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LED行业现状:并购易,整合难

LED新闻

1人已加入

描述

  如果说非得对2012年LED行业重大事件做出盘点的话,雷士照明至少会占据重要两席。首先是去年5月吴长江出走引发的内斗风波,令雷士上下身心俱疲;其次则是年底德豪润达斥资16.5亿元收购雷士20.04%的股权,与雷士合演了一出“巨头联姻”的好戏。

  对于德豪润达与雷士的联姻,业内人士多表示看好。雷士在传统照明领域拥有成熟的品牌和完善的行销管道,作为国内照明业界翘楚不虚。然而,在新兴的LED照明领域,前期雷士继续沿革其OEM发展模式,技术沉淀有限,特别是上游芯片领域可谓完全空白。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雷士未来竞争力堪忧,此番联姻正好为雷士发展铺就了“芯”光大道。

  而德豪润达在过去3年内,斥资90亿元,完成了从LED外延片到芯片,从封装到应用(灯具、显示幕)的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因此,如何将产品与技术转化为商业利润,继而打造LED全球品牌,成为德豪润达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此番通过入股雷士,利用雷士业已成熟的品牌及完善的行销管道,德豪润达有可能轻松打开抢占LED照明市场的关键通路。

  吴长江对外声称,与德豪润达的合作,为行业整合建立了标杆,将带领着行业由前期的散乱发展逐渐趋于规范。此番联姻,亦标志著LED行业洗牌下的整合浪潮已暗流涌动。

  上游:横向整合快速扩张

  2010年,上游芯片短缺的状况从年初持续到年尾,令芯片厂商赚得盆满钵满,一场围绕上游芯片的疯狂投资就此展开。然而2011年年初,芯片产能过剩警报已然拉响。

  芯片光电董事长李秉杰认为,大陆对LED产业的补助行将结束,2015年大陆芯片企业可能将仅存5家。2013年底凡MOCVD数量在10台以下的芯片企业将消失。据了解,大陆拥有芯片企业60余家,这意味着将有超过3/4的企业会被淘汰。

  大企业希望通过兼并购扩张实力,巩固自己的龙头地位,中小企业则希望被并购得以保存,这在台厂晶电的系列并购中尤为明显。

  去年8月9日,晶电与广稼举办说明会,广稼与晶电通过股份转换,成为晶电的子公司。广稼普通股4.85股换发晶电1股,交易金额40亿新台币。晶电尤永生表示,广稼目前的产能规模,晶电至少投资80亿新台币才能达到,因此对晶电来说是划算交易。此前,晶电就并购了国联光电、元砷光电和连勇光电,成为晶电称霸芯片领域的筹码。

  广稼戴子翔则表示,广稼纳入晶电后,可利用晶电现有的技术及销售平台,利用为晶电代工来扭转广稼亏损的局面。同时,晶电不再受转投资之累,可以全面提升经营业绩。

  同年11月,三安光电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厦门三安光电科技,拟使用自筹资金5.06亿元(人民币)认购***璨圆光电1.2亿股私募普通股,每股价格约为19.6元新台币。本次方案实施后,三安光电将持有璨圆光电19.9%的股份,成为璨圆光电最大股东。

  外界看来,三安光电作为目前国内LED外延片及芯片龙头,产能规模庞大,仅次于***晶电,产品集中在中低端LED芯片市场。璨圆是***第二大芯片厂商,主要市场集中在***本土和韩国等亚洲市场,在高端芯片市场拥有较好客户基础,两者结合可优势互补。

  璨圆光电董事长简奉任表示,璨圆光电产能太小,成本控制能力弱,而三安光电产能规模大,成本报价低。与三安光电合作,璨圆除了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利用三安光电抢占大陆芯片市场。

  对三安来说,随着中低端芯片市场的日益饱和,毛利率大幅下滑,三安开始在高端LED芯片产品研发上发力。同时,三安光电的市场主要局限在国内,急需打破专利壁垒进军海外市场。璨圆光电在LED芯片技术上拥有200多项专利,正是三安光电的理想合作伙伴。

  业内人士透露,上游芯片企业间整合并购的主要动力在于扩大产能和市场,获得新技术及拥有对方专利。因此,他们选择的并购物件都是具有技术,专利或是市场优势的企业。

  中下游:纵向整合抢占市场

  自2012年开始,LED芯片及封装产能的过剩,令整个行业身心俱疲。导致行业关注的焦点开始向更具市场潜力的下游照明应用领域倾斜,LED照明成为新1轮的投资热点。

  2012年上半年,中国LED室内照明市场整体规模呈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接近36%。同时,新增LED室内照明企业数量近1000家。预计2012年全年,中国LED室内照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

  去年年初,国内知名LED封装企业瑞丰光电与雷士照明签署合作协定,欲联手成立合资公司从事照明用LED封装产品研发及制造,该公司LED器件主要供应给雷士照明。

  瑞丰光电选择与管道制胜的雷士照明合作,看重的正是雷士丰富的市场管道资源,为瑞丰光电进军下游LED照明应用打开出海口。然而,该项目随着吴长江的出走无疾而终。

  而后,雷士选择与德豪润达联姻,则更具代表性。德豪润达号称在LED领域具有完整的产业链,然而据了解,德豪润达去年在LED领域营收不足4亿元,其中2.5亿元来自之前并购的锐拓显示,除去芯片及封装方面的营收,德豪润达的LED照明营收不足5千万。

