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PICO示波器配合PICO软件的逻辑触发功能

描述

 

PICO示波器软件提供了各种简单和高级的触发器,用于检测和捕获难以捉摸的信号。大多数类型的触发器一次只能监控一个信号。由于许多示波器有多个输入(最多四个通道以及某些型号的扩展输入和音频输入)因此PICO提供了一种特殊的逻辑触发类型,可以监视多个输入的组合。监控多个输入的最简单方法是当其中任意一个输入满足指定条件时触发但是,有些应用需要更具选择性的方案。例如,我们可能希望检测当两个输入可以同时满足指定条件。可以通过PICO提供的组合输入逻辑函数列表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您插入PICO混合信号示波器(MSO),软件将提供另一种称为“数字”的触发类型。这可以充当逻辑触发功能的单独输入。选择逻辑触发如此例所示,我们使用两个输入通道分别命名为A和B的PICO2205示波器(PICO的其他实时示波器或混合信号示波器都可以)。首先我们通过将触发模式从None更改为Auto来启用触发。我们也可以选择Repeat或Single(图1所示),然后可以单击高级触发按钮(图2所示),如果按钮显示为灰色,则表示示波器不支持该功能或者上一步中触发模式设置不正确。某些触发模式(如None和ETS)与高级触发不兼容。

触发器

图1-更改触发模式

触发器

图2-高级触发按钮

高级触发按钮打开高级触发对话框,其中设置了所有触发选项。要使用逻辑功能,我们从触发类型列表中选择逻辑(如图3)。为了指定我们想要在A和B通道上触发,我们在两个通道的设置中都设置了“已使用”复选框。阈值设置为300mV,以检测我们的单极测试信号。我们将方向设置为“高于”,以便高于此阈值的信号将被视为有效。最后,我们需要指定如何将通道A和B触发条件组合成触发示波器的单个条件。这可以在对话框的逻辑部分完成,您将在其中看到逻辑函数列表:AND、NAND、OR、NOR、XOR 和 XNOR。我们将在稍后定义这些。单击其中一个函数将立即将其应用于示波器。

触发器

图3-逻辑触发对话框

逻辑函数为了演示逻辑功能,我们将两个脉冲波形输入通道A和B。以下是我们的测试信号:来自独立信号发生器的两个25µs脉冲。我们在时间t=0处在x轴上放置了一把标尺,以显示触发事件发生的时间。AND函数AND函数需要两个输入通道都处于触发条件才能触发。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只要两个输入通道同时满足触发条件,示波器就会触发。在标尺的左侧,通道A处于非触发条件,而通道B处于触发条件。这不满足AND条件(该条件要求两个输入都处于触发条件),因此示波器会等待,直到通道A也变为触发条件。AND函数可与两个以上的输入通道一起使用。无论多少数量的输入通道,当所有输入通道变为触发条件时,示波器才会触发。

触发器

图4-AND函数NAND(“负与”)函数NAND(“负与”)函数是AND函数的逆函数。换句话说,当其中一个或两个输入通道处于非触发条件时,它会触发。在相反的例子中,示波器两个通道处于触发条件。在t=0时,其中一个通道变为非触发条件,然后NAND函数触发。当有两个以上的输入时,当任意一个输入通道或着所有输入处于非触发条件时,NAND函数就会触发。

触发器

图5-NAND函数

OR函数当一个或多个输入通道变为触发条件时,OR函数就会触发。如图6所示,示波器在两个通道均处于非触发条件时等待。在t=0时,当第一个通道(无论是通道 A 还是通道 B)变为触发条件时,示波器触发。OR函数的定义同样适用于具有两个以上输入通道的情况。

触发器

图6-1-OR函数

触发器

图6-2-OR函数

NOR(“负或”)函数
NOR(“负或”)函数是OR函数的逆函数。当所有输入通道都处于非触发条件时,它会触发。如图7所示。在t=0时,两个通道通道都变为非触发条件,因此示波器触发。对于两个以上的输入通道,该函数的工作方式相同。

触发器

图7-1-OR函数

触发器

图7-2-OR函数

XOR(“排他性或”)函数当两个输入通道处于相反状态时,XOR(“排他或”)函数就会触发。在这些示例中,示波器两个通道同时处于触发条件或同时处于非触发条件时等待,然后当一个通道通道发生变化时在t=0时触发。当输入通道超过两个时,XOR 函数会在奇数个输入通道处于触发条件时触发。

触发器

图8-1-OR函数

触发器

图8-2-OR函数

XNOR(负异或)函数当两个输入通道处于相同状态时,XNOR(“负异或”)函数会触发。在这些示例中,示波器在只有一个通道通道处于触发条件时等待,然后在两个通道相同时触发。其他组合也是可能的。对于两个以上输入通道的情况下,当偶数个输入处于触发条件时,XNOR 功能就会触发。

触发器

图9-1-OR函数

触发器

图9-2-OR函数

结论
 

对于具有两个或更多输入通道的示波器,PICO可以根据多种可配置输入条件进行触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