高级模拟业务总经理Jens Hinrichsen所言,汽车是最终极的边缘智能设备,将逐渐从硬件和机械件定义汽车,过渡到软件定义汽车。就像智能手机越来越多地由软件定义一样,智能汽车将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有高端的计算能力,需要能够和云端、其他车辆互联。在此过程中,软件和硬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构建一个协同创新的系统。“恩智浦一直以来都是汽车处理器领域的领导者,S32 CoreRide平台将全面提升智能汽车的核心功能,而不是辅助驾驶系统或娱乐功能。S32 CoreRide平台将会是车企构建智能汽车底层能力的终极方案。”

5nm

恩智浦半导体全球执行副总裁、高级模拟业务总经理Jens Hinrichsen

软件定义汽车推动汽车E/E架构革新

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 SDV)的核心思想是未来汽车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而非传统的机械性能或硬件配置。软件定义汽车改变了传统汽车产业里整车厂、Tier 1、Tier 2等分层独立创新的模式,软件全面参与到汽车定义、开发、验证、销售、服务等过程中,给用户带来个性化的优质体验。

为了能够更好地承载软件定义汽车,汽车E/E架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传统以ECU为功能核心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庞大的软件功能,不仅会让系统复杂度超乎想象,且线束问题也让这种创新模式难以继续。恩智浦半导体全球资深副总裁、汽车系统与市场负责人Sebastien Clamagirand对此表示,软件正在加速汽车创新,带来全新的工程效率。这需要:其一,简化E/E架构并降低系统级BOM成本;其二,集中软件开发和优化开发方法,提高软件研发效率;其三,使用最先进的方法管理车辆级能源使用,使汽车更高效以增加续航里程;其四,以更简单的方法来更新和升级整个车辆的软件;其五,通过联合开发软件和硬件,为车企带来最大的效益。

5nm

恩智浦半导体全球资深副总裁、汽车系统与市场负责人Sebastien Clamagirand

在恩智浦汽车生态技术峰会上,几乎所有的嘉宾都提到了一点,那就是中央计算集成架构是应对软件定义汽车的有效方式。行业普遍认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基础是由电子电气架构+计算单元硬件架构+软件架构三部分组成,需要实现车辆结构简化,同时做到软硬解耦和硬件模块化,中央计算集成架构让这一切成为可能。中央计算架构将大部分功能逻辑集中到1个中央控制器,那么软件系统的硬件驱动层(BSP)、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服务及应用层就可以集中到一起,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软件架构灵活性,方便协同开发以及后续的升级维护。

不过,中央计算集成架构对汽车E/E架构的底层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央平台部分,恩智浦S32 CoreRide平台便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恩智浦与生态合作伙伴设计出了最合适的S32 CoreRide平台,旨在减轻硬件和软件集成带来的复杂性。我们与强大的软件生态伙伴进行合作,将关键软件组件集成到恩智浦的芯片上,以实现最佳性能——同时减少开发工作量。”Sebastien Clamagirand讲到。

恩智浦发布S32 CoreRide平台

根据恩智浦的官方介绍信息,S32 CoreRide平台率先将处理、汽车网络和系统电源管理与集成软件相结合,不仅汇集恩智浦成熟的S32计算、网络、系统电源管理技术,还整合了来自恩智浦广泛的软件生态合作伙伴的可立即部署的软件,旨在帮助汽车制造商和Tier 1简化汽车架构开发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为了能够如Sebastien Clamagirand所言将更多的基础功能集成到恩智浦的芯片上,S32 CoreRide平台集成了恩智浦广泛的硬件产品组合和全球生态系统中领先的汽车软件供应商,包括Accenture ESR Labs、诚迈科技、Blackberry QNX、Elektrobit、ETAS、Green Hills Software、Sonatus、Synopsys、TTTech Auto、Vector Informatik GmbH、Wind River,以及Valeo等多家一级供应商的软件。

如下图所示,基于S32N55处理器的汽车控制中枢可以将更多的ECU功能集成到一起,汽车动力系统、底盘控制、车身和其他核心汽车功能不再是基于独立的MCU和布线,系统成本和线束成本、线束重量将显著降低,还能延长汽车的续航里程。现场工作人员基于这套硬件系统演示了个性化驾驶模式定制、故障安全复位和OTA升级等功能。

5nm

基于S32N55处理器的汽车控制中枢

当然,基于5nm工艺的S32N55处理器可以提供的能力不只是集成化,也能够提升开发灵活性和系统安全性。S32N55处理器支持“从内核到引脚”硬件隔离和虚拟化技术,其资源可以动态分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最合适的方式满足不断变化的汽车功能需求。S32N55处理器支持最高级别的功能安全,使得多种汽车功能可以安全地整合到具有多个隔离执行环境的S32N55处理器中。另外,汽车功能的硬件强制隔离使汽车制造商能够安全地整合ECU,简化软件开发并支持整个使用周期内的增强和升级。

恩智浦全球资深副总裁、新能源及驱动系统产品线总经理李晓鹤专门以BMS功能实现为例展示了S32 CoreRide平台和S32N55处理器的能力。在当前的BMS系统中,大概有3-4个位置需要做跟电池相关的软件编程,然后在采集板上完成大部分的工作,再到域控制器中进行处理,最终将信息汇总给车载计算机。然而,随着BMS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数据复杂度和感知量会明显上升,还要加上云端的处理、数字孪生,与此同时系统处理效率要不降反升。“基于S32N55处理器,我们能够将安全实时相关的功能下移,和数据处理相关的功能上拉,省略掉微处理器和相应的软件开发流程,进而提升智能BMS系统的开发效率,并为后续OTA留出充足的空间。”

5nm

恩智浦全球资深副总裁、新能源及驱动系统产品线总经理李晓鹤

“后续,我们将携手软件生态伙伴致力于把ECU中的软件和电池软件进行固化集成,实现更多实时功能和电池功能的下移,将其固化到处理器中,然后将数据进一步上拉到云端,以简化中间软件的开发,进一步提升系统开发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半导体厂商要掌握的不再是一个产品、一个模块,而是对于整车架构的把控和对于电池管理系统全域的理解。恩智浦之所以能够和合作伙伴实现这些,背后的驱动力是恩智浦全系产品的布局战略。”李晓鹤说。

恩智浦方面表示,基于S32 CoreRide平台的首批量产车辆将于2027年面世。

结语

软件定义汽车需要更强大集中的底层架构,并不是像目前辅助驾驶功能和信息娱乐功能等功能的融合,而是从底层构建一个强大的汽车控制中枢,连接各功能单元,连接云端,也能够和其他车辆互联。因此不难看出,恩智浦S32 CoreRide平台以及S32N55处理器等产品,将从更底层帮助车企构建中央集成架构,更好地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