  雷士有成熟管道和品牌影响,然而以OEM为主的雷士上中游领域尚属空白。之前有业内人断言,未来LED照明十强不会出现雷士影子,因此雷士此举看似偶然,更是必然。

  而对处于转型十字路口的传统照明企业来说,并购成其快速介入LED领域重要方式。

  去年5月,百分百照明斥资4000万元收购某家俱有英资背景的LED照明企业。在此之前,阳光照明以1350万元的价格拿下杭州汉光照明50%的股权。又以123.76万元的代价持有日本LIREN公司30%的股权,获得了LIREN公司在LED照明领域先进技术。

  并购易 整合难

  当前,行业正处于后洗牌时代,倒闭潮时有发生,包括愿景光电、浩博光电、大眼界光电等知名企业,已成为行业“先烈”。要发展,前提条件是要求得生存。只要是希望发展LED照明的企业都希望用并购整合的方式来弥补自己在LED产品、品牌与管道方面的不足。

  由于隶属于不同的创业者,前期两家公司在管理、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并购产生的交易可以立竿见影,然而,要产生预期的效益还在于后期的磨合。因此,企业对于整合的效果并不能追求马到功成,只能是循序渐进。

  正如德豪润达与雷士的联姻,在外界看来,两家企业虽然同属上市企业,实力雄厚。然而,两家企业之前在LED领域表现并不尽人意,甚至有人调侃两家结合是“弱弱结合”。

  对于雷士来说,如何依讬德豪润达上中游产业链优势快速降低成本,为自己终端行销网络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然而这对产品集中中低端的德豪润达来说有点困难;而对于德豪润达来说,希望利用雷士成熟品牌及管道,打破自身90亿元投资,销售额仅4亿元的尴尬局面。然而,刚刚结束内斗风波的雷士,想要完全恢复其管道方面的优势还需要假以时日。

  然而,不管是上游的横向整合,还是中下游的纵向整合,并购双方首先得明确自己的意图和目标,专利?人才?市场?然后再照着预期的目标同心协力,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过35%

  春晚神奇多变的舞台背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逼真炫目的“画轴”,水立方如梦如幻的照明系统……当你沉浸于这些美妙绝伦的光影世界时,是否知道这背后体现的是我国半导体照明技术和产业的迅猛发展。

  来自科技部的信息显示,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从2003年的9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近2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5%;我国已成为全球LED封装和应用产品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介绍,我国LED芯片技术从无到有,2012年LED芯片国产化率达到72%;硅衬底功率型LED器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下游应用与国际技术水平同步,LED射灯、筒灯、球泡灯等产品平均光效超过60lm/W,较白炽灯节能70%以上;LED隧道灯、路灯平均光效超过90lm/W,节能效果已经显现;48片生产型MOCVD(LED芯片生产关键设备)样机成功开发。

  2009年,科技部启动了“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示范工作。37个试点城市已实施示范工程超过2700项,应用LED灯具超过700万盏,年节电超过21亿度。在“十城万盏”带动下,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促进了产品集成创新与技术进步。试点城市地方政府纷纷将半导体照明作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建成厦门、上海、大连、南昌、深圳、扬州和石家庄等15个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有一定配套能力的产业集群。

  “通过示范应用带动,部分产品在规模和水平上全球领先。”赵玉海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首次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全彩色可变场景LED景观照明,节电70%以上;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LED显示屏,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国产化;人民大会堂半导体照明改造项目,原照明总功率接近800kW,改造后总功率不到200kW,平均节电率达75%以上。

  科技部于2003年6月牵头成立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紧急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成立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推动了产学研以及上下游的实质性合作。2012年,依托联盟筹建了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建立了“共同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创新机制。实验室于今年1月在荷兰设立海外研发实体机构——代尔夫特研究中心。2010年10月,以联盟为主要发起者,联合美、澳、新、荷、韩、印及中国***地区的半导体照明产业,组织成立了全球首家专门促进半导体照明行业发展的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它是首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联盟,也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及市场战略地位的认可。

  解析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及基础

  2012年以来全球LED通用照明发展迅速,多个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促进其应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LED照明应用促进措施,如“十城万盏”、国家发改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进行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招标等,业内最为关注的LED照明灯具价格补贴政策也呼之欲出,LED照明灯具已经逐步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LED照明应用的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受中国的消费水平和环保意识所限,国内LED照明应用的推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滞后,除路灯、隧道灯等户外照明外,市场潜力最大的室内照明应用水平和规模还相当有限。

  我国照明需求规模庞大,2012年白炽灯和节能灯的国内市场需求分别达到11.76亿只和12.69亿只,2007-201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9%,直管荧光灯的市场需求为8.3亿只,环形荧光灯的市场需求为8亿只,卤钨灯的市场需求为7.55亿只。这些传统照明光源和灯具都是LED照明灯具的目标替代市场,随着性价比的提升,LED照明灯具将逐步进入这些市场领域,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我国照明产业基础雄厚,是全球最大的照明光源和灯具生产国。根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国白炽灯产量38亿只,荧光灯产量66.9亿只,其中直管荧光灯18.3亿只,环型荧光灯18亿只,CFL44.3亿只。2012年全国生产HID灯1.74亿只,其中高压汞灯5600万只,高压钠灯5400万只,金属卤化物灯6300万只。

  同时,我国照明灯具的消费主要由国内生产企业提供,进口产品在国内所占份额不足5%,同时国内生产量的近70%用于出口。良好的照明产业基础不但为国内LED照明灯具市场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产品供应,还为国内LED照明产业通过规模效应来提升LED照明灯具的性价比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