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ob:在单纯车贩子的估值上评价特斯拉,是不够客观的

描述

投资的目的,是寻找一些能造成垄断的业务,这样才有溢价,简单说就是,有些服务只有我有,别人没有,我可以自主定价,不需要陷入同质化的竞争里面卷得自己累死累活。

电车区别于燃油车,就是它具备智能和互联的可能,智能提高了效率,互联带来了网络效应,具备网络效应的产品,是形成垄断早期的阶段。

就像苹果一样,如果你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卖手机的厂商,无非它就是个毛利率比其他厂商稍高的厂商,假如市场上出现一个贼有钱不要命的厂商,在达到苹果制造水平的同时,降低一些毛利让利给消费者,市场份额还是能被一点点蚕食。毕竟就是个手机,消费者为什么不选一个同样质量价格低一点的?

但如果所有苹果的设备,尤其是移动设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消费者的选择就不仅仅是一部手机了,而是要权衡是否还要换掉电脑、耳机或者我的平板?对于竞争者,想要蚕食一点点的市场份额,也要付出巨大无比的代价。

同理电车厂商,如果我们还是把它当作单纯的卖车贩子,我们确实可以通过汽车销售里面的收入直接对比,谁胜谁负立竿见影。但如果这个厂商在智能和互联层面具备领先优势,那么电车作为一个智能设备,能否拥有一个移动互联设备的新场景?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态,具备垄断的可能?

我不是说特斯拉一定具备,只是想透过目前所能获得的资料,探讨一下是否存在这个可能性。

坦然,特斯拉2024年一季度的的汽车收入同比下降13%,收入成本同比下降10%,毛利去到了18.5%,然后销量也在下降,一季度交付了38.7万辆车,同比下降8.4%,也意味着降价幅度超过了13%。特斯拉一季度在美国的收入下降13.2%,在中国的收入下降6.1%。

财报里给出的主要原因是降价导致利润空间减少,但降价并没有换来销量的提升,这也证明当前的车型,尤其是过往畅销的Model 3和Model Y受到的青睐正在减少,但似乎特斯拉并不急?毕竟在财报的生产计划披露里面,在开发完Cybertruck这个大冤种之后,尝试开发中的竟然是Tesla Semi,后面接着Roadster,没有其他类似Model 3和Y客群的新型号。

比亚迪一季报收入同比提升3.97%,中断了以往连续三年(2021-2023)一季度同比增速60%以上的战绩,毛利21.8%,销量前三个月为62.6万辆(海外6万辆),同比提升13.44%。

上篇文章《特斯拉的车卖不过比亚迪?我有另外一个角度》里,有提及特斯拉主要在国际市场上卖车,而比亚迪更多在中国市场卖车,而比亚迪的销量猛烈上涨,更多是得益于中国电动车渗透率的高速发展,而目前中国的电动车渗透率已达到40%,美国这边电动车渗透率大概在5-7%之间,剩下欧洲这边的国际市场,渗透率都比美国高,整体在20%-30%之间,相比之下,从市场整体规模和渗透速度角度,美国的天花板更高。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阶段,2023年中国新车总销量3000万辆,电车占比30%,比亚迪电车销量里面占比35%左右,而特斯拉每年的占比就是8%左右。

美国新车销量1570万辆,中国是它的2倍规模,电动车销量140万辆,中国是它的6倍有多,特斯拉占据了一半以上。单纯从卖车贩子的角度来看,特斯拉是否一个好的车贩子主要关注: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增速能否持续提升,在美国以外的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份额能否持续提升。

这个份额的提升,应该是不能以牺牲毛利率为代价的提升,毕竟这个份额是有相对的价格区间的,简单用收入估算,比亚迪的价格带在1.8万美元,而特斯拉的价格带在2.7万美元,理论上价格带越高的产品,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毛利水平应该较高才对,但是很显然就中国市场来看,比亚迪的毛利比特斯拉控制得更好,而境外市场比亚迪的毛利就比特斯拉低很多,只有7%。

所以在中国,毛利率能保持,甚至略有提升的水平下,提升市场份额,是比较正面的一个信号,很遗憾市场份额总是一个滞后的行业数据,而且监控比较难,简单来看我们可以看看比亚迪境内业务收入和特斯拉中国收入之比,2023年比亚迪604亿美元,而特斯拉217亿美元,目前比亚迪在中国卖车收入是特斯拉的2.7倍。

盈利水平来说,虽然特斯拉毛利率17.18%,但营业利润率7.81%,比亚迪毛利率21.88%,营业利润率4.64%,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得益于特斯拉的四项费用率较低,只有11.8%而比亚迪高达16.8%,原因在于比亚迪一季度研发费用14.7亿美元,同比提升了70%,而特斯拉是11.5亿美元,同比提升了49%,相差3亿美元。

前面说了,单纯作为电车贩子的公司,基本没什么销售以外的溢价。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电车智能化场景中的实际提效效果,以及是否具备互联的可能性。

对比亚迪来说,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尤其是动力电池方面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对特斯拉来说,它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和比亚迪一样拥有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核心技术外,还在FSD(Full Self-Driving)上有优势,FSD的目的在于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本质上就是依赖摄像头、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和强大的计算平台,实时处理这些接收到的数据,并进行复杂的驾驶决策。在电车领域里面,这应该是可视范围内最高智能化的表现。

因为使用FSD是需要付费的,我们监控FSD的付费收入情况,就能大致确定现在的使用率情况,过去 12 个月,特斯拉确认了 4.94 亿美元的递延收入,但低于自己一年前预计的 6.79 亿美元。

在2019年,FSD的收入是2.4亿,2023年的收入是4.9亿美元,年均19.5%的收入增速,就目前来看,就自动驾驶服务,每年有5亿美元左右的现金流,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强大的优势,这个优势在于特斯拉自己具备了造血能力,也就是不再需要其他服务的盈利去投入这项业务的研发,完全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毕竟2023年全年的研发费用才39亿美元,占比12.5%。

当FSD的现金流有望继续提升,超过一半研发费用的时候,也许其他公司就再也很难追赶上了。

自动驾驶,这是一个需要大规模数据分析并整合的业务,首先你得在市场有很多辆车作为收集数据的入口,其次你要在技术层面上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当然,有钱投入做研发也是一种优势。

作为市场上目前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自动驾驶技术还在研发当中,是否收费能否创造多大收入也是个未知数,计算层面也是和NVDIA合作,暂时没有属于自己的芯片技术。

而此时的特斯拉,从2014年开始做自动驾驶这个业务,2016年开始正式摆脱NVDIA自己研发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的芯片,2019年之后卖出的所有车,均已安装FSD所需的硬件,日后只需要远程OTA升级即可,到目前为止,这个业务每年有大约5亿美元的现金流。

补充一个Elon Musk在电话会上说的话:

“Once again, would just like to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anyone who is, I guess, thinking about Tesla stock should really drive FSD,” Musk said toward the end of the call. “It’s im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company if you do not do this.”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