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回供电网络中的损耗

描述

 

追回供电网络中的损耗

摘要

最新的处理器,特别是AI应用中的GPU,可以消耗超过1000 A的峰值电流。为了将它们的电压轨维持在可接受的精度内,负载点(PoL)稳压器必须尽可能安装在能靠近芯片的位置。本篇博文中,我们将讨论“垂直供电”这一方案,因为它是接近解决此问题的最优解。

博文

在赌场上,最糟糕的想法就是试图追回输掉的损失,直至愈陷愈深倾家荡产。但是在供电网络的设计中,如果你不想追回“损失”,那么你就是在拿自己的工作冒险。非必要消耗的每瓦功率都是金钱和环境成本,并与随之而来增加的散热成本一同递增。

电流因电阻而产生散耗,所以,与市电AC供电一样,高电压/低电流式的配电是最好选择。例如,最近的趋势是将刀片服务器中的总线电压从12 V增加到48 V,由于“平方律”,电流将减少1/4,并将线路电阻中的功率损耗减少了16倍,但这仅限于电路板(PCB)设计人员没用更薄的走线线径盗取您的增益的情况。 

在AI应用中GPU电流消耗峰值可超过1000 A

然而,终端负载处的高电流不可避免,最新的GPU、FPGA和CPU在某些情况下可消耗超过1000A电流,而电压仅为几分之一伏。因此,尽管我们在此功率级别下可以以48 V电压和15 A额定电流来走线,我们仍然需要PoL转换器来生成低电压。

此方式历来有一大难点,对于非隔离式DC/DC转换器,例如具有高输入/输出电压比的PoL,转换效率往往更低,如下图所示。这就导致可能会在5 V或12 V电压下使用第二条中间总线,但届时就会用到更多转换器,并可能会产生更多损耗。然而,对DC/DC转换效率曲线进行检查后,我们发现可能存在一个“最佳点”,在该处时,拥有较低转换比的多级式可以和单级式一样高效。更多转换器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但如果整体效率更高,就能通过散热系统的节省来抵消成本。

峰值电流

DC/DC转换器的效率会随电压转换比的变化而大幅变化

不过,我们不应太关注效率百分比,耗散的功率才是关键指标。例如,虽然上图中的效率变化很大,但这些数字是针对提供40 A电流、或是0.6 V下提供24 W以及3.3 V下提供132 W的转换器。各个情况下的实际损耗基本相同,在4.5到5.5 W之间。

毫欧连接电阻值超出承受

在负载和IC中会产生严重功耗,相邻的PoL也会产生较小程度的功耗。在峰值超过1000 A的电流之下,连接电阻必须非常低,以避免无法接受的电压降和显著的额外功耗。如果PoL安装在靠近负载的PCB上,那么连接电阻很容易接近1毫欧总值,即使使用较厚的走线也会如此,而且这样还会阻塞数据线。在消耗峰值电流高达1000 A的情况下,这将在连接中产生完全无法正常运行的1 V电压降和1 kW峰值散耗。

另一个问题是连接电感。AI机器学习等最新的服务器应用通常有较高的峰值负载需求,其中GPU的电流消耗可能会快速陡升或陡降。例如,如果在1 ms内发生100 A阶跃,那么只需大约100 nH就能引起10 mV电压阶跃。这一电感值仅仅是几厘米之内的总追踪量,包含往返。

获得最佳性能的目标是让最终的PoL转换器尽可能靠近负载,而这一目标的最佳实现方式是Flex Power Modules所支持的“垂直供电(VPD)”法。该方案中,定制的PoL安装在PCB底部,位于负载IC的正下方,PoL的引脚输出与目标IC焊球排布匹配,以实现最短的连接。这样,连接电阻约为10 µΩ,电感约为几nH,产生可接受的电压变化与耗散。

应对0%效率

PoL设计人员努力将转换效率推至接近100%。但通过VPD,DC/DC转换器现在紧靠负载,其(电气方面的)效率为0%,因为所有输入功率(可能是0.5 kW)都被转化为芯片中的热量。因此,散热是一项主要的考量,DC/DC必须与IC散热系统集成,通常是以带有液体冷却剂的冷板热交换器构成直达芯片(D2C)的方式实现。

逆转胜负

您不必再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供电系统设计中一赌运气。DC/DC转换架构的新思路,例如垂直供电,可让您在Flex Power Modules的密切技术支持和指导下拥有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审核编辑:彭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